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对5种市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质量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测定了5个厂家各1批次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含量、有关物质及溶出度,并与络活喜进行比较。结果 5种市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1种杂质超标,3种与络活喜生物不等效可能性较大,1种在含量、有关物质及溶出度方面最接近络活喜。结论 市售不同厂家的国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质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AgilentHC-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03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75: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8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10.68~53.40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n=9)为99.9%;检测限为2.40ng(S/N=3)。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血糖与血脂的变化。方法:74例高血压患者停服其他降压药物一周后测血糖、血脂、血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与用药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不但降压效果好,且能防止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3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并与依那普利治疗3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7%,依那普利的总有效率为83.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安全、高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制剂处方中加入微晶纤维素、乳糖、硫酸钙作为填充剂,羟丙纤维素作为黏合剂以及崩解剂,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浓度为13.6~20.4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考察3批样品,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0%和0.42%;含量为99.3%、99.2%、99.3%。结论:本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3例给予贝那普利10mg/d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对照组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服药1周后未能达目标血压者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mg/d,贝那普利增加至15mg/d,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左旋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7.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1次/d。两组患者每天6:00~8:00时服药,治疗30d后,达目标血压者继续服用至实验结束;末达目标者2组均增加1倍剂量,1次/d。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1%,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的总有效率为84.2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降压效果均明显,但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程度重。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8.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士忠 《天津药学》2009,21(4):38-39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门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选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5mg/d口服,1次/d,疗程8周。结果:治疗第2周和第8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5.0%,不良反应发生率7.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良好,平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判断降压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0.74%,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79.6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7.41%)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18.52%)(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依从性,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苏立新 《河北医药》2010,32(13):1723-1724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选择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80例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药6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氯沙坦50mg,1次/d;左旋氨氯地平2.5mg及氯沙坦50mg,1次/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降压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单用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长期单独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但两药联用治疗时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盐酸溶液(9→100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5)、磷酸盐缓冲液(pH6.8)、水等介质中的溶出度。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三法操作,转速为50r/min,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的光密度并计算溶出度。结果:两厂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基本一致,在盐酸溶液(9→1000)中的累积溶出度最高。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为碱性物质,溶出速率受介质的pH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213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氨氯地平5mg,每天1次)、缬沙坦组(缬沙坦80mg,每天1次)及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每天1次),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4%、93.0%,均显著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43.7%、78.9%)及缬沙坦组(40.8%、77.5%)(P〈0.05)。治疗期间,3组均出现头痛,患者均能耐受,继续服药头痛缓解,未停药。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用药,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肱-踝脉搏波速度(brachio-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并IGT患者59例,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B组)30例,阿卡波糖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C组)29例,对照组30例(A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一氧化氮、内皮素(endothelin,ET)及baPWV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及C组的血压、ET水平及baPWV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NO水平显著上升(P<0.01),C组的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C组的2hPG、ET水平及baPWV明显低于B组(P<0.05),NO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都可以降低高血压并IGT患者的baPWV,改善大动脉的弹性及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研究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按照两制剂、双周期、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试验试剂或参比试剂,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的药物质量浓度,使用WinNonlin6.1软件的NCA模块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试剂及参比试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峰浓度(Cmax)分别为(3.37±1.9)、(3.50±1.39)μg·L^-1;峰时间(k)分别为(4.7±2.1)、(5.7±2.8)h;AUC妇(AUC0-t)分别为(146.3±53.5)、(144.1±43.3)μg·L^-1·L^-1;AUCW(AUC0-∞)分另4为(167.9±64.8)、(165.1±52.3)μg·L^-1·L^-1;AUCk;/AUCinf分另4为(87.8±6.1)%、(87.8±6.1)%;MRTlast(MRT0-t)分另4为(40.4±4.4)、(40.0±3.6)h;MRTinf(MRT0-∞)分另4为(57.5±13.6)、(57.1±12.5)h;血浆半衰期(t1/2)分别为(38.6±9.4)、(38.8±9.4)h。受试试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lan为(101.3±15.7)%,Finf为(101.2±15.9)%。结论:受试试剂和参比试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两组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治疗组仅出现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效果好,且副作用少,是治疗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观察组119例,治疗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观察组总有效率83.2%,两组患者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 P<0.01)。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彭中笑  章政 《中国药事》2013,(12):1277-128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光学纯度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ULTRON ES-OVM手性柱(2.0 mm×150 mm,5μm),乙腈-0.02 mol·L-1磷酸氢二钠水溶液(pH 7.0)(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室温。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50.25~402μg·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40.6ng(S/N=3)。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光学纯度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