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联合香菇多糖心包腔内灌注对肺癌导致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1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癌并导致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62例,治疗组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接受香菇多糖心包腔内灌注;对照组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接受顺铂心包腔内灌注,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9.3%(50/56),对照组有效率83.9%(52/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6,P=0.39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9%(5/56)]低于对照组[24.2%(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1,P=0.027).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8/56)比11.3% (7/62)](x2=0.004,P=0.948).结论 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联合香菇多糖心包腔内灌注治疗肺癌导致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可作为肺癌导致恶性心包积液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联合奈达铂心包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 总结15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应用心包腔内灌注rAdp53、奈达铂的治疗情况,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5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Adp53联合奈达铂心包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4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不留管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存活率为65.00%,对照组的存活率为2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方式开展治疗过程,疗效更高,同时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经改良心包留置导管并观察治疗心包大量积液的效果。方法将30例心包大量积液患者列为观察组。经B超定位后使用改良的单腔静脉导管通过心包留置进行每天抽液治疗,常规组20例使用常规抽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和脏器创伤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提高,住院时间缩短,脏器创伤与并发症均未发生,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心包留置导管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疗效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系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疗效优5例,疗效良15例,疗效中6例,疗效差3例,疗效优良率68.96%;观察组疗效优10例,疗效良17例,疗效中2例,疗效差0例,疗效优良率93.10%。两组患者在疗效优良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0.1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和干扰素腔内化疗联合胸腔移动条野照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平阳霉素和干扰素腔内给药治疗:平阳霉素48mg/次,干扰素900万u/次,每周一次,连续注射两次后即行患侧胸腔移动条野照射。结果36例有效率88.89%(32/36),完全缓解(CR)率61.11%(22/36)。不良反应少见,有发热、胸痛、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下降。结论平阳霉素和干扰素腔内化疗配合胸腔移动条野照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胸膜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以下简称胸水)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胸水110例,胸腔置导管引流排尽胸水后,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0例,腔内灌注恩格菲3000 IU+博莱霉素1 mg/kg;对照组50例,腔内灌注博莱霉素1 mg/kg,观察2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29例,部分缓解(PR)22例,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5例,总有效率为5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发热12例,胸痛10例;对照组,发热11例,胸痛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内置入导管,联合灌注博莱霉素和恩格菲是一种有效、不良反应小、可耐受的疗法.  相似文献   

8.
方翠娴 《现代保健》2012,(31):54-55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1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强化临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积液引流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在笔者所在医院1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中,心包积液现象有所好转者9例,病情控制稳定患者4例,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者例2例,死亡患者1例。结论:对于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取强化式的临床护理,有利于为患者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大量心包积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组(导管组)20例,传统心包穿刺抽液组(抽液组)1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心包积液引流量、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日。结果导管组与抽液组相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心包积液引流量明显增多,心包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发症少,症状改善快,可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用,疗效和安全性优于传统穿刺抽液。  相似文献   

10.
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是导致肺癌直接死亡的原因之一.心包穿刺抽液并注射药物为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常用方法,但疗效不够理想。我院1998年以来经剑突下途径,置猪尾导管行心包引流,同时予腔内注入高聚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曹亮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4):27-28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腔内博来霉素、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48例,博来霉素组(A组)70例,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60 ml+博来霉素75 mg;白介素-2组(B组)78例,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60 ml+白介素-2 100万U。间隔一周重复上述治疗,共计三次。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7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发热、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局部刺激较轻,耐受性好,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尹华  汪艳  汉京彦 《医疗装备》2002,15(11):32-33
心包积液是多由于心包炎性病变引起渗出液积聚在心包腔内。多由感染、自身免疫、肿瘤、邻近器官疾病等原因引起。小量的心包积液对心脏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积液过多或骤然增多 ,可使心包压塞 ,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烦燥不安 ,血压下降 ,甚至休克。自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 ,对 2 9例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抽液并注入药物 ,积级治疗原发病 ,精心护理 ,心包积液均明显减少或消失 ,减轻了病人痛苦 ,多数病人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心包积液患者共 2 9例 ,其中男性 1 8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诺维本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以便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及早控制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晚期肺癌患者 42例 ,晚期乳腺癌患者 12例 ,所有患者分为诺维本治疗组 (2 9例 ) ,其他药物治疗组 (2 5例 )。所有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诺维本 2 5mg/m2 ,博莱霉素 40mg/m2 ,顺铂 6 0mg/m2 ,丝裂霉素 6mg/m2 ,长春花碱 2mg/m2 ,均用 2 %利多卡因 5~ 10ml溶解 ,将药物注入胸腔后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 ,夹管 ,患者每 15min变动体位至注药后 2h松开引流管 ,记录每日引流量 ,如每日胸水引流量 <10 0ml,经胸透或胸腔B超检查证实基本无胸腔积液后则可予以拔管。结果 :诺维本组有效率 96 5 5 % ;其他药物治疗组有效率 33 33 % ,两组疗效差异显著性检验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诺维本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其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抗肿瘤作用和引起化学性胸膜炎有关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引流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86例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的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43例)和间断抽液组(43例).持续引流组:以持续25~35滴/min的滴速引流积液,至无液滴出.间断抽液组:首次抽液不超过100 ml,以后200~300 ml/次,每日或隔日1次,至抽尽积液.结果 与间断抽液组比较,持续引流组的排空积液时间明显缩短(P<0.01),导管留置时间也缩短(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应用持续引流法引流心包积液更安全、更有效,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生物制剂和抗肿瘤药物对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局部治疗效果及比较.方法将64例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1)A组:22例,用沙培林治疗.(2)B组:20例,用博莱霉素治疗.(3)C组:22例,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全部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彻底引流胸液后注入药物,并进行了全身化疗.结果有效率为A组81.8%,B组70.0%,C组68.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率(CR)为A组45.4%,B组25.0%,C组13.6%,A组优于C组(P<0.05).局部注射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发热副作用,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腔内注入免疫生物制剂或抗肿瘤药物治疗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向腔内注射四环素、短棒、5 - Fu +丝裂霉素三种方法各18 例治疗恶性胸腔和心包腔积液。结果:四环素与短棒组有效率为888 % 和833 % ,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5 - Fu 加丝裂霉素组有效率为444 % ,与短棒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与四环素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01 。结论:四环素和短棒在治疗恶性胸膜腔和心包腔积液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心包穿刺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对27例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27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2~31d,引流液量300~7600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心功改善,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心包积液进行治疗安全、简便、可靠,疗效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完全能替代以往的常规心包穿刺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大量心包积液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分析1999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21例大量心包积液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一次引流成功,病因分析;心包转移瘤(8例)、结核性心包炎(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尿毒症(2例)、不明原因(3例).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大量心包积液的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至心包腔内可多次引流并利用置管进行病因治疗及协助明确诊断。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置管引流积液,无严蘑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治疗效果理想,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广龙 《医疗装备》2020,(2):111-1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心包积液患者,均实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比较治疗前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8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引流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SaO2、SBP均高于引流前,HR低于引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的疗效良好,可增强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HR、SaO2、SBP,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