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对2222名中小学生的上颌前六个牙的唇侧面进行了牙菌斑检查,以评价口腔卫生状况。结果表明:牙菌斑指数随着学级的增高而降低.农村高于城市,男女学生间差异不明显。牙菌斑指数与龋均相关,但其相关程度低于其年龄与龋均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顾秋华 《中国校医》1993,7(6):35-38
本文对2222名中、小学生用四氢四磺荧光色素B显示上颌前六个牙唇侧面的牙菌斑,以牙菌斑指数作为指标,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并合“结部分学生龋患,用相关回归、逐步回归处理。结果表明:口腔牙菌斑指数随着学年级的增高而降低,农村高于城市,男女学生间差异不明显。牙菌斑指数与龋均相关,但其相关程度低于其年龄与龋均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鹰  赵红 《中国保健》2010,(6):125-126
目的探讨辉南县小学生龋齿发病原因及发展规律,为进一步开展我县龋齿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口腔卫生行为调查采用询问式,口腔卫生状况调查采用牙菌斑指示剂。结果与结论调查7~12岁学生1944名,龋患学生1277名,总龋患率为65.69%,受检龋均2.36,龋患龋均3.59。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胶姆糖洁齿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胶姆糖洁齿效果观察宁波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管根芳宁波市卫生防疫站冯碧群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判定口腔卫生状况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牙菌斑指数的高低。牙菌斑指数高对于抗龋能力不强的牙齿则会起到加速龋齿形成的作用。目前,对降低学生牙菌...  相似文献   

5.
牙菌斑是普遍存在于口腔内粘附着牙齿表面的一层柔软而不定形的细菌团块,由细菌与唾液中的糖蛋白形成的基质混合而成,呈透明或黄白色,是致龋和牙周病的罪魁祸首。 口腔内1毫克菌斑约含2亿个细菌,其种类五花八门,尤以厌氧菌和变形链球菌为多见。如果不注意常刷牙、漱口,往往可在数小时后由菌斑变为“菌丛”。据观察,牙菌斑中的致龋性链球菌,利用蔗糖与基质合成细胞外多糖而使牙齿致龋。还有菌斑中的细菌所产生的吲哚、各种酶及毒素等均与牙周疾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菌斑矿化后形成牙结石,其表面粗糙,更易附着牙菌斑,菌斑与结石相互依存,在牙颈部越积越多,越  相似文献   

6.
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通过对部分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系统地口腔卫生知识教育,结果显示:教育组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教育组儿童的新生龋均、牙菌斑指数比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氟离子透析组有同样的效果,提示在学生中进行健康教育,搞好口腔卫生对预防儿童龋齿有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988年我省随机抽取一所大学进行学生健康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一、三年级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分别为73.87%、70.48%;龋患率分别为22.52%、18.10%;龋均分别为0.41、0.29;牙周炎患病率分别为25.23%、30.47%;口腔牙菌斑指数在1.0以上者分别占整个调查人数25.23%、6.67%;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7.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洛阳市2125名7~17岁中小学生的牙菌斑指数及刷牙习惯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和小学的牙菌斑指数分别为1.49+0.1 6,1.96±0.20,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率分别为59.45%,85.42%。刷牙率分别为42.58%,29.13%。均具有显著性差别,男女学生的牙菌斑指数也具有显著性差别。牙菌斑指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刷牙人数和刷牙姿势正确人数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和无龋(caries-free,CF)牙菌斑中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导致幼儿龋的差异性。方法将前期研究中保存的3~6岁幼儿牙菌斑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其中来源于幼儿龋牙菌斑为26株(dmft≥1),纳入ECC组;来源于幼儿无龋牙菌斑为24株(dmft=0),纳入CF组。将两组菌株分别接种至不同pH值的葡萄糖沙氏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48h后,测定上清液终末pH值以评价产酸能力;分别将两组菌株沉淀用PBS液重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波长540nm处的吸光度(absorbance540,A540)值以评价其耐酸能力。同时将菌液分别接种至羟基磷灰石表面,37℃培养48h后,对黏附至羟基磷灰石表面白色念珠菌进行平板培养,采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评定其黏附能力。结果当葡萄糖沙氏液体培养基初始pH值≥4.5时,ECC组和CF组白色念珠菌株的产酸和菌株生长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当初始pH值为4.0时,ECC组的产酸和生长能力较CF组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CC组和CF组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幼儿龋和无龋牙菌斑中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致龋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耐酸能力方面。强耐酸性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可能起到促进幼儿龋齿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川渝地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与儿童全身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川渝4市9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713名,进行全口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和身高、体质量测量,计算其BMI指数,并由此将纳入对象分为低BMI、中BMI和高BMI组,分析学龄前儿童BMI指数与其乳牙患龋率和龋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BMI分组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和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ft分组的学龄前儿童其BMI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渝地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与全身营养状况之间未发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检测284名35~45岁成年人的牙菌斑,从190名中分离到变链菌,阳性率为66.90%,其中患龋组164名,变链菌阳性率为91.11%;无龋组104名,变链菌阳性率为25.00%。将成年人牙菌斑中分离出的347株变链菌用双向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学鉴定,有龋组296珠,占所分离菌株数的85.30%,其中c.e.f血清型菌株数分别为191.35,18;无龋组为51株,占14.70%,其中c.e.f血清型菌株数分别为13、10、7。未定型的有73株,其中有龋组为52株,无龋组为28株。分析变链菌c.e.f血清型与龋病的关系,其比值比(OR)分别为5.32,1.4,1.04。  相似文献   

12.
武海志 《医疗装备》2023,(17):142-145
目的 探讨脉冲式冲牙器联合精细化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医院行口腔正畸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脉冲式冲牙器联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1、3个月后的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和牙釉质脱矿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3个月后,观察组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式冲牙器联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口腔正畸患者的牙龈健康状态,减少牙菌斑的产生,降低牙釉质脱矿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饮水氟适宜浓度。[方法]调查饮水不同水氟浓度少年儿童斑釉率、斑释指数、龋患率和龋均并统计相关系数、回归方程计算水氟适宜浓度。[结果]斑釉率、斑釉指数随饮水氟浓度的上升而增加;龋患率、龋均随饮水氟浓度的上升而减少;呈高度相关,用回归方程计算斑釉指数0.4和0.6时,相对应的水氟浓度0.63-0.84mg/L,即是水氟适宜浓度。[结论]漳州市饮水适宜浓度0.63-0.84mg/L时没有公共卫生上的问题,并能获得较好的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海岛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对城镇、乡村中心小学各二所进行一次口腔卫生知识测验及口腔牙菌斑指数调查。调查结果:城镇口腔卫生状况比农村好,乡村学生牙菌斑指数无“良好”者,很差的占84.16%,初小年级阶段更差。卫生知识考试成绩及格与不及格、刷牙与否,学生的牙菌斑指数等级构成比均有高度显著差异,卫生知识不及格者,口腔卫生状况亦很差,占83.16%,及格者  相似文献   

15.
检测306名5~6岁学龄前儿童的牙菌斑,从226名中分离到变链菌,阳性率为73.86%,其中患龋组208名,变链菌阳性率为91.83%;无龋组98名,变链菌阳性率为35.71%。将儿童牙菌斑中分离出的366株变链菌用双向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学鉴定,其中c、e、f血清型菌株数分别为217、49、32;未定型的有68株。分析变链菌c、e、f血清型与龋病的关系,其比值比(OR)分别为5.6、2.19、2.1。提示变链菌c、e、f型均与儿童患龋病有联系,但以c型联系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牙菌斑显示技术的现场应用对儿童口腔卫生进行评价。结果有嗽口习惯的牙菌斑指数均值为0.82,与无嗽口习惯的儿童牙菌斑指数均值为1.34,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和口腔检查,成都市区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的牙菌斑指数与年级的升高吾负相关,牙软垢指数随年级的变化真挚不明显,各年级学生的口腔卫生质量欠佳。牙菌斑指数良好和一般仅占22.87%,而较差和极差才高达77.13%;牙软件垢指数良好和一般仅占23.75%,而较差和极差这76.25%。各项指标中,仅女生的牙软垢指数的均较男生为高,提示示女生的口腔卫生状况 男生为好,说明牙垢指数较能全面反映口腔卫  相似文献   

18.
儿童乳龋状况与生长发育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乳龋现状以及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合理开展乳牙龋齿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小学7~8岁儿童进行龋齿检查及生长发育评价,根据乳牙龋失补(dmf)状况将乳龋患程度分为4组(0,1~2,3~4,≥5),分析其生长发育水平;根据人体质量指数(BMI)将学生分为低BMI、中BMI、高BMI3组,分析其乳龋龋均。结果儿童乳龋龋均越高,发育水平越低,反之亦然。结论乳龋龋均与生长发育水平密切相关。在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做好各种防龋措施的同时,积极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才能有效预防乳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儿童龋齿病情及牙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0月某幼儿园的11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验法检验口腔Hp感染情况,牙菌斑用牙菌斑显示剂显示,记录其指数,牙菌斑指数越高,则口腔环境和牙周病防治效果越差。结果本研究115名儿童中,口腔Hp感染呈阳性的儿童为66.95%,其中3岁检出率为67.85%,4岁为59.26%,5岁为76.67%,6岁为63.33%,口腔Hp感染呈阳性的儿童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均不明显。在88例患有龋齿的儿童中口腔Hp感染呈阳性的为73.86%。27例无龋齿病情的儿童中口腔Hp感染呈阳性的为29.62%。在这88例龋齿病情儿童中,轻度龋齿病情的儿童口腔Hp阳性率为60.97%,中度龋齿病情的儿童口腔Hp阳性率为79.31%,重度龋齿病情的儿童口腔Hp阳性率为94.44%。且77例口腔Hp感染呈阳性者牙菌斑指数为4.210,38例口腔Hp呈阴性者牙菌斑指数为3.328。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Hp感染会加重儿童的龋齿病情,提高牙菌斑指数。  相似文献   

20.
牙间的污物主要是牙齿邻面的牙菌斑(也叫牙屎),有时还有嵌塞的食物。牙齿邻面的牙菌斑是牙齿邻面龋齿和牙周病的原因。牙菌斑长期粘附在牙面上,其中的细菌使糖类发酵生酸,龋蚀牙质。其中的细菌和牙菌斑变成的牙结石可以直接伤害牙龈和其他牙周组织,产生牙周病。牙间的嵌塞食物,不但使人十分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