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开腹组(48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D2根治术,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D2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O-1、TNF-α及CRP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两组患者HO-1、TNF-α和CRP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两组患者HO-1、TNF-α和CRP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而腹腔镜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腹腔镜D2根治术创伤小,抑制胃癌患者血清HO-1、TNF-α及CRP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黄祥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08-10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0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30例开腹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腹腔镜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能够减少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0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30例开腹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腹腔镜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能够减少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詹宜  王炜  李震寰  赵松 《癌症进展》2021,19(2):178-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将279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142)和开腹组(n=137),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血清学指标[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患者,切口长度、首次进食时间、首次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天,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血清IL-6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腹腔镜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评分均高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3%,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手术更具微创性,有利于促进胃癌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术后炎性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宋业  李志超  侯建彬  王利平 《癌症进展》2021,19(15):1593-159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将106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每组53例,开腹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1),饮食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APTT明显短于本组术前(P﹤0.01),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术前(P﹤0.01),且腔镜组患者血清APTT明显长于开腹组,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P﹤0.01),CEA、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P﹤0.01),且腔镜组患者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6%,低于开腹组患者的22.64%(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达到传统开腹术的手术切除效果,且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凝血功能、炎性反应影响更轻,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IL-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IgA、IgM、IgG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P均<0.05),术后两组补体C3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腹术式,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更为理想,同时可明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时,联合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及右美托咪定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右美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右美组按规定速率泵注右美托咪定,TEAS组在麻醉完成后按右美组相同泵注方案给予右美静脉泵注,并在摆好手术体位后连接电针仪,持续电刺激双侧三阴交、足三里穴至手术结束。三组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案相同。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肺功能、监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及测定血清MDA、SOD的含量。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肺功能、血清IL-6、TNF-α、MDA和SOD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组和TEAS组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肺功能各指标升高,血清IL-6、TNF-α下降,且TEAS组优于右美组(P<0.05);与对照组和右美组相比,TEAS组血清MDA水平显著下降,血清SOD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右美组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能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胃癌患者,94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组,胃癌组(126例)和良性病变组(94例),另选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水平.结果 胃癌组血清CEA、CA199、CA125、CA724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患者(P<0.05),良性病变组上述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CA724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患者;胃癌患者CEA、CA199、CA125、CA724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上述指标的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检测为CEA、CA199、CA125、CA724四项指标共同检测,对3组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 与良性病变、对照组相比,血清CEA、CA199、CA125、CA724在胃癌中含量较高,且随着胃癌病情程度加深,上述指标血清含量增加.将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比单一检测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 )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 法检测200 例胃癌患者、45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比较其中140 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并对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CEA 、CA199 和CA724 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为69.12± 18.19ng/mL,与正常对照组(15.85± 5.27ng/mL)及良性疾病组(19.47±7.88ng/mL)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病理分期及肝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1)。胃癌患者手术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明显下降。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阳性率远远高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标物(CEA 、CA199、CA724),P<0.01。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辅助诊断、预测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60例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行D2 根治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两组术后4 周均予以FOLFOX 4 方案静脉全身化疗12个疗程。测定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EA 和CA19-9 含量的变化,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60例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 、CA19-9 均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55.89± 22.25μ g/L vs 0~5 μ g/L;125.35± 61.78U/mL vs0~39U/mL,P<0.01);且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EA 、CA19-9 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67± 22.95μ g/L vs 56.09± 22.15μ g/L;126.16± 62.45U/mL vs123.35± 60.88U/mL,P>0.05)。 术后第7 天,治疗组患者血清CEA 、CA19-9 下降显著(7.58± 3.21μ g/L,31.35± 13.47U/mL,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CEA 和CA19-9 下降缓慢(37.68± 20.59μ g/L,98.23± 36.28U/mL,P>0.05)。 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的血清CEA 、CA19-9 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 年生存率分别为83.3% 和80.0%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年生存率分别为63.3% 和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 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9% 和12.1%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年复发率分别为21.6% 和43.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联合 CHPP能够显著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外周血CEA 和CA19-9 的含量,术中 CHPP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的分子学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90例中上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CA724的水平和阳性率,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和复发率等)。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99、CA724水平和阳性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9% vs 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结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预防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作用及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结果: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 vs 14.3%,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缩短,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能够有效预防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并且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对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128例卵巢肿瘤患者进行研究,进行超声造影和血清CEA、CA72-4水平检测,观察超声造影、CEA、CA72-4及联合检测对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在良性肿瘤组中超声造影符合率为72.92%,恶性肿瘤组中超声造影符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CEA、CA72-4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超声造影、CA72-4检测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两组血清CE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CEA的AUC为0.644,诊断灵敏度为31.25%,特异性为82.29%,CA72-4的AUC为0.702,诊断灵敏度为40.63%,特异性为79.17%,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785,诊断敏感性为56.25%,特异性为73.96%;三项指标单独检测,超声造影检测的灵敏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诊断准确度及误诊率最高,CEA检测的特异性、漏诊率最高,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诊断准确度最高,漏诊率、误诊率最低。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EA、CA72-4检测较单独检测诊断效能高,对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平  王芳芳 《现代肿瘤医学》2020,(15):2672-2675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血清T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IV型胶原(collegen type IV,COL IV)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晚期LARC患者164例纳入本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82)与对照组(n=82)。对照组术后行放射治疗,实验组术后行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3+CD56+、CD3+CD4+/CD3+CD8+等T细胞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清CEA、COL IV、CA199水平,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CD3+CD4+、CD3+CD56+、CD3+CD4+/CD3+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EGFA、VEGFB、VEGFC、CEA、COL IV、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ORR率(58.54%)、DCR率(90.24%)均高于对照组(37.80%、74.39%)(P<0.05)。两组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可有效杀灭LARC患者肿瘤细胞,解除机体免疫抑制,抑制分泌VEGF、CEA、COL IV,疗效显著,较为安全,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70例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4.125 mg/贴×2/72 h 外用+加巴喷丁胶囊 200 mg po 3/d;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射频治疗参数设置为:3 min,70 ℃。评价两组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结果:治疗后3 d、6 d、21 d、60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健康状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6 d、21 d、60 d观察组较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呈下降趋势,总健康状况评分呈上升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 d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镇痛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有效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吻合方式(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及Roux-en-Y)应用于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Billroth-Ⅰ式吻合术48例(A组),Billroth-Ⅱ式吻合术45例(B组),Roux-en-Y吻合术40例(C组)。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但C组发生倾倒综合征、胆汁返流及反流性胃炎的比例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时Visick分级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组和B组Visick分级较术后6个月有显著变化(P<0.05),C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的三种常见消化道重建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但从疗效分析,Roux-en-Y式与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相比,虽不符合生理通道,操作也较复杂,但在预防多种并发症上有明显优势。术者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时应该根据自身技术特点以及患者肿瘤位置、大小、分期等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腹腔镜根治手术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LNSRH术式)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以及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情况。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受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94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4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联合LNSRH术式,纳入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根治手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FACT-Cx评分、血清相关炎症因子(IL-6、IL-8、TNF-α、LP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NSRH术式与常规腹腔镜根治手术均可作为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手段,其中LNSRH术式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