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神经/脉管浸润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探讨神经/脉管浸润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01-01-2011-12-31,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2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有神经/脉管浸润分为神经/脉管浸润组(PVG) 42例和非神经/脉管浸润组(nPVG) 184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特点及预后.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与结直肠癌神经/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与神经/脉管浸润密切相关,均P<0.05;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神经/脉管浸润与患者生存率具有相关性,均P<0.01.PVG与nPVG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5%和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6,P<0.001;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2.3%和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2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和神经/脉管浸润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神经/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浸润深度和神经/脉管浸润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时间依赖受试者生存曲线(ROC)将患者分为高LMR组和低LMR组。分析直肠癌患者LM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LMR最佳临界值为4.21,其中高LMR组58例,低LMR组27例,高LMR组与低LMR组之间的脉管癌栓发生率、癌胚抗原(CEA)水平和TNM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术前CEA水平、脉管癌栓、LMR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高LMR组与低LMR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4%和40.7%;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6%和25.9%;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LMR是影响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MR与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分期相关,且LMR是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与远期生存呈正比关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ratio ,TSR )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07年1 月至2009年12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Ⅱ、Ⅲ期结直肠癌218 例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HE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间质成分所占比例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不同分组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218 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低TSR 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TSR 与各项临床特征及病理指标,如性别、年龄等无关(P>0.05)。TSR 及TIL 均为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高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在低间质组中高淋巴细胞浸润组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P<0.05)。 结论:肿瘤间质比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结直肠癌预后均相关,在常规病理诊断中通过对这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作为辅助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行根治性切除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术后随访,观察5年总生存情况,研究术前FP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ROC曲线分析法确定FPR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FPR的最佳截断值将纳入的患者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法分析不同研究组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别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ROC曲线分析得到术前FPR的最佳截断值为21.3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CEA、CA199、FPR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术前CEA>5 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250)41例和高PLR组(≥250)16例,分析2组患者的PLR及其它因素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此外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等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有影响(P<0.05)。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高PLR提示有预后不良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NA-203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认。根据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03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miRNA-203低表达组(n=42)和miRNA-203高表达组(n=78)。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0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Cox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生存曲线。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miRNA-203表达量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嗜酒史、组织类型、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有关(P<0.05)。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为高分化、TNM分期为IV期、组织中miRNA-203低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性因素(P<0.05)。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结果显示,miRNA-203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miRNA-203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出现下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患者283例,病理示下切缘阳性再行R0切除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262例直接达R0切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随访。结果:BMI(OR=4.325,95%CI:1.633~11.457,P=0.003)、新辅助治疗(OR=2.819,95%CI:1.062~7.484,P=0.038)、肿瘤距肛缘距离(OR=3.201,95%CI:1.200~8.538,P=0.020)为术中出现下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3年无瘤生存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P=0.023)。两组间1年无瘤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以及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新辅助治疗、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影响直肠癌标本下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下切缘阳性的直肠癌患者即使再行根治手术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18FDG PET/CT标准摄取值(SUV)及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前行18FDG PET/CT检查的44例直肠癌患者的PET/CT SUV值及临床病理特征与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44例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1.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前18FDG PET/CT SUV值及血清癌胚抗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18FDG SUV值是影响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8FDG SUV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为临床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数量及比例的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9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切片和临床资料,在HE染色下观察肿瘤出芽及TILs水平,并分析肿瘤出芽、TILs、出芽TILs联合分组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肿瘤出芽与TNM分期、肿瘤解剖分期、分化程度、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和预后相关(P<0.05);TILs与性别、TNM分期、肿瘤解剖分期、分化程度、神经侵犯、伴黏液腺癌和预后相关(P<0.05);出芽TILs联合分组与TNM分期、肿瘤解剖分期、分化程度、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和预后相关(P<0.05),低出芽+高TILs组总生存期最长,高出芽+高TILs组次之,低出芽+低TILs组再次之,高出芽+低TILs组总生存期最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与肿瘤出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不同水平的肿瘤出芽、TILs、出芽TILs联合分组均能反映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及预后,且出芽TILs联合分组相比肿瘤出芽和TILs对预后有更精细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18FDGPET/CT标准摄取值(SUV)及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前行18FDGPET/CT检查的44例直肠癌患者的PET/CTSUV值及临床病理特征与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44例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1.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前18FDGPET/CTSUV值及血清癌胚抗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18FDGSUV值是影响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8FDGSUV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为临床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脉管癌栓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CD34标记血管癌栓,D2-40标记淋巴管癌栓,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脉管癌栓组患者和无脉管癌栓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比较淋巴管癌栓组和血管癌栓组患者生存率差异。结果:不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化疗情况和脉管癌栓均会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P<0.05);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均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脉管癌栓组生存期显著低于无脉管癌栓组(P<0.01);血管癌栓组生存率显著低于淋巴管癌栓组(P<0.05);血管癌栓组VEGF高表达比率显著高于淋巴管癌栓组(P<0.01)。结论:脉管癌栓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血管癌栓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直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与磁共振成像功能学及表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35例,采集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正常直肠组织,进行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VEGF-C mRNA及蛋白在直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VEGF-C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VEGF-C蛋白表达与磁共振成像ADC值及TIC分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及癌旁组比较,癌组织组VEGF-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00 1、P<0.000 1)。VEGF-C蛋白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管或神经浸润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VEGF-C表达水平与ADC值为负相关性(P<0.000 1)。VEGF-C表达水平与TIC分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C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磁共振的ADC值具有相关性,可以与磁共振结合共同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癌胚抗原(CEA)对直肠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68例直肠癌患者,依据术后5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及CE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直肠癌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结束,268例直肠癌患者中,生存156例,病死112例,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58.21%。将生存患者和病死患者分别作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生存组和死亡组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神经侵犯情况、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CEA水平及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肿瘤直径、远处转移、CEA水平和NLR是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EA、NLR及二者联合预测直肠癌预后的AUC分别为0.991、0.923、0.997,CEA和NLR联合检测对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二者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术前NLR联合CEA检测对直肠癌预后具有较高的预估价值,二者联合能够为评估直肠患者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endoscopic linear cutters,ENDOPATH)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T1期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T1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组(TAE组)与直肠癌传统根治术组(根治术组)。TAE组使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经肛门全层局部切除术,共39例;根治术组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传统根治术,共53例(包括16例Miles手术和37例Dixon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TAE组和根治术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型、肿瘤大小、距肛缘距离方面对比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资料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AE组:(37.74±10.66)min,根治术组:(117.66±41.78)min]、术后住院时间[TAE组:(6.85±1.06)天,根治术组:(10.70±1.72)天]、术中出血量[TAE组:(30.21±2.97)mL,根治术组:(78.96±12.6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AE组:2.56%,根治术组:43.39%)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均为100.00%,两组患者3年内均无复发,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TAE组:(90.31±3.82)分,根治术组:(71.59±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根治术相比,应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对T1期中低位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同样安全有效。应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根治术。应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可作为早期无淋巴转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优先选择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5.
黄莉  邱梅英 《现代肿瘤医学》2022,(11):2012-2016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外周血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09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前外周血DD、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分析DD水平与CEA水平、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外周血DD水平与患者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根据NNE法计算的DD水平临床界值分析其与患者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水平组(DD≥0.53 μg/mL)3年OS及DFS明显低于低水平组(DD<0.53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DD水平可以作为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同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盆腔骨髓保护调强放疗与病理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的192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95例为接受盆腔骨髓保护调强放疗的患者(淋巴细胞保护组),余97例患者来源于本单位回顾性数据库(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最低值、淋巴细胞下降程度及肿瘤病理反应率差异,分析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盆腔骨髓保护调强放疗与病理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淋巴细胞保护组患者放化疗期间最低淋巴细胞计数、放化疗后淋巴细胞计数及病理反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保护组3-4级淋巴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38.9%,低于对照组的56.8%(P=0.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4级淋巴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保护、临床分期及等待手术期间化疗是肿瘤病理反应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期间3-4级淋巴细胞减少症与治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状态密切相关,通过盆腔骨髓保护调强放疗可有效保护患者的淋巴细胞,减轻3-4级淋巴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提高肿瘤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与Lap-ISR联合经肛下拉套入式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06月至2021年01月符合纳入条件并完成Lap-ISR和Lap-ISR联合经肛下拉套入式吻合的低位直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估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指标、病理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功能 Wexner评分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52例纳入本研究并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0例完成Lap-ISR联合经肛下拉套入式吻合;32例完成Lap-ISR。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远端切缘距离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5)。两组患者术后第3、6个月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1.86,95%CI:0.36~9.67,P=0.462)。结论:与Lap-ISR相比,Lap-ISR联合经肛下拉套入式吻合避免了预防性造口且不增加吻合口漏发生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结肠动脉保留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治疗的7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38例不保留。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SA评分、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情况、体质指数、肿瘤距肛缘距离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术中止血困难或粘连松解困难而中转开腹病例,无术中及围术期院内死亡病例。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性造口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吻合口瘘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0例患者死亡10例,5年生存率为75.0%(30/40)。对照组38例患者死亡11例,5年生存率为71.1%(27/38),Log-rank统计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9)。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在改善近端肠管血运和减少吻合口瘘的基础上,取得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切断相同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与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诊治的76例直肠癌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A组,n=38)采用全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对照组(B组,n=38)采用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随访5年,对两组直肠癌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以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5年生存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均较B组明显减少,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痛苦小、最佳美容、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