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龙全江  王晓阁  周宙  赵波 《中药材》2012,(6):883-886
目的:考察趁鲜切制法对牡丹皮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样品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采收4年生凤丹皮药材净制、趁鲜切片、晒干的方法加工牡丹皮饮片。结论:该研究为牡丹皮饮片的产地趁鲜切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趁鲜切制法对牡丹皮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可采取采收4年生凤丹皮药材净制、趁鲜切片、晒干的方法加工牡丹皮饮片。结论该研究为牡丹皮饮片的产地趁鲜切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凤丹皮趁鲜切制与晒干后软化切制两种加工方法制得的饮片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探讨牡丹皮的最佳加工方法。方法:收集亳州栽培的凤丹皮根系,将根系中粗细相等的根一部分趁鲜切制,一部分晒干后软化切制。采用HPLC同时测定两种饮片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趁鲜切制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高于晒干后软化切制的饮片,而晒干后软化切制的饮片中丹皮酚的含量高于趁鲜切制的饮片。结论:丹皮采用趁鲜切制的加工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天麻多糖(GPS)含量影响.方法 采用鲜切烘干法、鲜切冷冻干燥法、半润透切片、浸润切片等方法加工天麻饮片.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天麻多糖含量.结果 蒽酮-硫酸法测定样品时,供试液在2 h内显色稳定,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不同加工炮制方法所得饮片其多糖含量不一致,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真空冷冻干燥饮片最高,其次为鲜切饮片、蒸制饮片、半润透饮片、润透饮片.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可行.鲜切法加工工艺优于传统加工炮制方法,研究结果为天麻饮片炮制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浙贝母的产地加工与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或东贝母F.thunbergii Miq.var.chekiangensis Hsiao et K.C.Hsia的干燥鳞茎,具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的功能。其产地加工,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粉吸”和“生切片”两种方法,1994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增收“硫黄薰制”法。现笔者试从外观质量、内在有效成分含量及对疗效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比较,以便选出最佳方法。 1 产地加工方法 粉吸法 采挖洗净后大小分档,分别撞除去外皮,拌以煅贝壳粉或石灰粉,吸收擦出的浆汁,再干燥。简称“粉吸”法。硫黄薰制法 采挖洗净后大小分档,干燥,用硫黄薰,简称为“硫黄薰制”法。生切片法 采挖洗净后趁鲜切片,干燥,简称“生切片”法。 2 质量比较 2.1 外观质量 单纯从外观色泽看,以“硫黄薰制”品的洁白最好,“粉吸”品稍晦暗,“生切片”外皮皱缩且色暗,后两者色泽不好。  相似文献   

6.
<正> 丹皮为常用中药之一,为了适应“抓药机”调配的需要,丹皮饮片均打成小块供应,在打碎过程中留有许多淹粉,不能直接供应门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些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具有减少再加工难度、便利仓储运输、减少重复环节、降低成本、提高饮片质量和工业化生产程度等优势。但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炮制规范中产地趁鲜加工品种少,远不能满足中药饮片的集约化、现代化、工业化生产需求,且许多饮片厂都存在"产切片"现象,增加了药监部门的工作难度。文章针对开展中药材趁鲜加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如何开展趁鲜加工和药监部门如何监管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药监部门对增加产地趁鲜加工品种的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付艳  周涛  许清清  杨昌贵  张进强  肖承鸿 《中草药》2024,55(5):1493-1501
目的 比较趁鲜切制和传统加工天麻饮片性状、内在质量、能耗等关键指标,筛选天麻饮片趁鲜切制方法,为天麻趁鲜切制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醇溶性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巴利森苷类成分总量(巴利森苷A、B、C、E)为内在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分析13种加工方式对天麻饮片质量的影响,结合饮片性状、干燥时间和能耗,饮片颜色与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天麻趁鲜切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加工方式天麻饮片内在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多糖含量差异最为明显;通过内在成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趁鲜切制S6及传统加工S13饮片综合评分高于其他趁鲜切制组,且S6与S13聚为一类,表明趁鲜切制S6与传统加工S13内在质量最为相近;趁鲜切制S6与传统加工S13外观性状相似,耗时、能耗显著低于传统加工S13;天麻饮片切面颜色色度值与内在成分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新鲜天麻切片5 mm厚、蒸20 min、60℃烘干与传统加工性状、品质最为相近,且较传统加工省时、节约能耗,为最佳趁鲜切制方法,该方法在天麻饮片生产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正> 上海地区老药工过去有这样一句俗语;“丹皮封刀。”就是讲到阴历12月,安徽新货凤丹皮登场,运到上海后已是阴历大寒季节了,各大药店为了使新货丹皮经过切制加工,能符合色泽白、粉性足、香气浓好的质量要求,就赶在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左右前加工切制完毕。切完丹皮后,就年关内不切药了,这就是所谓的“丹皮封刀”。这是很有道理的。在阴历12月,气温低,通常在10℃之内,气候比较干燥,正是加工丹皮好季节。切制加工后的饮片(成品)色泽白,香气浓,就是因为此时气温低,可使切制加工产品香气足,因此,丹皮中丹皮酚损失少。从老药工加工切制丹皮经验,对照目前切制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天麻饮片炮制方法。方法通过鲜切法加工工艺及传统加工炮制方法进行天麻饮品的加工,并采用蒽酮-硫酸法进行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不同炮制方法使方法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高低不一致,其中真空冷冻干燥饮片多糖含量最高,余下自高到底排序为:鲜切饮片、蒸制饮片、半润透饮片、润透饮片。结论鲜切法加工工艺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优于传统加工炮制方法。通过不同炮制方法,测定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的研究,为天麻饮片炮制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鲜管花肉苁蓉加工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鲜管花肉苁蓉直接加工饮片的工艺。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鲜管花肉苁蓉饮片加工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切片厚度、加热温度和杀酶时间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鲜管花肉苁蓉切成4 mm厚片,70 ℃杀酶6 min。另外,将优化后的工艺与鲜管花肉苁蓉切片直接晒干、鲜管花肉苁蓉按传统方法晒干的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按照优化后工艺得到的饮片,其松果菊苷的含量是鲜品切片直接晒干方法的7.3倍,是传统晒干方法的12.8倍;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是鲜品切片直接晒干方法的6.5倍,是传统晒干方法的14.9倍。结论:利用本方法加工管花肉苁蓉,可以大大提高饮片中有效成分的质量,节约原料,从而有效地保护野生肉苁蓉资源,提高药物的疗效,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曲面法优选绿丝郁金产地趁鲜加工工艺。方法 以切片前烘制温度、切片前烘制时间、切片方式、切片厚度、切片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绿丝郁金的产地趁鲜加工工艺。结果 筛选得到的绿丝郁金产地趁鲜加工最佳工艺为:将净制绿丝郁金鲜品蒸制15min,取出晾冷,切片前烘制温度45℃,切片前烘制时间5h,切片方式横切,切片厚度5mm,切片干燥温度65℃。结论 优选的趁鲜加工工艺与传统饮片加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浸出物、挥发油、吉马酮含量分别提高了7.64%、50%、60%,且生产效能和环境兼容性等更强,可用于绿丝郁金产地趁鲜加工。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丹皮”,实为牡丹的根皮。故有“粉丹皮”、“炒丹皮”之名。据分析,“丹皮”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药苷以及挥发油0.15%-0.40%和植物甾醇、苯甲酸等。  相似文献   

14.
<正> 苦参为豆科植物,药用为根,是常用中药。主要有效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这两种成分都易溶于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中规定“洗净、浸泡约六成透时,润透切片”。《中药大辞典》中规定“鲜根切片晒干”。《本草纲目》“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重重淘过,即蒸之,从巳至申,取晒切用”(上册,798页)。今采用硅钨酸盐法对苦参鲜药材直接加工及对于药材采用蒸、水浸、米水浸四种不同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乌药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得到乌药产地鲜切加工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热风干燥温度,装载量,饮片切片厚度为考察因素,以浸出物得率,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去甲异波尔定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对3个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初步优化范围,最后以响应面优化法进行优化,得到最后工艺优化参数。结果装载量的初步优化范围为6~10 kg/m~2,干燥温度的初步优化范围为55~75℃,切片厚度的初步优化范围为1~3 mm,经响应面优化法优化得到的加工工艺为装载量8 kg/m~2,干燥温度为65℃,切片厚度为2 mm。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乌药产地鲜切加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乌药饮片的生产加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芷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芷中欧前胡素、总香豆素、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重量法对白芷有效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芷中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白芷在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鲜白芷烘至一定程度切片>产地趁鲜直接切片>传统工艺切片.结论:结合饮片外观,鲜白芷产地烘至一定程度直接切片,其质量较好.该方法结果减少了白芷传统加工方法中的软化环节,节约了成本,保证了药材的质量,是一种能够适用于企业规模化生产的新型工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牡丹皮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测定牡丹皮饮片的水分、灰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和芍药苷。结果同一工艺条件下源自不同产地的10批牡丹皮药材趁鲜切制饮片质量存在差异,建议水分控制在9.0%13.0%,灰分不得过5.0%,丹皮酚含有量不得少于1.2%,芍药苷含有量不得少于1.5%。结论制定牡丹皮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并与传统切制饮片进行比较,为茜草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大叶茜草素、茜草素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含水量、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对茜草趁鲜切制饮片的影响,并与传统切制饮片进行大叶茜草素和茜草素的含量对比。结果:优选出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为干燥至含水量为25%、切5 mm段、70℃烘干;趁鲜切制饮片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是传统切制饮片的1.4倍左右,茜草素含量是传统切制饮片的1.2倍左右。结论:优选出来的趁鲜切制工艺简单、可行,趁鲜切制饮片质量高于传统炮制饮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传统和趁鲜加工工艺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ELSD法对传统及趁鲜加工所得桔梗饮片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趁鲜加工制得的桔梗饮片中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加工所得饮片,且趁鲜工艺节约了加工时间。结论:趁鲜加工工艺省时省力,所制饮片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从小学徒,学习中药炮制加工,得益于家中前辈教诲。在饮片切制技术经验上,有一己之得,一技之长。现总结如下。 饮片切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以前《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细切”,“削’等饮片切制用语。汉·张仲景《伤寒论》写道:“附子劈八片。”唐·孙思邈《千金方》有“麦门冬、生姜入汤皆切的记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饮片更详尽了,如附子煨熟切片,半夏、天麻等药都注明切片用。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柴胡条记载“切为饮片”。可见饮片的切制,医家非常重视。药材切制的目的与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①便于调配时分取剂量。②切成片易浸出药材所含有效成分。③便于进一步对药材加工炮炙或制剂。④便于包装管理及运输。因此,中药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