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法分为头针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头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穴透刺,取双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行透穴治疗,每日1次,共7d。于治疗前、第3天、第7天,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TNF-α、IL-6、IL-1β水平;于治疗前、第7天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且第3天、第7天头针组血清hs-CRP、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NDS评分呈正相关(r=0.497,P0.01)。试验结束时两组患者N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头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头针组96.8%(30/31),对照组86.7%(26/30),头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和IL-1β水平,控制脑血管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T)、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汤治疗。2组总疗程为14 d。对比分析2组NT-pro BNT、Copeptin、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血清NT-pro BNT、copeptin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NT-pro BNT、copeptin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6、hs-CRP、TNF-α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IL-6、hs-CRP、TNF-α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而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汤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 BNT、Copeptin、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IL-8、IL-1β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患者TNF-α、IL-6、IL-8、IL-1β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TNF-α、IL-1和IL-6水平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7天时,观察组TNF-α、IL-1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后1天开始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天及出院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静注射液可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疏风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疏风通络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前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清热疏风通络方加减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血清IL-6、TNF-α、hs-CR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清热化瘀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吡拉西坦片,28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运动功能积分(FMA)、生活质量积分(QLI)、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QL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豁痰逐瘀方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rtPA溶栓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豁痰逐瘀方。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低于、MRS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低于、MR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hs-CRP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观察组IL-6、hs-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S100β及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S100β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就诊先后(门诊就诊先后)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于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运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TNF-α及ET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IHSS评分下降(P0.05),且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及E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长春西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降低血清hs-CRP、IL-6、TNF-α及ET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对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90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hs-CRP、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IL-1β和TNF-α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8星期后,两组的hs-CRP、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艾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中老年KO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hs-CRP、IL-1β和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联合组患者疱疹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7、14 d 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IL-4、IL-6、TNF-α、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疗后IL-4、IL-6、TNF-α、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疱疹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缩短疼痛时间,降低IL-4、IL-6、TNF-α、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β蛋白(S100-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100-β、VEGF水平,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S100-β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100-β水平,提高VEGF水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桃红四物汤。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脑卒中NIHSS积分及炎症因子(CRP、TNF-α、IL-1β)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脑卒中NIHSS积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脑卒中NIHSS积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炎症因子(CRP、TNF-α、IL-1β)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炎症因子(CRP、TNF-α、IL-1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进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元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复元醒脑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L-6、TNF-α和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IMT及血清IL-6、TNF-α和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降低或者升高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复元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醒脑开窍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IL-6、IL-8、TNF-α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醒脑开窍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血清IL-6、IL-8,TNF-α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IL-6、IL-8、TNF-α降低更为明显,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针灸联合醒脑开窍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心肺脑复苏指南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分别于心肺复苏后即刻、1、3、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动态变化。结果心肺复苏后即刻,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后1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两组患者升高程度相当(P0.05);心肺复苏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以及IL-8水平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心肺复苏后7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以及IL-8水平均下降至低于心肺复苏后即刻水平,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平稳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息风平肝汤辅助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西医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息风平肝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IL-6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息风平肝汤辅助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凝血功能,并有助于降低IL-6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6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13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结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西医疗法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血清TNF-α、IL-6、hs-CRP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通络开窍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恢复以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静脉注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醒脑通络开窍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10、TNF-α和IL-6水平,NIHSS、FMA和BI评分,Hcy、MMP-2和MMP-9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41/46)高于对照组71.74%(33/46)(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Hcy、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通络开窍汤结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水平。下降血清Hcy、MMP-2和MMP-9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固本扶正醒脑方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神经功能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固本扶正醒脑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头晕、口眼歪斜、语言表达不利、肢体不遂、乏力)、血肿吸收状况(血肿体积、水肿带体积)、意识状态(GCS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头晕、口眼歪斜、语言表达不利、肢体不遂、乏力积分及血肿体积、水肿带体积、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CS评分及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8、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P0.05)。结论固本扶正醒脑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血肿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助于临床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汤辅助西医综合干预治疗溶栓时间窗外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及对脑组织血流灌注、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2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助西医综合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LOTCA评分、病灶中心区相对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炎性细胞因子水平、HIF-1α及Caspase-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GCS评分及LOCTA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灶中心区相对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及IL-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IF-1α和Caspase-3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通脉汤辅助西医综合干预治疗溶栓时间窗外脑梗死急性期能够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和昏迷程度,改善认知水平,增加病灶区域血流灌注量;而其对于炎性细胞因子、HIF-1α及Caspase-3合成分泌拮抗效应可能是较西医单用疗效更佳重要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