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发病率较高 ,且其低免疫状态常使临床抗感染治疗较为棘手。因而需寻找简便、安全、有效的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5月 ,我院儿科门诊共观察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5 1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旨在探讨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的关系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均符合 1988年全国小儿呼吸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男 30例 ,女 2 1例 ;年龄 3~ 12个月 2 1例 ,1~ 2岁 2 2例 ,2~ 3岁 8例。其中母乳喂养 2 9例 ,人工喂养 16例 ,混合…  相似文献   

2.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我们用 P-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2月的就诊患儿6 8例 ,并进行治疗前后临床及免疫指标观察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 8例中男 45例 ,女 2 3例 ;1~ 3岁 35例 ,3~ 6岁 2 1例 ,6~ 9岁 12例。每年反复呼吸道感染 6~ 10次36例 ,10次以上 32例。诊断按照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诊断标准 [1 ] 。1.2 方法  P-转移因子口服液为长春精优药业公司生产 ,每支 10 m l(含转移因子 10 mg)。每天服 1支 ,30天为 1疗程。疗程开始前及疗程结束 ,分别 2次测定…  相似文献   

3.
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Ketoacid)即DKA是威胁糖尿病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常因急性感染、饮食不当、诊断延误、正规胰岛素 (RI)应用中断或不足而诱发。我院 1993年 10月~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重症DKA12例 ,经积极救治 ,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7个月~ 12岁 ,平均7岁 ,均符合DKA诊断标准。其中首发症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的 3例、呕吐腹泻 5例 ,RI中断治疗 4例。实验室 :空腹血糖为 1 75~ 33 3mmol/L ,平均2 6 6mmol/L ,血pH值 6 84 9…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69-4370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免疫指标变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Ig G、Ig A、Ig M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感染发生次数,预防复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工作中 ,支原体肺炎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比较多见 ,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为探讨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措施及其发病机制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作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佐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支原体肺炎患者 135例 ,并追踪随访一年 ,观察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本组 32 0例 ,通过临床表现、胸片、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其中男 176例 ,女 14 4例 ;0~ 3岁 87例 ,3~ 6岁 172例 ,6~ 14岁 6 1例。1.2 方法  32 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6.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宇峰  洪庆荣  颜鸿芳 《临床荟萃》1999,14(17):785-786
我院儿科于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博利康尼加息斯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nent asthma,CVA)6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CVA诊断标准:①咳嗽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于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②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菌药治疗无效;③单用平喘药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④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1.2 一般资料 ①性别:男34例,女30例;②年龄:~1岁12例,~3岁22例,~6岁18例,~14岁12例,最小6个月,最大14周岁;③发病季节:12~2月19例,3~5月20例,6~8月15例,9~11月10例;④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  相似文献   

7.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n)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近年又重视其感染在动脉硬化、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为了解Cpn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对1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pn,以荧光抗体法检测患儿血清中IgM和IgG性抗体,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998年10月~1999年3月间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年龄3个月~3岁18例,3~6岁36例,6~11岁51例,11~14岁15例,平均年龄6.9岁。 非呼吸道感染组40例,系消化…  相似文献   

8.
黄芪颗粒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黄芪颗粒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4月~200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68例。用黄芪颗粒0.5~3岁7.5g/次,3~6岁10g/次,6~14岁15g/次,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15天再服下1个疗程,坚持2~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的IgG、IgA、IgM及补体C3,细胞因子(包括IL-6,IL-8,IFN-γ),T细胞亚群,T总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和T抑制细胞(CD8)治疗前后变化及疗效。结果 黄芪颗粒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92.5%。且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症状较前明显减轻,病程明显缩短。血清中的IgG、IgA、IgM及补体C3含量均有提高,细胞因子IL-6,IL-8,IFN-γ有所降低;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T细胞亚群变化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黄芪颗粒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细胞因子对机体的损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肺法”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150例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门诊收治的1~6岁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为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3组。A组50例给予口服健脾补肺颗粒联合推拿治疗,B组50例给予健脾补肺颗粒治疗,C组50例给予脾氨肽冻干粉口服治疗,连续服用8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RRTI病情分级量表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差异。结果 随访12个月,发现A组总有效率为96.00%,其次为B组的84.00%,最低为C组的76.00%,A组总有效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3组平均每月发作次数、单次发作病程、病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3组IgA、IgM、IgG、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下降,且A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指标优于B、C组,B组优于C组,差...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卫生院常采用单纯注射地塞米松、复方氨基比林、抗生素三联针为治疗手段退热 ,为了解长期应用地塞米松、复方氨基比林、抗生素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进行了本研究。1 资料与方法1 1 按 1987年全国呼吸道疾病会议诊断标准确诊反复呼吸道感染 87例 ,6个月~ 12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再发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3、6、12个月时再发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而2组Ig M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 2 0 0 1年 11月来静滴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呼吸道感染 36例 ,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2月住院的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 7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小儿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6例 ,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1岁 2例 ,~ 3岁 5例 ,~ 6岁 16例 ,~ 9岁 8例 ,>9岁 5例 ,平均年龄为 7 9岁。对照组 34例 ,男 2 1例 ,女13例 ,年龄 <1岁 1例 ,~ 3岁 5例 ,~ 6岁 13例 ,~ 9岁 10例 ,>9岁 5例 ,平均年龄 7 8岁。大多数患儿均有弛张热或不规则发热、…  相似文献   

13.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临床上至今尚无特殊的防治方法。因此,寻求有效的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措施,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这一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自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对3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给予维生素A(VitA)增补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和方法:根据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共74例,其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1岁16例,1~3岁32例,4~6岁26例。随机分成VitA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VitA治疗组予VitA丸每次0.5~1万~u口服,每周2次,疗程3个月,同时  相似文献   

14.
住院精神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院精神病患者因伴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社会能力退缩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个体生活质量,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致使呼吸道感染率居高不下。为了解其易感因素,本文对1998年1月~2 0 0 3年3月18374人次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呼吸道感染原因调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8年1月~2 0 0 3年3月所有住院精神病患者。共调查1837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85 6人次,其中呼吸道感染6 0 5人次,男36 9例(6 0 .11% ) ,女2 36例(39.89% ) ,年龄12~92岁,平均年龄4 2 .7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的影响因素,寻找针对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儿科求诊的2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作为实验组,以体检健康儿童260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疾病分布、实验室结果,调查早产、偏食、养宠物、家庭史、既往史等可能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60例,上呼吸道感染为146例(56.15%),在2~3岁、~5岁、~8岁年龄组分别为44、60、42例;下呼吸道感染114例(43.85%),在2~3岁、~5岁、~8岁年龄组分别为64、28、22例.不同年龄患儿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4.8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食、胎儿时被动吸烟、两种以上微量元素缺乏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能病因有多种,注意纠正儿童偏食、均衡营养、避免胎儿时期的被动吸烟,关注微量元素缺乏等可能是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罗春华  马云梅 《华西医学》1989,4(3):254-256
用多抗甲素口服液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38例。3岁以下每日服5mg,3岁以上每日服10mg,共三月。临床疗效:显著2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服药后血清IgM、IgA水平增加,部分病例PHA皮试阳转或增强。血清IgG、C_3玫瑰花结形成率服药前后变化无差异性。结果表明:多抗甲素口服液对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观察期未发现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雪琴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6):1000-1001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为2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采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IgM值,比较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61.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玉屏风颗粒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玉屏风颗粒能显著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参芪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参芪颗粒。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含量以及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C4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IL-2、IL-4、IL-6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IL-2、IL-4含量升高,IL-6含量降低,且观察组IL-2、IL-4含量高于对照组,IL-6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Ig A、Ig M、Ig G、补体C3、C4表达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Ig A表达量升高,Ig M、Ig G、补体C3、C4表达量降低,且观察组Ig 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Ig M、Ig G、补体C3、C4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参芪颗粒可以调节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 CCU病房的急性心肌梗塞 6 0例 ,年龄均≥6 5岁 ,诊断符合 WHO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 3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6 5~ 89岁。梗塞部位 :前间壁 12例 ,前壁 9例 ,下壁 5例 ,高侧壁 2例 ,下壁十右室 2例。对照组 3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6 5~ 88岁 ,梗塞部位、发病时间、心功能状态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观察组符合如下溶栓治疗标准 :(1) 2个或 2个以上导联 ST段抬高 ,胸导联≥ 0 .2 mv,肢体导联≥ 0 .1mv;(2 )发病时间 <12 h;(3)无溶栓禁忌证 ;(4)患者家属…  相似文献   

20.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威胁婴幼儿健康和生长的常见病 ,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但有些症状类似的疾患容易误诊为此病 ,以致误治 ,给患儿带来本来可避免的痛苦和负担。因此 ,鉴别诊断也不可轻视。我院自 1995 - 0 9以来收治容易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几种主要疾病共 86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9例 ,女 37例 ,年龄 4月龄~ 1岁 2 5例 ,~ 3岁 36例 ,~ 14岁 2 5例。均有咳嗽 ,其中痉挛性阵咳 31例 ,以夜间或晨起为主 2 3例 ,无痰或少痰 36例 ,发热 48例 ,气促6 4例 ,喘息 37例 ,其中喘息≥ 3次 2 6例 ,喉喘鸣 14例 ,过敏症状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