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我院24例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患儿的麻醉管理,探讨此类患儿围术期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24例患儿,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异丙酚3mg/kg,维库溴铵0.1mg/kg~0.15mg/kg静脉注射诱导气管插管。使用Drager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穴IPPV雪,FiO2100%,术中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麻醉维持吸入1%~2%异氟醚,切皮前静注芬太尼1μg/kg~2μg/kg。根据手术时间必要时可单次追加维库溴铵0.05mg/kg熏芬太尼1μg/kg。记录术前、麻醉诱导后、瘘管结扎前5min、瘘管结扎后5min、手术结束时HR、SpO2、PETCO2和体温。结果瘘管结扎前5minSpO290.2%±3.3%、PETCO222.0±4.0mmHg与瘘管结扎后5minSpO295.1%±2.6%、PETCO238.2±5.8mmHg比较,P<0.05。结论气管食管瘘管的存在与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瘘管结扎后,低氧血症可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小儿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唇腭裂患儿血清淀粉酶和三酰甘油的影响.明确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唇腭裂患儿60例,根据美国麻醉学家学会(ASA)分级分为Ⅰ或Ⅱ级;年龄4个月~3岁;体质量6.5~15.9 kg.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组(P组,n=30)和咪达唑仑静脉输注组(M组,n=30).麻醉诱导2组均予瑞芬太尼2.0μg/kg及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P组同时靶控输注异丙酚,待效应室靶水平达到3.0 mg/L行气管插管;M组同时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2 mg/kg,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2组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及维库溴铵0.01 mg/(kg·min)静脉持续输注,P组同时靶控输注异丙酚(质量浓度3.0 mg/L);M组每隔1 h追加咪达唑仑0.1 mg/kg.术中监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并在给药前(T1)、停药后4 h(T2)、24 h(T3)分别采集静脉血样本,测定其血清淀粉酶和三酰甘油.结果 与M组比较,P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a<0.05),术中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与T1时比较,T2时2组三酰甘油均显著升高(Pa<0.05),以P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T3时2组三酰甘油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血清淀粉酶的变化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短时间异丙酚靶控输注引起的血酯增高是短暂的,并不会对儿童血清胰淀粉酶和三酰甘油出现长期的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氟醚对小儿罗库溴铵量效关系、肌松时效及输注速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小儿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P组),予静脉输入异丙酚6~8mg/kg-1/min-1;地氟醚组(D组),持续吸入6%地氟醚。用TOF-Guard加速度肌松监测仪(Organon)监测神经肌肉功能。分3期进行观察。第1部分每组20例,用异丙酚/地氟醚麻醉维持60min后,用2次给药技术建立量效关系曲线,计算ED50、ED90和ED95;第二部分每组10例,用异丙酚/地氟醚麻醉维持60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600μg/kg,记录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第3部分每组10例,诱导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600μg/kg,待T1恢复至5%时吸入地氟醚(D组)或输注异丙酚(P组),同时静脉输注罗库溴铵维持T1于5%左右,每15min记录1次罗库溴铵输注速率,共4次。结果P组ED50、ED90、ED95分别为188.7μg/kg、316.3μg/kg、366.2μg/kg,D组ED50、ED90、ED95分别为157.4μg/kg、263.9μg/kg、305.5μg/kg,D组均小于P组,P<0.05;P组与D组的起效时间分别为83s±5s、70s±6s,临床肌松时间分别为25min±4min、31min±3min,恢复指数分别为10.0min±1.8min、12.8min±2.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用异丙酚/地氟醚麻醉维持30min、45min、60min,D组罗库溴铵输注速率均小于P组(P<0.01,P<0.05)。结论地氟醚能显著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加快其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延长,减小输注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新生儿腹腔镜手术30例,先予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微量泵注入异丙酚、维库溴胺,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监测HR、MAP、CVP、Paw、PETCO2、PaCO2、PaO2、血气电解质和体温。以观察人工气腹后各项结果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呼吸参数和输液速度来维持麻醉的稳定。结果建立气腹后,HR、MAP先增加后下降,Paw明显增高,PETCO2、PaCO2逐步增高,血气电解质无明显变化,体温逐渐下降。结论在新生儿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显著,新生儿术前需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术中要注意补液、保温。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 ,16个月 ,7 2kg ,身高 72cm。先心病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结扎和主动脉中断纠治术后 1个月。门诊复查时发现呼吸稍促 ,听诊心音遥远。心脏彩超检查示心脏术后无残余分流及残余梗阻 ,心包内大量积液。急诊收入院 ,行心包积液引流术。术前血常规、生化和电解质检查无异常。术前禁食 6h。入室前 30min口服咪唑安定3 5mg。入室后患儿安静 ,呼吸 4 0次 /min ,HR 15 0次 /min ,Bp 80 / 5 0mmHg ,SpO2 96 % ,予开放右手背外周静脉。麻醉诱导 :阿托品 0 1mg ,咪唑安定 0 5mg ,芬太尼 0 15mg和维库溴铵 0 8mg ,2min后经口插入ID…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对小儿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65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为对照组(Ⅰ组)和芬太尼组(Ⅱ组),在气管插管前5 min,Ⅰ和Ⅱ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kg和芬太尼2μg/kg,在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前2 min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和丙泊酚2.5 mg/kg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观察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 min内血压、心率(HR)和二重指数(RPP)变化,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血压、心率和RPP的基础值以及气管插管时间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导致两组的血压、心率和RPP均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与Ⅱ组相比,Ⅰ组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更强烈和持续时间更长。Ⅰ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4 min血压和RPP及观察期其最大值显著高于Ⅱ组。Ⅰ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 min心率及观察期心率的最大值亦显著高于Ⅱ组。Ⅱ组舒张压、心率和RPP最大增加均超过基础值20%。结论虽然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能明显减轻小儿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反应,但并不能达到完全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监测儿童射频消融术中反映麻醉深度的相关性,评价CSI用于儿科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的患儿36例,年龄7~15岁,ASAⅠ~Ⅱ级,给予丙泊酚2. 5mg/kg,顺式阿曲库铵0. 1 mg/kg,芬太尼1μ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期,设定BIS目标区间为60~70,采取闭环模式机器自动调整丙泊酚注药速度,瑞芬太尼0. 25~0. 33μg·kg~(-1)·min~(-1)持续泵注。记录患儿入室时(T_1)、诱导完成时(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30 min(T_4)、手术60 min(T_5)、手术90 min(T_6)、停药时(T_7)、拔除气管插管时(T_8)、出室前(T_9)的CSI和BIS,并记录T_7~T_9时的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MOAA/S)。结果 T_1~T_2诱导期、T_3~T_6维持期、T_7~T_9复苏期CSI与BIS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 87、0. 84和0. 69(P 0. 05)。T_1、T_3~T_5时CSI低于BIS(P 0. 05),T_8~T_9时CSI高于BIS(P 0. 05),T_2、T_6、T_7时,CSI、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_7~T_9复苏期,CSI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77(P 0. 05); BIS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75(P 0. 05)。结论在儿童静脉麻醉状态下,CSI与BI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SI可以用于监测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儿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技术应用于幼猪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全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普通幼猪42只,基础麻醉采用氯胺酮加硫酸阿托品肌肉注射,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芬太尼、哌库溴铵和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并辅助吸入七氟烷;CPB全流量后停止机械通气,给予可调压力限制阀0.49 kPa压力静态膨肺,主动脉开放后吸痰,手控通气膨肺,恢复机械通气;根据动脉血气结果纠正内环境紊乱,复温期间泵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维持循环稳定,心律失常根据其类型给予相应的处理;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参数、麻醉总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CPB转机时间。结果 1只死于CPB后心脏骤停,余41只完成至实验终点,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25±8)min,CPB转机时间为(184±10)min,麻醉总时间为(335±17)min。结论小儿心脏手术麻醉管理方法应用于幼猪低温低流量CPB心脏手术全麻效果满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儿5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氯胺酮1~2mg/kg,咪达唑仑0.1~0.2mg/kg,芬太尼1~2μ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维持按异丙酚每小时5~10mg/kg微泵注入。对照组采用氯胺酮1~2mg/kg,咪达唑仑0.1~0.2mg/k诱导麻醉,术中麻醉维持按异丙酚每小时5~10mg/kg微泵注入。记录麻醉诱导前(Te)、麻醉诱导后(T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T2)、灌洗活检中(L)、术毕(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结果两组数据显示在T0、T1时点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时点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血流动力学及SpO2相对平稳,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较大。且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较为安全,并具有血流动力学及SpO2稳定,苏醒平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血K^ 、Na^ 、Cl^-和抗利尿激素(ADH)的变化,探讨合理的输液方法。方法 15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水6-8h。依次静注咪唑安定、哌库溴铵、异丙酚、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异丙酚、芬太尼。分别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时、肿瘤大部分切除时、术毕拔气管导管后10min采集静脉血查血K^ 、Na^ 、Cl^-、血糖、尿素氮(BUN)、ADH。结果 术中血K^ 、Na^ 、Cl^-及渗透压无明显变化,血清ADH诱导后降低,术中逐渐升高,拔管时高于基础值160%。术中血糖渐升高,拔管后达峰值。尿量手术后期明显增多。结论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ADH和血糖逐渐升高可能与手术刺激、低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