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5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联合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部位、致病菌检查结果、抗感染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病原体构成以细菌为主.广谱抗感染治疗后,293例次感染均有效控制.结论 感染是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应早期联合应用广谱抗细菌及真菌药物对控制感染及降低与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3例AL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影响因素、细菌谱及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疗效的影响。结果AL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为94.3%,革兰阴性(G)杆菌占42.4%。革兰阳性(G^+)球菌占49.2%,真菌占8.4%;血培养G^-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主要与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降低有关;AL患者并发感染总死亡率为6%,发生肺部感染及败血症的患者病死率增高,而使用G-CSF的病死率较低。结论Al患者是并发感染的高危人群,影响因素主要是N减少,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CSF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我院10年间 62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组进行比较. 结果老年组发生医院感染率为72.5%,高于同期非老年组的33.9%,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系统多见;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者感染率明显增高. 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为主要易感因素,治疗应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加强综合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继发败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分析 310例住院治疗的AL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310例AL患者1 812次住院中共发生医院败血症50例,粒细胞缺乏组医院败血症发生率、败血症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5);败血症感染部位以口腔、肺部及肛门为主,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致病菌平均耐药率高. 结论粒细胞缺乏是AL合并医院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及影响败血症预后的重要因素,应积极预防与处理;加强对肺部、口腔及肛门等易继发感染部位的护理与体查并及时处理感染灶;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医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的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医院154例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100例占64.9%,其次为泌尿系感染27例占17.5%;各类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171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检出116株占67.8%,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检出39株占22.8%;大部分病原菌表现出严重的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5.4%、25.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2.9%,未检出对糖肽类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导致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耐药细菌,感染的部位多见于下呼吸道和泌尿系,建议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肿瘤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激活素A(Activin-A,ACTA)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合并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0例和未感染组11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PCT、ACTA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IL-6、PCT、ACTA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1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为41.67%。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80例感染患者共送检84个样本,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60.42%,革兰阳性菌32株占33.33%,真菌6株占6.2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血清IL-6、PCT、ACTA浓度分别为(7.23±2.01)ng/L、(2.68±1.08)ng/ml和(0.56±0.17)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PCT、ACTA预测感染的AUC分别为0.859、0.801和0.916。结论 IL-6、PCT、ACTA早期诊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有较高的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无菌方法采集疑为败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细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操作;药敏试验操作和评价遵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和折点进行.结果 共检出24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62株占66,4%,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23.4%,真菌25株占10.2%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12株占69.1%,革兰阳性球菌中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占49.1%;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为62.2%~73.3%,血流感染细菌多数是多药耐药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葡萄球菌属总数的45.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馅菌检出率为45.8%.结论 医药卫生界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控制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2008-2010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VITEK系统或API系统鉴定细菌和真菌,应用WHONET5.0软件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率.结果 2008-2010年医院呼吸道感染培养标本38657份,检出病原菌11593株,检出率为30.0%,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3.1%,革兰阳性菌占6.9%,真菌占2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3年检出率变化不大,MRSA 3年检出率分别为25.3%、35.2%、54.3%.结论 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定期监测和分析当地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变迁,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病人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茵情况,探讨其防治策略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126例颅脑损伤病人医院内肺部感染痰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细菌特别是气管切开后病人肺部感染细菌培养阳性,占22,22%,培养出致病菌10种共52株,以革兰染色阴性(G)杆菌为主,共35株,占67.31%,革兰染色阳性(G^+)球菌为,共11株,占21.15%,另6株为真菌,占11.54%。经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痊愈12例,控制3例.死亡13例.死亡的13例中肺部感染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耐药普遍。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病原体主要以G^-杆菌为主.肺部感染可使病情加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评估临床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与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方法 收集2009-2010年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630例,送检合格痰及支气管灌洗液标本1498份,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所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结果 呼吸科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57.0%,检出率为28.6%,ICU送检率为91.3%,检出率为54.2%;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66株,革兰阳性球菌11株,真菌1 52株;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初始经验治疗与体外药敏试验的符合率为40.4%.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应结合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及初始治疗后病情转归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抗感染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PDRP)病原菌连续三年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89例PDR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腹膜透析透出液中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临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感染186例次,其中,110例次感染中的透出液病原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9.14%,共检出138株病原菌,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分别检出50株、47株、41株病原菌,不同年度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度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构成比低于2015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原菌所致PDRP患者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原菌培养阴性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其他三类病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治愈率高于真菌感染患者(P<0.05)。真菌感染的死亡率高于病原菌培养阴性患者(P<0.05)。结论在PDRP患者透出液的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比例在近三年内出现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等高耐药性病原菌的比例在近三年出现上升,而真菌感染患者的预后较差,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创面中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10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慢性创面感染患者创面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收治的117例患者中,有86例患者送检174份标本行创面病原菌培养,其中141份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1.03%,141份阳性标本中,126份为单纯细菌感染,占89.36%,7份为单纯真菌感染,占5.56%,8份为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占5.68%;共检出134株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检出24、18、18、13株,各占17.91%、13.43%、13.43%、9.70%,共检出16株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0.00%。结论细菌、真菌感染在慢性创面中的发生率极高,及时准确了解创面病原菌分布,利于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re the major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hildren receiving chemotherapy for malignant diseases. Granulocytopenia carries the risk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also, if prolonged, of fungal infec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meropenem in immunocompromised children in association with isolated bacteria from blood cultures and clinical background.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ll febrile episodes when meropenem was used in neutropenic children between January 1998 and December 2002 in the haemato-oncological units of the authors hospital.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meropenem was used in 87 febrile events diagnosed in 55 patients (mean age 10 years 5 months), and 328 bacterial cultures were performed.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each patient with granulocytopenia (< 0.5 G/l) and fever (> or = 38 degrees C), prior to the start of any antibiotic therapy. For the microbiological process Bactec 9050 (Becton Dickinson) blood culture systems were used. RESULTS: Microorganisms were detected and identified in 64 (19.5%) from the 328 hemocultures. There was a predominance of Gram-positive strains, 67% (43/64)--the most common bacteria being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 From the 87 periods in 43 cases (49.4%) the infection was documented microbiologically. In 16 additional cases the infection was proven clinically (based on the clinical course, laboratory and radiologic results) and 32.2% (28/87) of the febrile neutropenic episod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Meropenem was used in a mean dose of 60.8 (30-120) mg/kg/die, for 9.3 (2-24) days.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meropenem therapy -excluding the proven fungal (n = 13) or cnS (n = 15) infections-was 72.9%. No severe side effects occurred in any regimen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eropenem is effective and well-tolerated wh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feverish neutropenic cance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史、诱发因素、感染菌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真菌治疗,细菌感染患者应用相应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对67例患者的病史、诱发因素、感染菌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经过对症及抗真菌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以年龄≥61岁、住院时间≥30 d、应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最高,占41.25%.结论 对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的真菌感染要提高警惕,减少其诱发因素,抗真菌治疗要坚持早期、足量、足疗程、规范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徐忠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20-3821,3823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210例血液肿瘤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深部真菌感染患儿的相关诱因、临床特点、真菌培养结果和治疗方案并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患儿从血或深部分泌物中共分离出168株菌种,其中念珠菌134株,占79.7%,包括白色念珠菌102株,热带念珠菌株23,近平滑念珠菌9株;曲霉菌27株,占16.1%;假丝酵母菌5株,占3.0%;毛霉菌2株,占1.2%.其余42例根据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和治疗效果诊断为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占69.5%,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气促、喘憋,CT可见大片结节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其次为肠道和泌尿系统,分别占14.9%和10.1%,其他还有败血症和皮肤感染.210例患儿全部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单用氟康唑者83例,单用伊曲康唑者56例,单用两性霉素B者38例,其余33例联合或先后应用上述药物治疗.治愈66例,好转78例,恶化死亡42例,24例因原发病未缓解自动出院.结论 血液肿瘤患儿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困难,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念珠菌和曲霉菌.对于粒细胞减少发热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及早行肺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医院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50例患者,分为卡泊芬净及伊曲康唑两组,每组25例,卡泊芬净组给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伊曲康唑组给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恢复正常后5d或疗程达14 d或连续痰涂片阴性后3d;对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在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中,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后发现,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 在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更好,是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提出造血细胞移植感染防治的策略。方法 对我院1984年9月-1998年3月收治的150例次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根据移植类型、感染发生与否、预防用药、病原学及感染部位等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150例次病感染的发生率为89.3%,共3例患者死于感染,感染死亡率为2%,这3例均为真菌感染,80例预防或治疗中用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或头孢他啶的病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2.5%,而未用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头孢他啶的病例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仅15.7%,P<0.02。结论 预防性应用广谱强力的抗生素并不能减少感染发生率,反而可能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到2021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发生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516例,根据患者入科24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情况,将其分为低危组(APACHEⅡ评分<10分,194例),中危组(10≤APACHEⅡ评分≤20分,227例)和高危组(APACHEⅡ评分>20分,95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患者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鉴定,采用ELISA检测两组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共169株(26.28%),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14.46%)、肺炎链球菌57株(8.86%);革兰氏阴性菌共429株(66.72%),主要是以鲍曼不动杆菌187株(29.08%)、肺炎克雷伯菌163株(25.35)为主;真菌共45株(7.00%);实验组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_(1)=27.167,t_(2)=6.419,t_(3)=34.591,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CT、TNF-α、hs-CRP与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5,0.617,0.679,P<0.05)。结论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主要是的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液病房住院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2010年收治的4243例血液病患者,对其真菌感染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4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0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0%,其中真菌感染47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3%,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占61.1%;真菌感染部位以口咽部居首,占59.2%,其次为肺部,占18.2%;以肺部及血液真菌感染治疗费用最高;粒细胞缺乏、长期住院(≥14d)、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d)、原发疾病未缓解是医院真菌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率升高,危险因素多,治疗费用高,需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成严重感染组与非严重感染组,比较两组的粒细胞缺失出现时期、发热事件发生率、CRP与PCT水平、住院时间。结果 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无临床感染或微生物学感染者18.33%,感染者81.67%,共检出微生物23株,其中G^-菌占43.48%, G^+菌34.78%,真菌占21.74%。严重感染组的粒细胞缺失出现时期在泼尼松试验结束前比例、粒细胞缺失持续时间、CRP水平、住院时间、发热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严重感染组(P<0.05);两组的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常见的感染类型为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次为G+菌、真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相应抗感染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