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奶注射治疗斑秃106例王亚妹,章金平(新疆石河子医学院一附院皮肤832008)我科采用牛奶点状注射治疗斑秃10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斑秃106例患者中,男79例,女26例,年龄,3岁1例,6~15岁9例,16~40岁90例...  相似文献   

2.
生发灵治疗斑秃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男42例,女50例。年龄6~59岁,病程1天~18年,皮损为1个或数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直径为1~4cm,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30例。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生发灵(桑叶、侧柏叶、半夏、首乌、白人参、花椒各20g,苦楝皮、白芍各...  相似文献   

3.
精神应激事件与斑秃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斑秃患者各种精神应激事件的临床调查,探讨精神应激因素与斑秃发生发展之问的关系。方法:应用应激事件量表对124例斑秃病人与124例正常对照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调查研究。结果:斑秃患者发病前半年内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率和精神压力积分值均比正常对照组高,而且轻型斑秃患者的发生率和分值均高于重型患者。在诸多因素中,斑秃组睡眠习惯的改变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在调查斑秃患者本人对精神压力与斑秃发病关系的感知项目中,78.2%患者认为自身斑秃的发生与精神压力有关,76.6%病人感觉精神压力使斑秃加重,轻型与重型之间无差异。结论: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在斑秃的发病中起重要诱发作用,而轻型斑秃患者发病前精神压力高于重型患者。临床工作中对斑秃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其提供心理治疗及推荐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斑秃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地塞米松、匹多莫德口服,斑秃患处用梅花针扣刺,并同时外搽曲安奈德注射液综合治疗,共二个疗程,3个月后判断疗效,并与27例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3个月后痊愈24例,显效8例,进步3例,无效0例,痊愈率(68.57%),有效率(91.4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37.03%,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斑秃,可增加斑秃区的血液循环,促进毛发再生,避免停药后再复发及局部头皮萎缩的副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养血归芎饮治疗早秃和斑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秃和斑秃是常见的皮肤病。早秃是一种雄激素诱导的进行性疾病,存在着遗传和激素的双重发病因素。斑秃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是具有遗传素质和环境激发因素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本院皮肤科脱发专科门诊采用自拟方养血归芎饮治疗早秃和斑秃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现将随访的128例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早秃83例,斑秃45例。128例脱发患者均来源于本科脱发专科门诊。1.1早秃早秃诊断标准:①头发稀疏或致秃顶。②头发无明显稀疏,但近年来平时和洗头时头发明显脱落,自觉头发比以前明显减少。③头皮瘙痒。④头皮鳞屑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紫外线、依巴斯汀、胱氨酸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斑秃患者采用紫外线、依巴斯汀、胱氨酸三联综合治疗,治疗时间8周,治疗结束后4周判断疗效,并与42例单独口服胱氨酸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0例,痊愈率64.44%,有效率86.67%;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1例,好转14例,无效7例,痊愈牢23.81%,有效率50.00%。两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外线、依巴斯汀、胱氨酸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斑秃较单纯口服胱氨酸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各40例,治疗组用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ml加等量2%利多卡因注射液皮损内封闭,对照组用东莨菪碱(654-Ⅱ)2ml皮损内封闭:3个月后观察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是95%,对照组35%。结论: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斑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斑秃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皮损区IGF-IR的表达,探讨其与斑秃的发病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IGF-I在46例斑秃血清中的水平,并以20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例斑秃患者皮损区IGF-IR的表达,并以16例正常人头皮作对照。结果:斑秃患者血清中IGF-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活动期与静止期相比无明显差别;皮损区IGF-IR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斑秃患者外周血IGF-I水平和皮损区IGF-IR表达的改变可能与斑秃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11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予75%乙醇局部消毒至斑秃边缘外2厘米,边涂抹得宝松边梅花针局部轻扣,至出现血珠为度;对照组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两组治疗均每月一次,共2次,3个月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4%,有效率96.4%,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自制“红补擦剂”治疗面部扁平疣50例乔丽华(内蒙古赤峰市解放军第220医院,024000)近年来本科应用自制红补擦剂治疗面部扁平疣5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自制红补擦剂的成份为补骨脂30克,红花15克,75%酒精100毫升,浸泡一周后过...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1994年5月~1996年12月用自制的复方96生发酊治疗斑秃10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102例,男56例,女46例;年龄9~60岁,平均33.1岁;病程5天~6年,其中半年内90例,半年~1年10例,1年以上2例;斑秃91例,...  相似文献   

12.
复方斑秃灵搽剂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制复方斑秃灵搽剂外用,结合内服斑秃丸治疗斑秃7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4例均为我所门诊患者。男58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3.6∶1。年龄17~63岁,平均34.5岁。方剂制备和治疗方法复方斑秃灵搽剂由A液和B液组成。A液为黄芪50g,当归、...  相似文献   

13.
浅低温液氮冷冻治疗斑秃197例方永祯(兰化职工医院皮肤科,甘肃兰州,730060)治疗组:斑秃197例,用大棉签棒接触法进行缓慢局部冷冻治疗,使脱发区出现薄霜,自然融化后再重复冻融2~3次,至局部出现潮红为止,每周1次,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斑秃18...  相似文献   

14.
毛发疾病     
斑秃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30例疗效观察,生发汤治疗斑秃45例  相似文献   

15.
毛发疾病     
20131289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生发酊治疗斑秃疗效观察/雷淑英(湖北恩施州中心医院),张红霞∥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41~42将135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NB-UVB治疗,隔日1次,同时外涂自制生发酊(制首乌、骨碎补各20g,侧柏叶15g,红花10g),2次/d。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2006年2月-2007年3月,采用我院自制的神应4号冲剂联合2%米诺地尔搽剂治疗斑秃5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sTNF-RI)与斑秃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斑秃患者及45例正常人血清中sTNF-RI的含量。结果:斑秃患者血清中sTNF-RI水平高于正常人;活动期与稳定期斑秃血清中sTNF-RI水平均较正常明显增高,但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斑秃患者存在外周血sTNF-RI水平异常变化,sTNF-RI可能参与斑秃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治疗轻型斑秃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6例斑秃患者(治疗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外用米诺地尔溶液;60例患者(对照组)仅外用米诺地尔溶液。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血清IL-10及IFN-γ检测。结果:使用白芍总苷治疗斑秃有效率及疗效评分皆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白芍总苷治疗3个月后,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增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 IFN-γ,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白芍总苷治疗轻型斑秃安全有效,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斑秃患者局部外用二苯环丙烯酮(DPCP)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6例斑秃患者进行外用DPCP治疗,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及副作用;并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斑秃患者DPCP治疗总有效率为56.5%,复发率为23.1%。16.7%患者出现较明显副作用(严重接触性皮炎、白癜风)。副作用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IgE浓度明显高于有效组患者(P=0.03)。另外,患者年龄、发病年龄、病程、脱发面积、维持治疗浓度、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异位性疾病病史和斑秃家族史、皮损病理改变与DPCP治疗的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外用DPCP治疗斑秃安全性较高,可避免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治愈率也较高。治疗前进行血清IgE测定可提前发现对治疗不耐受患者。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98例均为本科门诊斑秃患者。其中男59例,女39例;年龄12~54岁,平均28.6岁;病程2天至6个月,平均1.6个月。皮损数1~6处,平均3处;秃发区直径1.0~6.0cm;活动期42例,静止期56例;均排除雄激素源性秃发、假性斑秃、梅毒性秃发、头癣秃发、麻风秃发。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秃发区个数、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