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激素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类固醇激素,可以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含量,抗氧化损伤及促进神经细胞轴突再生,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Nogo是近年来人们在中枢神经系统髓磷脂中研究发现的一种抑制轴突生长的蛋白,与中枢神经再生抑制密切相关.目前已证实Nogo蛋白在体外培养时有很强的轴突生长抑制活性.研究雄激素与Nogo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多工业毒物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为靶器官,在一定浓度下经一定时间作用后,可以损害人体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中毒性病变。以往诊断这类疾病时多采用神经科临床一般检查方法,这在急性的或严重慢性的职业神经中毒时,通常可以查明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职业史等  相似文献   

3.
铅 (lead ,Pb)是一种普遍存在环境中的亲神经毒物 ,中枢神经系统是Pb毒性作用的重要靶器官。Pb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显著的毒性作用[1] 。牛磺酸 (taurine ,Tau)是人体内含硫的游离氨基酸 ,在大脑、视网膜等部位含量较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Tau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具有稳定细胞膜 ,维持细胞Ca2 + 稳态和调节渗透压等广泛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及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和分化的作用[2 ,3] 。Tau拮抗Pb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现将主要表现的几个方面分述如下。1 Tau拮抗Pb通过血脑屏障以往的实验研究显示 ,Pb的神经毒效应可能首先与…  相似文献   

4.
神经蛋白聚糖是凝集素蛋白聚糖家族中的一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它是神经系统细胞外基质的成份之一,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组织发育过程中,神经蛋白聚糖与一些细胞外基质分子相互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共同调节细胞的增生、迁徙、分化及轴突的生长、路径的发现和突触的形成与成熟,最终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分层中发挥作用.在成熟脑组织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表达上调的神经蛋白聚糖再次参与其中,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与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贺  马吉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58-2759
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吞噬细胞存在感染小鼠血液,但他们是否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入侵发挥了作用是不清楚.细菌感染白细胞内可以建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实验.细菌在血清和血浆抑制浓度范围1:16-1:256.然而,腹膜感染小鼠在庆大霉素处理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展观察,表明细胞内细菌与神经侵入有关.发现血液43.5%的细菌在白细胞内.庆大霉素处理大大降低了细胞外细菌数量的但不影响细胞内细菌数量.这些数据表明,受感染的白细胞和细胞内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保护在神经侵入中发挥重要作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胞内菌感染人和家畜中枢神经系统(CNS)的[1].大多数人类感染由于摄入受污染的食物,通常表现为发热性胃肠炎[2].更有可能发展为菌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虽然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进入CNS确切的机制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雌激素可以依赖或不依赖雌激素受体发挥神经保护效应 ,抗氧化、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相互作用、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抑制凋亡、加强突触萌芽和轴突再生 ,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能力。通过对其神经保护机制的进一步深入了解 ,雌激素有望成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1前言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极为复杂,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组成,由于其细胞的多样性导致了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复杂。神经胶质细胞在1856年由德国科学家Rudolph Virchow首次提出,并命名为“neuroglia”,认为该细胞能与成熟的神经元发生联系、为其提供某些营养物质[1],早期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将啮齿类动物大脑置于营养丰富的环境中,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比率将会提高,由此证明了神经胶质细胞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占有重要作用[2]。神经胶质细胞是一大类细胞,根据其形态、功能等又分为小神经胶质细胞、大脑和脊髓中的巨噬细胞、雪旺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雪旺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别构成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髓鞘;NG2-glia,一种典型的胶质细胞,可直接与突触发生联系;星形胶质细胞,目前认为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稳定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随着铅吸收量的增加而加剧,但是至今还缺乏特定的和灵敏的神经化学和(或)生物化学的指标,以观察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还由于铅与锌在自然界常常共存,因此作者分别测定了铅、锌以及观察铅锌对脑中某些神经传导介质含量的影响,藉以获得这些金属对铅锌矿工人作用的资料,同时也为铅引起的脑病和神经精神性后遗症提供了神经药理学的根据。作者将体重在100~125g之间的24只雄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雌激素可以依赖或不依籁雌激素受体发挥神经保护效应,抗氧化、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相互作用、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抑制凋亡、加强突触萌芽和轴突再生,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能力。通过对其神经保护机制的进一步深入了解,雌激素有望成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铅的神经毒性及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是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人长期接触低浓度铅造成体内蓄积,导致造血、泌尿、生殖、免疫、神经、心血管、消化等系统长期慢性的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是其毒性作用的靶器官之一。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对铅的神经毒性尤为敏感。研究表明,婴幼儿和孕妇最容易在低水平铅接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近年研究表明,少突胶质细胞除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营养和保护轴突的功能外,尚有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轴突抑制分子等其他作用,在临床上与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少突胶质细胞特性、生物学功能及与新生儿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Apgar评分正常及Apgar评分异常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早期干预,并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2007年3月~2008年5月769名在我院分娩新生儿(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后)进行检测.结果 769名新生儿中Apgar异常30人,其中重度窒息7人,轻度窒息23人.NBNA评分7天≤35分为24例,14天复查评分≤35分14例,其中Apgar评分异常3例,均为重度窒息患儿.结论 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估计预后中有重要意义,重度窒息患儿NBNA评分明显比轻度窒息患儿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概率也明显较高;但相当大部分NBNA评分异常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表明Apgar评分与NBN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NBNA不仅可以发现新生儿由于窒息脑损伤引起的神经行为异常,还可以及早发现先天缺陷,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因此建议对所有新生儿无论Apgar评分正常与否均常规进行NBNA测定,以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神经蛋白聚糖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其在神经组织发育期调节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神经蛋白聚糖在幼年期有高水平的表达 ,但在成年期很难检测到。脑损伤后 ,神经蛋白聚糖在胶质瘢痕中的表达明显增加 ,据认为可阻止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4.
孕激素除了参与生殖功能外,作为神经甾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快速调节作用,与炎症防护因子如TNF-α和1L-1β及生长因子的表达、神经递质、海马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有着密切关系。孕激素在产后抑郁症的作用研究中呈现出复杂性和多重性,其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就孕激素的合成与受体、对产后抑郁症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细胞之一,在很久以前它的存在就已经得到确认。从细胞起源的角度来说,它的机能还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细胞培养和细胞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它的作用也渐渐地被发现和解明。不仅在炎症性神经疾病方面,在缺血性疾病和变性疾病发生时,在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也发现有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这些来自变性神经细胞且通过特定通路被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不过,近年来也有研究显示,变性神经细胞还有贪食、处理的作用,它可以直接作为效应器来伤害神经细胞。本文讨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相互之间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再生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神经科技工作者的难题。原因之一是损伤神经的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另一原因与轴突所处的抑制性胶质环境有关,同时,主要由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和相关物质组成的胶质瘢痕为致密的网状结构,该结构的形成亦阻碍了再生轴突的延伸。嗅鞘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广泛,它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具有逆转和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神经蛋白聚糖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其在神经组织发育期调节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神经蛋白聚糖在幼年期有高水平的表达,但在成年期很难检测到。脑损伤后,神经蛋白聚糖在胶质瘢痕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据认为可阻止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8.
神经元是难再生细胞,神经组织损伤后神经再生主要表现为神经轴突的延长与神经突触的重塑,而神经轴突再生受胶质瘢痕、神经营养因子及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胶质瘢痕形成及神经营养因子的产生与星形胶质细胞密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形成胶质瘢痕形成,对神经轴突再生有利弊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体中血铅含量过高,会引起许多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更为严重的是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不可逆转,即使在极低的铅暴露水平下,不产生神经毒性作用,也可能产生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在钙磷调节和骨密度的维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新的开环甾体激素在免疫调节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经常伴随着维生素D的缺乏和免疫系统的激活。本文就近年来维生素D在神经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这些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