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颇为常见,我院用肌电图(MNCV)检测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者,在本院住院糖尿病人中占86%.其主要症状为肢端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尤以下肢为甚,呈对称性麻木、疼痛、下肢痉挛等。据临床观察,多数糖尿病人伴有瘀血和气虚的  相似文献   

2.
瘀血杂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 ,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 ,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 ,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 ,呈凝滞状态 ,失却生理功能者 ,均属瘀血。其形成原因有外伤、跌扑、气滞、气虚、血寒、血热、湿热、痰火等。而从瘀血致病的普通性、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等方面 ,显示出对瘀血成因再认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 古文献对瘀血的论述“瘀” ,《说文》“积血也”。《内经》中无“瘀血”之词 ,但有对“恶血”、“留血”、“血脉凝泣”、“血苑”等许多瘀血病证的描述。至《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对瘀血有“干血”、“血结”、“痼”等称谓 ,在杂病篇中…  相似文献   

3.
<正> 中医药学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日本则叫做“瘀血证”与“驱瘀血”。瘀血的研究,是日本东洋医学界关于证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医学家陈可冀先生也曾较详尽地作过日本对于瘀血研究的介绍。本文作者在日期间曾参与过日本科技厅瘀血研究班的部分研究工作,因此,再作些补充介绍。 日本东洋医学界认为,“瘀血”与“驱瘀血”是他们从《伤寒杂病论》中记述的内容加以认识、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另外还参考了其他古代文献的记载,如《淮南子》的“虻散积血”、《寿世保元》的“宿血”、《万病回春》的“折伤多成瘀血凝滞”等。日本一些较早的书籍中认为瘀血属污秽的血液,为恶  相似文献   

4.
论“瘀血生风”的兼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瘀血生风”就是因瘀血导致的内风。“瘀血生风”病证除了表现出瘀血和动风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外,常常伴有气虚、阴虚、血寒、血热等较多的兼证。正确认识这类兼证,揭示其规律,对“瘀血生风”病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瘀血生风”过程中出现的兼证及其病机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其兼证规律。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法是针对“瘀血”证而设的。而“瘀血”始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首先提出来,并且描述了瘀血的几种主要症状和脉象,他对瘀血的辨证治疗及理论经验有些一直沿用至今,他所制定的“桃仁承气汤”,“下瘀血汤”,“抵当汤”等,为后世应用活血化瘀法树立了典范。清代名医叶天士倡导“通络”之说。善于应用如:蜣螂、土鳖、水蛭等虫类逐瘀药;晚清名医王清任对活血化瘀法应用贡献更大。他继承前人成就并结合  相似文献   

6.
“瘀,积血也。”指血液停积,不能流通。《黄帝内经》中无瘀血一词,但有恶血、留血、血衃的记载,并在一些篇章里提到引起瘀血的原因及瘀血导致的一些症状。如《灵枢·五邪第二十》中有“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并有“结者散之”、“刺留血”、“血实宜决之”等治法。 张仲景是瘀血学说的奠基人。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首先提出了“瘀血”这个名称。在《金匮要略·惊悸  相似文献   

7.
“热结血脉”是近年来我们一直思考并探索的诸多疾病的共性病机假说。它是指热邪与瘀血等有形之物在血脉中郁结难解,互为因果,继发积热、生毒、结癥、伤脉的不良循环过程。其主要病机是“热邪”与血脉中的“瘀血痰湿”等有形之物相互搏结,病位在“血脉”。总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散结养脉为治法,有助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法在消化系统病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瘀血的含义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个致病因素。其含义较广泛,如《说文》指出:“瘀,积血也”;《内经》说:“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血证论》说:“离经之血为瘀血”;《证治准绳》说:“污秽之血为瘀血”;《医林改错》还有“久病入络即瘀血”等等。故凡血行不畅、凝滞脉中,或已离经之血和污秽不洁之血,以及久病影响到脉络时所出现之病变,均称为瘀血。历代文献中也称之恶血、蓄血、积血、留血、死血、滞血、干血、败血、贼血等。由瘀血所致的  相似文献   

9.
水蛭治疗输卵管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抵当汤”“大黄虫丸”“百劳丸”皆用水蛭。近代名医张锡纯亦善用水蛭治妇人症瘕积聚、瘀血内停等症。张氏“理冲丸”以水蛭为君药,“理冲汤”症中,瘀血坚甚者加生水蛭。并赞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且其色黑下趋,又  相似文献   

10.
“瘀血证”是中医所特有的病证名称。瘀血的理论,在公元前好几世纪的古医经中早有记载;其具体症状、体征及治法、处方等,在三世纪的医籍中,记述已大备,以后不断有所发展;至近代,更有以“瘀血为患”的理论为根据而作出专文的报导。瘀血的命名,始见于仲景书,有瘀血专篇,其言蓄血、干血等,都是指的瘀血。《内经》中所说的恶血、衃,朱丹溪所说的死血,尤在泾所说的血积,王清任所说的“府血瘀”等等,皆名异而实同。  相似文献   

11.
<正> 张教授对瘀血证治颇有研究,治有心得,他认为,研究瘀血证,要弄清瘀血及瘀血证的概念。他指出中医瘀血概念与西医的“瘀血”并不完全相同。西医的“瘀血”多指静脉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某些病理改变,如肺瘀血等。中医的瘀血,指积血、留  相似文献   

12.
<正> 《金匾》所论“干血”,凡见三处。一是《血痹虚劳病》篇的大黄(庶虫)虫九证,“内有干血”;二是《妇人产后病》篇的下瘀血汤证,“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三是《妇人杂病》篇的矾石丸证,“中有干血”。后人多释“干血”为“瘀血”,笔者认为不妥:①下瘀血汤证有瘀血无疑,但仲景未说“有瘀血著脐下”,显然“干血”和“瘀血”有别;②瘀血病仲景设有专篇专门讨论,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中,只字未提“干血”,独在虚劳病、产后病和妇人杂病中提及,也说明“干血”有别于“瘀血”;③“干血”可伴发带下病,古人有干血化生白带的认  相似文献   

13.
瘀血广泛存在于各种疾病,它是病理的产物,亦是致病因素.瘀血学说始于《内经》,该书虽无瘀血一词,但有和瘀血含义一致的恶血、留血等名称。《素问·调经篇》谓:“五脏之血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谓:“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首先提出瘀血可致百病和活血化瘀治则的意义。之后,张仲景发展了瘀血学说,在《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及《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篇中,明确提出了瘀血和蓄血的含义;并制订了下瘀血汤、鳖甲煎丸等多种著名的活血化瘀方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从瘀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病之一,与周围血管病和周围神经病变有关,也是糖尿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瘀血致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不仅从中医理论上得到很好的解释,而且从现代医学微循环研究角度亦可以得到确认。瘀血不只是糖尿病足的一个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糖尿病足并发感染及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瘀血探讨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1992年7月~1993年11月初诊的患者,根据自他觉症状及瘀血记分分为“瘀血组”及“非瘀血组”。对两组患者初诊时的红细胞不均(ANS)、血液粘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另外,在两组患者中,要除外由于血液病引起ANS的患者。结果:①瘀血组29例,年龄为20~69岁,瘀血记分为24~65  相似文献   

16.
“瘀血”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仲景不仅论述了瘀血的脉证,而且指出其治法,同时在虚劳、水气及妇人妊娠、产后、杂病等篇中详述了瘀血的证治。本文就仲景瘀血证治理论在妇科的应用作一简述。1桂枝茯苓丸证桂枝茯苓丸主治“妇人宿有病……”。病因本来有病后受孕成...  相似文献   

17.
浅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瘀血病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小敏  丁辉 《陕西中医》2003,24(10):959-96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视网膜病变是其最早、最常见和严重的合并症 ,是致盲的首要因素 ,属中医“视瞻昏渺”、“暴盲”、“云雾移睛”、“青盲”范畴。在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 ,“瘀血”这一因素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参考古今观点 ,结合自己的体会 ,从瘀血产生之机理、所致之病变以及从瘀血成因论治简述如下 :1 瘀血产生机理 瘀血乃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 ,又是某些疾病致病因素。本病之瘀血成因机理多为以下几点 :1 .1 消渴患者多因禀赋不足 ,尤以阴虚多见 而消渴日久 ,又累其阴精 ,如《秘传论治要决及禁方》中曰 :“三消…  相似文献   

18.
“瘀血”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对于瘀血的认识来源于《金匮要略》《素问》等。  相似文献   

19.
《江西中医药》2001,32(3):2
“瘀”字最早出于《楚辞》,曰“形销铄而瘀伤”;《说文解字》曰“瘀 ,积血也”;《内经》中有血凝泣、恶血、留血、凝血等。总之 ,历代对血瘀的有关论述名词繁多 ,其共性可用“静止之血”来表示 ,总的可以用“瘀血”一词加以概括 ,其中以血郁、血瘀、血结作为区分瘀血轻重、新久 3种不同程度的名称。现代认为血瘀证应包括血液停积、血流不畅或停滞、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其继发变化的全部病理变化过程 ,在临床上包括 5个方面 (见原文 )。中医对“瘀”有 3种含义 ,即瘀、瘀血、血瘀 ,瘀的范围最广 ,血瘀其次 ,瘀血较窄。一般“瘀血”系…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汉医界重视血瘀证日本的汉医对“血瘀证”比较重视。汤本求真著《皇汉医学》书中,有一章“论瘀血之毒害”对血瘀证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并认为“瘀血即污秽之血液、非生理之血液”。早年起长滨善夫曾创制”驱瘀血丸“(桂枝、芍药、茯苓、桃仁、牡丹皮、冬瓜子、唐大黄、芒硝、甘草等)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