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廖伯年 《四川中医》2006,24(11):47-48
四逆散主治阳郁厥逆证和肝郁脾滞证,作者临床上用于腰腿痛的治疗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古人用于治疗少阴病及四逆之证。笔者在外科临证中用之治疗髓羹炎、阑尾炎等有气郁厥逆证者,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治疗的病证是阳郁厥逆。四逆散在现代除了用于阳郁厥逆证之外,多用于肝脾气郁所导致的胁肋胀闷、脘腹疼痛等证。在临床中发现,四逆散还可以治疗以便秘为主症的阳郁证,称之为阳郁便秘,而且这类病证在临床极为常见,既可见于外感病,也可见于内伤杂病。故从阳郁便秘的病机、临床表现、四逆散治疗阳郁便秘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列举在临床中治疗外感阳郁便秘和杂病阳郁便秘医案各1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4.
四逆散首见于张仲景之《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全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组成。原方为阳郁厥逆证而设,但究其病机不离肝气郁结,故四逆散现多用于肝胆气郁、肝脾不和所引起的胸胁胀满,脘腹胀满疼痛等病症。笔者取其疏通气机之功,灵活化裁,临床用于治疗男性乳腺增生,颇有收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邵丽黎 《河南中医》2006,26(12):13-14
四逆散方出自《伤寒沧》,原治“少阴病,四逆”,为阳郁厥逆证主方。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之通剂,常用于肝胆气郁而致的四逆,或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近年来,笔者运用四逆散冶疗消化性溃疡、糖尿病性胃轻瘫、输卵管炎性阻塞、胆石症等病,取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永祥 《陕西中医》2012,33(7):920-920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是和解剂的代表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之通剂,常用于肝胆气郁或肝脾不和所致的胁脘疼痛等病证。笔者根据本方宗旨,灵活化裁,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证治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之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临床用途极其广泛,疗效亦为众多的药理和临床实践所证实.四逆散证阳郁之因应为气郁,气郁致阳气郁阻而厥.因气血功能密切相关,气病易及血,气郁则血亦滞,故病机解释为气血郁滞,阳气郁阻,则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8.
杨清  王莹 《河北中医》2008,30(2):119-120
魏绍斌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尤善用经方治疗妇科杂症.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原治少阴病、四逆之证.魏教授在临床上将四逆散加减用于治疗肝郁所致妇科痛证,疗效甚佳.我们有幸侍诊于侧,受益良多,现将其应用四逆散治疗妇科痛证的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阳郁厥逆和肝脾郁滞之证。笔者发现四逆散同样也可以治疗以胸闷为主症的阳郁证。胸闷一症与少阴心肾关系最为密切,而四逆散的病机关键在于少阴阳郁,因此以四逆散治疗阳郁胸闷收效甚佳。故从阳郁胸闷与脏腑的关系、病因病机、四逆散治疗机理、临床医案等多方面论证,以求临证之时对四逆散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食管瘅的致病因素及张正元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经验。方法:以分型诊治为线索,分别于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痰气郁阻证、痰气郁阻证五角度研究了配方,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张正元主任医师的辨证体会。结果:四逆散为治疗食管瘅的良方,而治疗关键在于胃气调降。此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机体功能,调整其气血阴阳。结论:治疗食管瘅应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以疏肝降逆为主,随证加减,或补虚、或清热、或解郁,才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邢元喜  吴郁文 《中成药》1994,16(8):49-49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蓬莱市人民医院(265600)邢元喜,吴郁文四逆散源自《伤寒论》,原为治疗少阴热化出现四逆证而设。由于具有疏肝理气作用,近代医家多用于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之胃脘痛、胁痛、泄泻、下痢等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灵活变通,适当加味,治疗多种...  相似文献   

12.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仲景原用以治疗少阴气郁,阳遏于里,不能布达于外,以致四肢逆冷的"少阴病,四逆",笔者用此方治疗痛证,乃受原文"或腹中痛"的启发,在腹痛治验的基础上,又逐步应用于胁痛、脘痛、乳痛、目痛等诸痛证,同样有效。今举几则实例,以作佐证。  相似文献   

13.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28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自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是治疗少阴阳气郁遏不达所致的四肢厥逆为主症的有效方剂。笔者体会到凡是属于肝郁气滞或阳气郁闭所滞者,都可以用本方加减化裁,多可获得较好疗效。现将本方的临床应用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四逆散治验三则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266500)张相臣四逆散是《伤寒论》治疗肝气郁结、阳气被郁、不能布达四肢所致厥逆证的方剂。笔者临床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气血失于调和所致的病证,多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1郁证女,32岁,1994年10月5日就诊。素善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四逆散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思路如气郁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医案助读如四逆散与肾气丸合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果: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气郁证的重要基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四逆散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郁,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原治少阴病、四逆之证,具有畅达郁滞之功,武权生教授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妇科疾病,如卵巢囊肿、乳腺增生、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等,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是:“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是用来治疗肝失条达,气郁致厥的代表方剂。其药物组成是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所治之厥证乃肝气不畅,阳郁不达四末使然。后世根据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所治病证甚广。笔者用其加味治疗1例肾结石,疗效满意。盖肾结石患者常可见腹胀疼痛,甚则四肢厥逆,冷汗等症状,符合四逆散所治之证候,且结石多因湿热煎熬津液而成,湿热内蕴可致气机不畅,用本方令气行湿化,阳气得舒,透达四末而四逆可除。  相似文献   

18.
盛生宽  盛全成 《新中医》2008,40(2):92-93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脾、和解表里功效,用于气郁致厥之病证.笔者临证运用此方加味治疗疑难病,每收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逆散临床新用拾零南京市玄武区中医院(210018)万太保四逆散系《伤寒论》治疗少阴热化四逆证名方,后世多有引伸发展,常用于治疗肝郁不达及肝脾不和所致的院腹胁肋疼痛等症。笔者曾以此方为主,治愈顽疾3例。1奔豚气孙×,男,59岁。1987年5月15日初...  相似文献   

20.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治疗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得宣达的四肢逆冷证。该方选药寓意深奥,吕仁和教授善用四逆散,广泛运用于人体各系统疾病,临床辨证化裁疗效颇彰,本文总结了吕仁和教授应用四逆散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