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对新生儿脑神经有广泛毒性作用,国内外已有报道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可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但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的水平与脑干听觉功能损伤的关系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日本产的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有Ⅰ波,Ⅲ波,Ⅴ波的峰间期及波峰潜伏期。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72%,主要表现以中脑下部损害为主,反应阈升高,Ⅰ波Ⅲ波Ⅴ波延长总计103耳次,各波峰间期有不同程度延长。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听力及脑干功能损害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血流速度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测定患儿血清胆红素,并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及脉动指数。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儿41例为观察组,重度异常患儿22例为观察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的76例为对照组。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脑血流速度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总的反应阈值为(59.36±25.18)dBnHL,总的异常率为45.1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红素值和脑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值越高,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越快,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程度越严重,提示听力损伤越严重;在综合治疗同时,改善患儿脑血流速度,可能为早期干预听力损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健梅  冼珊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622-2622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日本产的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有I波,Ⅲ波,V波的峰间期及波峰潜伏期。结果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72%,主要表现以中脑下部损害为主,反应阈升高,I波Ⅲ波V波延长总计103耳次,各波峰间期有不同程度延长。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听力及脑干功能损害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一定水平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听力、视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抽搐等.临床上以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作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来指导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其敏感性并不可靠.本院于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对52例患儿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以探讨用BAEP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情况以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3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与32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Ⅰ、Ⅲ、Ⅴ波出现率为87.5%、95.8%、91.7%,而正常对照为100%,其波潜伏期及波间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延长(P<0.05);随访12例,10例于3~6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分别有智力及听力损害.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损害听神经及脑干听通路,其损伤大部分可恢复的,持续不恢复者有听损害或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的损害。方法: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3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与32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Ⅰ,Ⅲ,Ⅴ波出现率为87.5%,95.8%,91.7%,而正常对照组100%,其波潜伏期及波间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延长(P<0.05),随访12例,10例于3-6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分别有智力及听力损害,结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损害听神经及脑干听通路,其损伤大部分可恢复的,持续不恢复有听损害或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李薇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07-1108
目的 :探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以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例共 151例 ,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出现异常作为神经损害标志。入院后即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当出现皮肤黄染后每日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一次 ,直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出现异常 ,并记录出现异常时对应的血清胆红素值。同时记录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值和血pH值。结果 :151例早产儿 ,引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 ,其血清总胆红素临界值为 (189 3 6± 2 4 2 9) μmol/L ,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为 (177 41±2 7 2 3 ) μmol/L。对于出生胎龄 <3 2周、~ 3 4周、~ 3 7周的患儿 ,导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 ,其血清总胆红素临界值分别为 (160 3 6± 2 1 43 ) μmol/L、(170 67± 14 56) μmol/L和 (182 44± 15 3 7) μmol/L ;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分别为 (154 67± 2 8 92 ) μmol/L、(161 61± 16 0 6) μmol/L和 (173 76± 19 2 2 ) μmol/L。应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研究 ,提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血pH值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有相关性 ,其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增高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时其血清胆红素临界值,以及影响临界值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例共167例,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出现异常作为神经损害标志。入院后即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当出现皮肤黄疸后每日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一次,直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出现异常,并记录出现异常时对应的血清胆红素值。同时记录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值和血pH值。结果:167例早产儿中引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为(177.41±27.23)μmol/L。对于出生胎龄<32周、~34周、~36+6周的患儿,导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平均值分别为(154.67±28.92)μmol/L、(161.61±16.06)μmol/L和(173.76±19.22)μmol/L。应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研究,提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血pH值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0.698、0.593和0.512,P值均<0.001。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及与其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常见原因为单纯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溶血症等,待病情稳定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未通过复筛的3个月后再进行测试;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初筛异常57例,占31.3%,复筛57例,异常14例,占24.6%,确诊为听力障碍的6例,占3.3%;对照组初筛异常18例,占9%,复筛时全部通过。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汪晓 《临床荟萃》1997,12(19):893-894
新生儿黄疽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疽),听力障碍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之一。 作者1996年对30例新生儿黄疽患儿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玲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3):170-171
分别应用纱高捷疗,脑活素是一般对症治疗82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新生儿。结果表明,早期的综合治疗能促进新生儿听觉异常的早期恢复,但个别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重度异常,虽经积极的早期治疗,仍未能恢复,遗留临床听力及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13.
王瑛  李其英  辛娜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41-1642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BAEP)患儿进行综合治疗。方法:将86例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测BAEP异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光疗、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维脑健)、环磷腺苷(康纳欣)综合治疗,10d后复查BAEP。结果:治疗组异常消失率达93%,对照组为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所致BAEP异常患儿积极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及换血治疗的意义.[方法]以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入住本院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且入院时没有明显的胆红素脑病症状和体征、资料完整的588例,其中311例接受了换血治疗为观察组,未接受换血治疗277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排除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损伤和听力损伤.检测分析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BAEP的异常率.[结果]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BAEP异常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sTB)水平下降幅度及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72 h和~168 h年龄段患儿中,各胆红素水平段观察组BAEP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68 h年龄段患儿中,各胆红素水平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AEP异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水平时应积极进行换血治疗,可减少听力损伤的可能,而晚期新生儿因血脑屏障功能相对较完善,换血能否减少听力损伤的发生或减轻损伤的程度有待进一步随访和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降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听力异常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听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听力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听力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降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再生,提高听力转归。  相似文献   

16.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金凤  罗玉霞 《临床荟萃》2003,18(22):1300-13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 ,近年来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在较低水平时即可引起听力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因此对于黄疸的患儿进行早期的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 5 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正常组对照分析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 ,发现 36例有异常 ,随着黄疸的消退 ,又渐恢复正常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选择对象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科收住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 (高胆组 ) 5 6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 4例 ,胎龄 38~ 4 2周 ,体重 2 5 0 0~ 4 0 0 0 g ;血清胆红素水平在 2 10~ 395…  相似文献   

17.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检测了3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以及36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发现胆红素脑损伤主要表现为Ⅰ、Ⅴ波潜伏期延长,Ⅲ~Ⅴ波及Ⅰ~Ⅴ波峰间或异常,异常BAEP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患儿胆红素浓度的升高,异常BAEP发生率逐渐增加。本文结果表明,BAEP检测是早期发现无症状性胆红素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可随访预后.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可引起一系列脏器功能的损伤,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大脑的损伤,且已被证实。随着对胆红素的研究进一步加深,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的影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尚未引起广泛重视。该文围绕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细胞的影响进行探讨,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引起心肌损伤,但一般没有达到足以引起严重临床表现的程度。此过程常为轻度、自限性,极少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且损伤心肌随着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常可恢复正常。此为临床上监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及是否需要预防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尚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时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其中单独检测BAEP25例,同时检测BAEP和F-VEP25例),与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而就诊的住院足月适龄儿的BAEP,VEP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的I,III,V波的出波率及各波分化良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0.025);I,III,V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I~III,III~V,I~V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延长;F-VEP主波潜伏期为(235.5±40.5)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5,P<0.001)。结论:BAEP和VEP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其听力损伤和神经系功能改变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NSE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意义。方法 36名健康新生儿和96名本院新生儿室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生后3-7天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胆红素和γ-GGT、NSE水平,同时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分析统计不同胆红素水平下NSE和BAEP、γ-GGT的变化。结果 NSE水平在胆红素重度升高、中度升高、轻度升高组均增高,各组间及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AEP异常和γ-GGT升高在轻度升高组与对照组、重度升高组与中度升高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但在轻度升高组与中度升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NSE水平较BAEP及γ-GGT检测来判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更早、更敏感,NSE可作为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脑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