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瑞东  赵健  刘志刚 《河北医药》2012,34(11):1679-1680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现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约30%高血压病患者合并OSAS,同时45%的 OSAS患者存在高血压,揭示两者之间有高的共存性[1].实际上临床合并OSAS的高血压常具有难治性.本研究对高血压并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药物联合CPAP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24 h血压进行对比,旨在探讨CPAP辅助治疗高血压并发中重度OSAS患者,对血压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SpO2)等相关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状况。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11月入住我院的8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监测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5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27例)以及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33例),另外选取4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情况以及睡眠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杓型和反杓型高血压曲线、血压晨峰现象均以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最常见,其次为中度异常者,高血压合并中度、重度OSA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较高,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升高,高血压合并重度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52.1±17.6)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91.2±12.5)mm Hg,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dSBP、dDBP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nSBP、nDB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AHI、SpO_2、呼吸暂停累计时间等睡眠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OSAS的加重,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明显升高,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从而加重了对动脉血管的损害,需要给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患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角诊的4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计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并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血压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相关,P<0.00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升高,夜间血压下降减少,P<0.05。结论:患的血压高于正常人,OSAS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引起“非杓型”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新近认识的一组常见呼吸障碍性疾病,国外学者对在睡眠期间出现的呼吸紊乱作了许多观察和研究,对其性质和危险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当SAS存在数月或数年后,开始出现并发症,主要是体循环高血压等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导致夜间心性或窒息性猝死,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故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SAS与高血压病(EH)的关系密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0.90%,EH患者中OSAS的患病率为20.48%。这些事实提示,SAS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但哪些SAS患者易患高血压病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颌前移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轻、中度O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规范口服降压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血压控制欠佳、同时适合配合戴用下颌前移式的口腔矫治器(OA)的患者21例为试验对象,年龄范围、体质量指数、血压相匹配的未带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经过13周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睡前、晨起舒张压(SBP)和收缩压(DBP)。结果 OSAS患者晨起血压较睡前血压增高(P<0.05),并与LSaO2呈负相关(P<0.05)。经OA治疗、纠正睡眠呼吸暂停13周后,晨起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OSAS患者反复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低氧血症与其高血压具有相关性,OA通过对这种高血压患者低氧血症的纠正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胆石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1~12月到我科就诊T2DM住院患者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OSAS筛查,并根据上腹部B超或CT结果进行胆石症患病与否分组,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OSA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每小时睡眠发生呼吸暂停次数(AI)、每小时睡眠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AHI)、最低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LSp O2)、呼吸紊乱指数(RDI)的差异,分析OSAS对T2DM并发胆石症的影响。结果完成试验230例,OSAS在T2DM并发胆石症组发病率达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合并OSAS、Hb A1c、高血脂、HOMA-IR、AHI是T2DM并发胆石症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 OSAS发病率在T2DM并发胆石症患者中明显升高,OSAS与T2DM并发胆石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62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对62例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及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选取呼吸紊乱指数(RDI)≥5的35例患者为OSAS组,RDI<5的27例为对照组,比较相关指标。结果OSAS组24小时动态血压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SAS组白昼血压明显高于夜间血压(P<0.01);而对照组睡眠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OSAS组最低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OSAS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睡眠结构破坏和呼吸暂停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患者可出现睡醒后血压升高,这可能是部分高血压的病因。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有利于高血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路菊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668-66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22例男性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动态血压检查确诊为OSAS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观察nCPAP治疗前后患者动态血压、多导睡眠图等多项指标变化。结果:nCPAP治疗后患者PSG参数明显改善:睡眠时最低SaO_2从(71.0±12.3)%上升到(91.7±7.3)%(P<0.01);RDI显著降低;同时24小时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血压(16.5±1.6/11.6±2.3Kpa),治疗后血压(13.7±1.5/9.3±1.4Kpa)(P<0.01)。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但可以纠正患者的呼吸暂停,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能降低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9.
贺莉  倪文玺  王健  刘鸿源 《天津医药》2000,28(9):550-55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的病变特点是上呼吸道某一部位或多个部位结构改变,造成上部气道狭窄,导致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和(或)呼吸不全。本文对我院确诊的50例OSAS患者及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高血压发生率的观测,并观测OSAS患者睡眠时血压的改变.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151例和OSAS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余正常人群200例作为对照组.观测高血压患者151例中OSAS发病率,对OSAS患者160例监测睡前、醒后肘部血压测定及高血压发病率,对3组进行血压比较.结果 OSAS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可达50%以上.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个独立于肥胖、年龄等因素以外的高血压危险因子,是引起或加重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据报道[1],美国普通人群患病率为1%~4%,65岁以上老人患病率高达20%~40%.1982年以来,我国开展了SAS的研究工作,据估算,我国至少有1000万人罹患此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能引起睡眠中血压反复升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SAS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 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及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合并高血压病中的作用,并通过随访了解无创通气在本类病例中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92例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病,同时行多导睡眠仪(PSG)监测均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将92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即无创通气治疗组,共48例)及B组(即非无创通气治疗组,共4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安慰剂治疗1个月,A组患者同时予以无创通气治疗,B组不予无创通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根据血压情况继续调整降压药至达标,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降压效果显著好于B组,B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通过无创通气的配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同时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往往同时患有高血压病,且单纯治疗高血压难以达到理想水平,而改善睡眠呼吸暂停后患者的血压亦可得到良好的控制。现将我院2007年07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2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合并高血压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由上气道狭窄引起的以睡眠中响亮的鼾声、反复的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S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50%~80%,而一般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20%。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接诊6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治疗后血压下降机制。方法对22例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进行血压测量、多导睡眠监测、一般处理和手术治疗。结果血压治愈率为76.2%(1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愈率为59.1%(13例)。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且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睡眠、降低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有利于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 ,OSAS)是一种慢性睡眠呼吸疾患 ,属于呼吸疾病临床和研究的新领域。其特征是睡眠状态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伴有间断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 ,睡眠结构紊乱 ,具有潜在致死性危险。1 概  述1 1 OSAS定义OSAS是指由于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成人于 7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 ,至少有 30次呼吸暂停 ,每次呼吸暂停时间≥ 10s ;或呼吸暂停指数 (apneaindex ,即每小时暂停的平均次数 )≥ 5。呼吸暂停系指口鼻无气流通过 ,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1 2 OSAS的发病率OSAS患…  相似文献   

17.
黎燕群  张敏  许嗣磊  乐永宏 《江西医药》2010,45(11):1072-1075
目的比较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疗效。方法用CPAP,BiPAP呼吸机分别治疗12例合并RH的中重度OSAS患者3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前后的睡眠呼吸相关参数、血压以及血浆ALD、PRA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CPAP和BiPAP治疗3月时睡眠呼吸相关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受试者的血压均显著下降;晨起卧位ALD明显降低,但PRA无明显变化。结论 CPAP、BiPAP治疗均是无创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高血压(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至今病因未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一种类型,是以睡眠时反复呼吸暂停或变浅、严重打鼾、白天嗜睡等为特征的常见睡眠呼吸障碍性疾患[1],其发生主要与肌肉、神经及机体内分泌因素的变化有密切关系[2],妊娠期SAS多为阻塞型。专家已达共识,OSAS是心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19.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中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率最高。研究表明[1],OSAHS与心脑血管、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损害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超过50%的此类患者存在肥胖问题。颈围(NC)、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腰臀比(WHR)等是临床常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可简单直接的反映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12月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OSAS初步筛查,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患病与否分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腰围(W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脂、OSAS、每小时睡眠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AHI)、每小时睡眠发生呼吸暂停次数(AI)、呼吸紊乱指数(RDI)、最低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LSpO2)的患病情况,分析OSAS患病及严重程度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完成试验296例,HbA1c、合并OSAS、糖尿病病程、AI与DR患病呈独立正相关。HbA1c、合并OSAS以及RDI与DN患病独立正相关。结论:合并OSAS的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升高,是DR及DN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监测指标AI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RDI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