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报道1例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对以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的腺样囊性癌较少见,可发生于除掌跖以外的任何部位,中老年好发,平均发病年龄为59岁.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未见报道,镜下肿瘤组织形成特殊的筛状结构,囊腔内常含有阿辛兰(pH5.2)阳性的透明质酸和硫酸化的酸性黏蛋白,瘤细胞间和小叶间周围可见透明嗜酸性基底膜物质的沉积,PAS染色呈阳性.免疫组化CK7、S-100、EMA、P63阳性表达.结论 阴囊皮肤原发腺样囊性癌相对少见,其具有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同的镜下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呈惰性过程,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卢晶  金仁顺 《现代肿瘤医学》2018,(12):1842-1844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观察6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性。结果: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5岁,6例均有耳部疼痛,2例发生肺转移。肿物最大径0.8~4 cm,实性,无包膜,镜下均以筛状结构为主,伴有不同比例的管状和实性结构,4例见神经浸润,免疫组化CK和p63均阳性。结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较少见,易发生肺转移,诊断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3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均为女性,年龄58~80岁。大体上均为境界相对较清楚的肿块。镜下肿瘤形成管状-梁索状、筛状、实体型结构。肿瘤主要由腺上皮、肌上皮、基底样细胞构成,其中腺上皮表达CK7、CK5/6、CD117,肌上皮表达SMA、p63,基底样细胞表达p63、CK5/6、CD117,但均不表达ER、PR、Her-2。3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浸润性癌亚型,有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肾脏转移性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右侧腮腺腺样囊性癌根治术后13年发生肾脏转移,肿瘤位于左侧肾脏上极,切面灰白、细腻、质中,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显示瘤细胞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两种细胞构成,肿瘤组织呈条索状、腺囊状或筛网状排列,囊腔内充以嗜碱性黏液样物质,局部可见瘤栓及神经束侵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种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腺上皮细胞CDI17阳性;肌上皮细胞actin、p63、34βE12阳性。电镜显示瘤细胞间具有腺腔,瘤细胞巢周围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基板。结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甚至可以转移至肾脏,对此类肿瘤患者应进行长年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5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近2年诊治的15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多以呼吸道症状就诊,早期容易误诊.显微镜下:肿瘤组织由腺管状、筛孔状和实性团巢状结构构成,管腔内可见过碘酸雪夫反应(PAS)阳性的黏液样物质.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腺上皮和肌上皮标记.结论: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行支气管镜检查以及病理活检利于早期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及局部放疗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染色,对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进行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的癌组织主要由立方形腺上皮细胞和变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呈筛孔状腔隙、管状、实体状排列,腔隙内含嗜碱性和嗜伊红分泌物;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中例1表面上皮有移行;免疫组化:3例CK、H-CK、P63、S-100(浆,核)、EMA、Bcl-2均(+),例3CerBb-2(±),P53(+),例2CD117(+),AAT(±)、SMA(-),PAS/AB(+)。结论 发生在食管的腺样囊性癌很少见,诊断标准及组织细胞起源建议严格定义,起源于唾腺的诊断腺样囊性癌,凡起源于其它部位或组织者应冠以腺样囊性癌。  相似文献   

7.
腺样囊性癌是生长缓慢但恶性度高的上皮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腭腺等小涎腺及皮肤等组织,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强、远处转移率高、长期预后较差等典型生物学特征。目前,治疗腺样囊性癌主要是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基因分子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我们近期诊断皮肤腺样囊性癌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腺样囊性癌是生长缓慢但恶性度高的上皮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腭腺等小涎腺及皮肤等组织,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强、远处转移率高、长期预后较差等典型生物学特征.目前,治疗腺样囊性癌主要是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基因分子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我们近期诊断皮肤腺样囊性癌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肾脏转移性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右侧腮腺腺样囊性癌根治术后13年发生肾脏转移,肿瘤位于左侧肾脏上极,切面灰白、细腻、质中,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显示瘤细胞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两种细胞构成,肿瘤组织呈条索状、腺囊状或筛网状排列,囊腔内充以嗜碱性黏液样物质,局部可见瘤栓及神经束侵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种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腺上皮细胞CD117阳性;肌上皮细胞actin、p63、34BE12阳性.电镜显示瘤细胞间具有腺腔,瘤细胞巢周围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基板.结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甚至可以转移至肾脏,对此类肿瘤患者应进行长年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腺样囊性癌的气管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28例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气管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气管镜检查发现肿瘤多呈息肉样类圆形肿物,部分表面有2~3个小分叶,多发生于总气管及主支气管等大气道,沿黏膜下生长,一般表面黏膜光整。肿瘤细胞不易脱落,痰检阳性率甚低。28例患者中有22例内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腺样囊性癌,诊断符合率78.6 %,6例手术后确诊。结论 气管镜下可以更直观、清晰的观察该病的几项特点,气管镜诊断肺腺样囊性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治疗原则,总结12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治疗经验,3年生存率100%(12/12),5年生存率75%(9/12),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涎腺腺样囊性癌、18例多形性腺瘤和10正常腮腺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wist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Twis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和正常腮腺组织(P<0.05).Twist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分型、嗜神经侵袭、术后复发及远位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Twist蛋白表达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分化调节、嗜神经侵袭及远位转移有关.检测Twist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肺腺样囊性癌4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肺腺样囊性癌是肺癌中的少见类型,通常对其诊断及治疗认识不足.为了提高对肺腺样囊性癌的认识,本文对该病例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例肺腺样囊性癌,对其病理免疫组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突变分析、诊断和治疗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气道、EGFR及ALK突变少见、转移较晚、手术治疗效果好的一种疾病.结论 肺腺样囊性癌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可行放化疗,但靶向治疗机会不多,其预后较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好.  相似文献   

14.
张翊  叶学正 《四川肿瘤防治》2008,21(1):66-68,115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ER,PR,p53,C-erb-B2的表达与其预后。方法:观查和分析3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表达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镜检病变形态与涎腺的腺样囊性癌相似,组织学上分为筛孔型、管状-小梁型和实体型三种类型。3例免疫组化均显示ER(-),PR(-),C-erb-B2(-),除1例p53(+)外,另2例p53(-)。结论:发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较罕见,预后良好,需与乳腺的筛状型导管内癌和筛状癌、分泌型癌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6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随诊,结果发现:局部复发率为21.7%。复发主要与原发部位,病理类型,局部扩散及切除范围有关。腺样囊性癌局部侵袭性强,切除范围不易确定,对术后切缘有癌残留者,应追加术后放疗。本组淋巴结转移少见,转移部位多在原发灶周围。在广泛切除原发灶后,一般无需行预防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 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原发于支气管肺部的低度恶性肿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1958年1月-2007年12月共50年间收治的43例患者,探讨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50年间收治的43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其中40例采取手术治疗,3例患者在纤支镜下行介入治疗(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全组43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总随访率为97.6%(42/43),1例失访按死亡计.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3年生存率为100%(41/41),5年生存率为89.5%(34/38),10年生存率为87.1%(27/31).结论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发现并采取手术联合放疗是最好的治疗手段,未手术者在内镜下介入治疗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巨检:标本切面呈实性,质地中等,灰白或灰黄色。界限清楚呈结节样8例,边界不清、无包膜6例,4例经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镜检:13例(72.22%)患者标本呈管状、梁索状、筛状和实体性结构混合型结构模式,部分区域以某一种结构为主。2例(11.11%)肿瘤以小管/梁索状结构为主(>90%),1例(5.56%)肿瘤团巢均呈筛状结构,2例(11.11%)肿瘤为具有基底样特征的实体型乳腺腺样囊性癌。肿瘤可见腺上皮和肌上皮-基底样细胞形成真腺腔和假腺腔结构。乳腺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成分包括基底样细胞、肌上皮和腺上皮。基底样细胞呈多角形,中等大小,胞质稀少,核卵圆形或圆形,深染,可见泡状核。肌上皮细胞位于肿瘤团巢的周边和围绕假腺腔分布,呈短梭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略嗜酸性。腺上皮相对均匀的分布于筛状结构中或位于梁索/小管状结构内层,形成真性腺腔或潜在腔隙,可见红染的分泌物。本组18例患者Ⅰ级9例,Ⅱ级5例,Ⅲ级4例。免疫组化: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表型相似,腺上皮细胞CK5、CK7、Cam5.2、CK5/6、EMA和CD117均(+)。肌上皮-基底样细胞CK5、CK14、CK5/6、CK34βE12,以及肌上皮标记SM-MHC、p63、S-100和calponin均(+)。ER染色1例呈(+);10例PR(-),8例弱(+);5例Her-2(2+)、4例(1+);Ⅰ级乳腺腺样囊性癌Ki-67阳性率为3%~10%;Ⅱ级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筛状区及小管状区Ki-67为5%,实性区为25%~30%;Ⅲ级乳腺腺样囊性癌的Ki-67阳性率均>25%。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87例腭部腺源性肿瘤的资料并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腭部腺源性肿瘤87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4例,男女比为1:1.63,发病年龄10-72岁,平均年龄42岁,35-55岁占76%,原发部位以软硬腭交界处最多,占53%,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占本组病例的82.7%,恶性肿瘤稍多于良性,良恶性比约为1:1.23。结论:资料分析提示腭部腺源性肿瘤中恶性稍多于良性,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占了绝大部分,而好发于大涎腺的良性肿瘤Warthins瘤罕见于腭部,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989年-1999年连续就诊的109例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放疗、手术切缘、神经侵犯、病理类型等对预后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复发37例,远处转移29例,25例死于本病,5例失访,总体5年生存率为63.4%。放疗病例与未放疗病例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实性型与其他病理类型的5年生存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切缘阳性与阴性及有无沿神经侵犯病例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影响腺样囊性癌预后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是切缘阳性及沿神经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层黏连蛋白(L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计数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LN表达和MVD计数。结果 LN表达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MVD计数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LN表达和MVD计数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