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艳莉  刘红梅  余静丽 《癌症进展》2023,(3):301-304+308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45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71)和观察组(n=74),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肿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9.73%,与对照组患者的22.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63.5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水平、CD4+/CD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对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经临床标准治疗失败的36例MSS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单一组(n=16,接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和联合组(n=20,接受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VEGF水平、TGF-β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CD4+、CD4+/CD8+)及免疫分子含量。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及CD4+水平、CD4+/CD8+均高于单一组患者,血清VEGF、TGF-β水平均低于单一组患者(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肿瘤促进分子CD168、CD133、CD15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单一组,肿瘤抑制分子CD9、CD63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P﹤0.01)。结论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对经临床标准治疗失败的MSS型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VEGF、TGF-β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二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晚期NSCLC患者,将42例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35例单独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观察2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ORR为38.1%,高于对照组的14.3%(χ2=5.456,P=0.019);2组DCR分别为81.0%、6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2,P=0.076)。观察组中位PFS为7.5个月,长于对照组的5.0个月(χ2=4.474,P=0.034)。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23.8%,高于对照组的5.7%(χ2=4.752,P=0.029)。结论 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用于晚期NSCLC患者二线以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岳光成  魏旭东  杨天宇 《癌症进展》2023,(24):2715-2719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0例COPD合并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TNM分期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C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西替尼靶向治疗NSCL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将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化疗的患者39例纳入B组,给予奥西替尼靶向治疗的患者41例纳入A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体瘤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21-1(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癌胚抗原125(CA125)]水平、T淋巴细胞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随访2年生存结果。结果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0.49%)高于B组(58.97%)(P<0.05)。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B组,CD8+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血清CEA、CYFRA21-1、NSE、CA125含量低于B组(P<0.05)。A组视觉障碍、腹泻、恶心呕吐、便秘、秃头症、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29.27%)低于B组(51.28%)(P<0.05)。随访截止至2020年1月31日,A组与B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8.05%、61.54%,2年生存率分别为:58.54%、33.33%,2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5);A组2年生存率高于B组(P<0.05)。结论奥西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远期效果确切,可抑制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患者免疫力,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及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EGFR-TKI联合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EGFR单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CD4+/CD8+)、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癌胚抗原(CEA)水平,不良反应,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及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MMP-9、CE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MMP-9、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敏感性、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GFR单抗与EGFR-TKI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放疗可增强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两组患者均予以阶段式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  相似文献   

8.
陈鹏  李凯  王长利 《肿瘤学杂志》2012,18(12):947-951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7例晚期NSCLC患者,均口服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服用至少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全组67例患者中CR 1例,PR 25例,SD 16例,PD 25例.总有效率(ORR)38.8%(26/67),疾病控制率(DCR)62.7%(42/67).其中治疗前CEA>30μg/L组ORR 59.5%(22/37),DCR 73.0%(27/37),而治疗前CEA<30μg/L组ORR 13.3%(4/30),DCR 46.7%(14/30),两组ORR、D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DCR低于女性,且调整吸烟因素后,性别间DCR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及治疗前CEA是否高于30μg/L为近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26.8%(18/67)和腹泻13.4%(9/67).[结论]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肯定,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女性或治疗前CEA较高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信迪利单抗联合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对Ⅳ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的影响。方法 将无锡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5例Ⅳ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共33例)与对照组(共32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实验组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XELOX方案化疗。观察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并计算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肿瘤标志物(CEA、CA125、sEC)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免疫功能[肿瘤促进因子(CD168、CD151)、肿瘤抑制因子(CD9、CD63)]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1年生存情况。结果 实验组ORR及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CEA、CA125、sE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CEA、CA125、sE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CD168、...  相似文献   

10.
马朝峰  高丹  李茜 《癌症进展》2023,(8):887-890+899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18例转移性CRC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联合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XELOX方案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50(CA50)]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EA、CA19-9、CA125、CA50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联合组患者的CEA、CA19-9、CA125、CA5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CD3+、CD4+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新辅助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新辅助化疗治疗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CD8+和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在新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8月至2022年03月期间我院诊断为Ⅲ期NSCLC接受新辅助PD-1抑制剂联合化疗(PD-1+化疗组18例)或新辅助化疗(化疗组19例)治疗后进行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病理缓解率以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同时我们使用免疫组化实验技术检测接受新辅助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方案患者的肺组织(MPR 6例,non-MPR 6例)中CD8+和CD103+TIL的数量,并分析其与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乳腺癌采用哌柏西利、来曲唑及氟维司群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治疗的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对照组给予来曲唑及氟维司群治疗,观察组给予哌柏西利、来曲唑及氟维司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1.29%和82.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25(CA125)分别为(19.49±6.67)ng/mL、(11.54±3.34)U/mL和(43.34±17.28)U/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  相似文献   

13.
陈俐  姜芳燕  李萍梅  郑慧 《癌症进展》2023,(24):2772-2775
目的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1,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同步放疗)和观察组(n=39,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化疗同步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肝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BU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SCC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EA、SCC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BUA、AST、ALT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赛沃替尼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MET 14外显子(METex14)跳跃突变的Ⅲ/Ⅳ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克唑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赛沃替尼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2.08%和87.50%,均高于对照组的31.91%和70.21%(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对照组(Log rankχ2=8.003、4.528,P=0.005、0.033);两组不良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赛沃替尼可提高Ⅲ/Ⅳ期METex14跳跃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患者对赛沃替尼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4.6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12%(P<0.05),疾病控制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D3+、CD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占比及DD/Fib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90例AML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占比及DD/Fib等差异。结果 除CD8+外,研究组的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而DD/Fi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完全缓解组、未缓解组及难治复发组CD8+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CD4+、CD4+/CD8+逐渐降低,DD/Fib则逐渐升高(P<0.05)。死亡组CD4+、CD4+/CD8+均低于生存组,而DD/Fib则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髓外浸润、CD4+、CD4+/CD8+及DD/Fib均为影响AML患者预后不...  相似文献   

17.
谢睿  陈景平  高慧 《癌症进展》2023,(23):2650-2653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72例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0.5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少纳呆、脘腹疼痛、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EA、CA19-9、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  相似文献   

18.
贺伟平  黄春  颜志婷  王文华 《癌症进展》2023,(10):1078-1081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多西他赛治疗卵巢癌和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卵巢癌和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铂+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计算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TGF-β1、TSGF、HE4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CA125、TGF-β1、TSGF、HE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二线治疗进展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40例接受单药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事件(A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中位PFS长于对照组(7.0月vs.5.6月,P=0.001)。两组ORR及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P=0.508)。两组AE及≥3级A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2,P=0.112)。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安罗替尼,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效果及其与临床病理、肿瘤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9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CD3+、CD4+/CD8+水平分别为(55.63±11.25),(1.32±0.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8+水平(33.67±8.14),(26.02±4.67)与对照组的(34.12±8.33),(25.67±4.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D3+、CD4+/CD8+水平分别为(54.63±11.36),(1.22±0.65)和(55.52±12.02),(1.34±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D4+、CD8+水平分别为(33.78±8.23),(25.74±4.88)和(33.62±8.74),(26.32±4.85)与对照组的(34.12±8.33),(25.67±4.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恶性淋巴瘤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2.66±12.47),(28.25±6.32),(1.30±0.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34.12±8.3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恶性淋巴瘤患者CD3+水平为(58.63±11.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而CD8+水平为(29.63±3.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7±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可以作为诊断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情、分期以及免疫状态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