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运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评估总胆固醇升高风险与胆石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总胆固醇与胆石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来自open gwas公共数据库,对基于全基因组相关联研究(GWAS)的所有汇总数据进行二次数据分析,分别选择与总胆固醇或者胆石症密切关联的遗传位点作为暴露或者结局变量,用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IVW随机效应模型、IVW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进行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OR值评价总胆固醇和胆石症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以总胆固醇为暴露、胆石症为结局,去除异质性前总胆固醇-胆石症的总体OR=0.91,95%CI:0.85~0.97;去除异质性后总胆固醇-胆石症的总体OR=0.93,95%CI:0.89~0.97。以胆石症为暴露、总胆固醇为结局,去除异质性前胆石症-总胆固醇的总体OR=0.20,95%CI:0.06~0.65;去除异质性后胆石症-总胆固醇的总体OR=0.28,95%CI:0.10~0.83。基因预测的总胆固醇和胆石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总胆固醇与胆石症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随着遗传上有关能使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等位基因的增加,发生胆石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与肠道恶性肿瘤的因果关系。方法:运用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结合超过100万名受试者的6项相关GWAS研究针对AF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方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证实AF遗传易感性与结肠恶性肿瘤[OR=1.12,95%CI(1.00,1.25),P=0.043]以及小肠恶性肿瘤[OR=1.34,95%CI(1.04,1.74),P=0.025]风险增加存在明显的因果联系。结论:AF遗传易感性与肠道恶性肿瘤有潜在因果关系,为心血管疾病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肌肉减少症与心力衰竭的因果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双样本MR方法,暴露因素为肌肉减少症,结局为心力衰竭。筛选工具变量,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MR,然后采用加权中位数法评估因果关系的可靠性,采用MR-Egger回归识别水平多效性并校正多重效应。最后采用Cochran Q检验、MR-Egger截距法、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556个与四肢瘦体重(ALM)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47个与左手握力强相关的SNP、157个与右手握力强相关的SNP、54个与步行速度强相关的SNP。IVW分析结果显示,ALM升高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05,95%CI(1.02~1.09),P=4.95×10-4],步行速度增快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0.33,95%CI(0.26~0.43),P=7.07×10-18];加权中位数法分析结果显示,ALM升高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09,95%CI(1.05~1.14),P=3.25×10-5],步行速度增快与心力衰竭发生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究握力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因果关系。方法 以握力减低作为暴露因素,以NAFLD作为结局因素,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中筛选出合适的工具变量(IVs)进行MR分析。选择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WME)、ME-Egger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使用Cochran Q检验、MR-Egger截距法、留一法进行异质性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IVW法和WME法均显示握力减低是NAFLD的危险因素(IVW法:OR=1.46,95%CI:1.10~1.94,P<0.01;WME法:OR=1.48,95%CI:1.06~2.06,P<0.05)。MR-Egger回归并未说明握力减低是NAFLD的危险因素,但其OR值与IVW及WME的OR值方向一致(OR=1.38,95%CI:0.66~2.85,P>0.05)。异质性分析IVW检验和MR-Egger检验均表明不存在显著异质性。MR-Egger回归分析显示该因果关系之间不存在水平多效性。MR-PRESSO分析并未发现离群值。留一法分析并未发现存在对因果关系有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无麸质饮食(GFD)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取数据, 选择相互独立且与欧洲血统人群GFD及RA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GFD GWAS数据包括64 949名个体和9 851 867名对照者。从GWAS中获取58 284例RA患者及13 108 512名对照者数据。利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 Egger及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模式进行了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 对GFD与RA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应用CochranQ检验及孟德尔随机多态性残差和离群值(MR-PRESSO)检测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异质性。应用MR-Egger截距测试检验SNP的水平多效性。"留一法"敏感性分析评价MR研究是否受单个SNP的影响。结果在GFD与RA数据匹配后, 3个SNP作为工具变量纳入研究。IVW显示GFD可显著降低RA的风险(β=-60.83, sx=3.82, P<0.001)。加权中位数法及加权模式同样显示无麸质饮食可以降低RA的风险(β=-57.97, sx=4.41, P<0.001;β=-55.81,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血液中残粒胆固醇(RC)水平与冠心病(CHD)和心肌梗死(MI)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研究RC与CHD和MI的潜在因果关系。使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IVW)法作为两样本MR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并采用敏感性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多效性分析和逐个剔除检验)评估MR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IVW法分析结果显示,RC与CHD和MI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CHD:OR=1.57,95%CI:1.40~1.76,P=2.01E-14;MI:OR=1.59,95%CI:1.40~1.79,P=1.26E-13)。MR-Egger回归结果提示筛选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CHD和MI不存在基因多效性(分别为P=0.924 1、P=0.740 5)。[结论]血液中RC水平升高与CHD和MI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众多研究阐述了高血压与前列腺癌风险的关系,但由于观察性研究中二者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探讨高血压与前列腺癌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其中高血压来自于UKB数据库,前列腺癌数据来自于一项大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利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等方法进行MR分析,然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包括水平多效性分析,Cochran Q检验及“留一法”评估结果可靠性。结果 68个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被筛选出来作为工具变量。基于逆方差加权法,发现高血压与前列腺癌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OR=0.53, 95%CI 0.286~0.966,P=0.038),这提示高血压与前列腺癌之间为负向因果关系。反向MR分析显示前列腺癌不是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P=0.208)。MR-Egger截距和Cochran Q检验表明,本研究中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的易感性(P>0.05)。结论 MR分析提示高血压与前列腺癌风险反向相关,而前列腺癌并不增加高血压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遗传预测的半乳糖凝集素1(Gal-1)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因果关联。 [方法]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方法,选择与Gal-1相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IV),评估遗传预测的循环Gal-1水平与不同部位As风险的因果关联。 [结果]逆方差加权法(IVW)分析结果显示,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遗传预测的循环Gal-1水平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除外脑动脉、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的风险呈正相关(OR=1.6,5%CI:1.05~1.27,P=0.002;OR=1.16,95%CI:1.12~1.20,P=4.11E-17),而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均未发现存在因果关联的证据(OR=1.02,95%CI:0.91~1.14,P=0.765;OR=1.10,95%CI:0.94~1.29,P=0.220);在应用荟萃分析合并上述不同部位As的效应值后,遗传预测的循环Gal-1水平与As风险呈正相关(OR=1.12,95%CI:1.06~1.19)。 [结论]遗传预测的循环Gal-1水平与As的发病风险存在因果关联,Gal-1是预防As发生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因预测的血清睾酮水平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方法]基于两项分别来自国外的关于睾酮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欧洲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库,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将与睾酮相关的遗传变异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利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估计等方法评估睾酮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因果效应。 [结果]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显示,基因预测的血清睾酮水平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呈负相关(OR=0.93,95%CI:0.86~1.00,P=0.01),睾酮升高可能减少患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除脑动脉、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之间均未发现潜在因果关联的证据(P>0.05)。 [结论]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睾酮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睾酮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前景值得开拓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究血脂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中介效应。方法 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方法,对欧洲人群中的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与心力衰竭的因果关系进行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此外,采用中介分析方法探究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中介效应。结果 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血脂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其中甘油三酯(OR=1.15,95%CI 1.09~1.2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15,95%CI 1.05~1.25)和载脂蛋白B(OR=1.16,95%CI 1.07~1.26)水平的升高与心力衰竭风险呈正相关。此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88,95%CI 0.84~0.93)和载脂蛋白A1(OR=0.92,95%CI 0.87~0.97)水平的升高与心力衰竭风险呈负相关。敏感性分析验证了以上结果的稳健性。中介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疾病在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心力衰竭风险的因果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11.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尚不清楚不饱和脂肪酸与IBD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不饱和脂肪酸与IB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不饱和脂肪酸和IBD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公开数据库。采用逆方差加权分析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使用加权中位数法和MR-Egger回归分析验证因果效应,以OR及其95%CI评价不饱和脂肪酸与IBD风险的因果关系。结果:ω-6脂肪酸与CD无直接因果关系,与UC有直接因果关系,逆方差加权分析结果显示ω-6脂肪酸基因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UC风险增加16%(OR=1.16,95%CI:1.00~1.36,P=0.04)。而ω-3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IBD之间均未发现因果关系。结论:ω-6脂肪酸可能仅与UC存在因果关系,ω-3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IBD之间均未发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 探究在欧洲人群和东亚人群中2种血压表型和4种脂质成分与2型糖尿病的因果关联。方法将分别来自2个种族的血压表型以及脂质成分和2型糖尿病遗传位点数据, 匹配相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 以与暴露表型密切相关的SNPs为工具变量, 运用逆方差加权法分析不同种族中各血压表型及脂质成分对2型糖尿病的因果效应, 同时利用MR-Egger回归模型、加权中位数法、MR-PRESSO、MR-Robust Adjusted Profile Score法和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在欧洲人群中, 收缩压(OR=1.40, 95%CI 1.23~1.59,P<0.001)和舒张压(OR=1.24, 95%CI 1.08~1.42,P=0.002)的升高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68, 95%CI 0.62~0.76,P<0.001)的升高会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在东亚种族中, 舒张压(OR=0.75, 95%CI 0.59~0.95,P=0.007)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高血压与抑郁症的相关性,以便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 从布里斯托尔大学的IEU GWAS数据库中选择高血压与抑郁症的GWAS数据,以高血压作为暴露因素,并从高血压数据集中获取与其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抑郁症的数据集作为结局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以及MR-Egger回归等方法进行高血压与抑郁症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OR值来评价高血压与抑郁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借助Cochran’s Q统计量和MR Egger法评估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结果 高血压与抑郁症存在正相关关系,逆方差加权法(OR=1.481,95%CI 1.209-1.815,P<0.001)、加权中位数法(OR=1.626,95%CI 1.188-2.226,P=0.002)以及MR-Egger回归(OR=2.002,95%CI 1.142-3.509,P=0.016),不存在多效性及异质性。结论 高血压与抑郁症之间存在正向的因果关联,这表明高血压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医师在高血压患者诊疗过程中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特应性皮炎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全基因关联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暴露因素为特应性皮炎,结局变量为心房颤动(房颤)。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法、MR-Egger法、WM法、Simple Mode法、Weighted Mode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多效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VW法的结果显示特应性皮炎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27,95%CI:1.00~1.05,P=0.043)。异质性检验结果未发现潜在的异质性,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是稳定、可靠的,并且不存在多效性。结论 特应性皮炎与房颤存在因果关系,早期发现和干预可能潜在房颤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肠道菌群与胃溃疡(GU)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MiBioGen联盟进行的最大可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荟萃分析(n=18 340)中肠道菌群的汇总统计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提取与种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作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s, IVs)。GU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R9版本的芬兰数据库(https://r9.finngen.fi/)(n=326 322,n_case=5 935;n_control=320387)。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196种肠道微生物与GU的相关性,并对发现与GU有因果关系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 IVW结果显示,毛螺菌属UCG004 genus Lachnospiraceae UCG004(OR=1.311,95%CI:1.076-1.597,PFDR=0.036)、梭状芽胞杆菌科1 family Clostridiaceae1(OR=0.764,95%CI:0.625-0.935,P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MR)评估ω-3脂肪酸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之间的关联。方法 基于全基因关联研究数据,以ω-3为暴露因素,AMD及干性AMD为结局,通过MR评估ω-3对AMD的因果效应。结果 MR的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显示,ω-3水平与AMD风险降低相关(OR=0.837, 95%CI:0.747~0.937,P=0.002);ω-3水平与干性AMD风险降低相关(OR=0.837, 95%CI:0.735~0.953,P=0.007),且结果无异质性和多效性。结论 在两样本MR假设下,ω-3对AMD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三甲胺N-氧化物(TMAO)及其前体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关系,但在已发表的研究中,二者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因此,现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来探讨TMAO及其前体与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 TMAO及其前体、DVT和肺栓塞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多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主要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其他四种敏感性分析方法作为补充(MR-Egger、MR多效性残差和异常值检验、最大似然比法和加权中值法)。最后,使用Bonferroni进行校正,其校正标准为P=0.012 5(0.05/4=0.012 5),当P值在0.012 5和0.05之间时,考虑TMAO和VTE存在潜在的相关性。结果 基因预测显示:TMAO浓度每增加1个单位,DVT的相对风险就会增加0.08%(OR=1.000 8,95%CI 1.000 4~1.001 2,P=0.001 3),胆碱浓度每增加1个单位,则DVT的相对风险可能会增加0.06%(OR=1.000 6,95%CI 1.000 1~1.001 2,P=0.042 0)。结论 该MR研究支持TMAO...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629位点C/A变异为工具变量,通过孟德尔随机化荟萃分析探讨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风险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2015年12月以前发表的关于CETP-629C/A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水平相关性的所有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利用STATA软件对HDL-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总共有12篇(包括15组研究群体:冠心病患者4894例,对照人群7462名)关于CETP-629C/A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9篇(包括19组研究群体,22 140名研究对象)关于CETP-629C/A多态性与血浆三酰甘油和(或)HDL-C水平相关性的文献纳入分析。总体分析表明,CETP-629C等位基因在等位基因模型、纯合子模型和显性模型下分别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3%(OR=1.03,95%CI 0.93~1.14,P=0.603),12%(OR=1.12,95%CI0.95~1.32,P=0.186)和11%(OR=1.11,95%CI0.96~1.28,P=0.174),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关于高加索人、心肌梗死患者、前瞻性或大规模的研究中,携带-629C等位基因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风险(P0.05)。-629CC基因型人群[加权均数差(WMD)-3.48,P0.01]或携带-629C等位基因人群(WMD-3.01,P0.01)血浆中的HDL-C水平均显著降低。而不同基因型人群的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由遗传因素所致血浆中HDL-C水平下降1、5、10mg/dL(1mg/dL=0.026mmol/L)的因果关系优势比在高加索人中分别为1.11、1.67、2.79,心肌梗死患者中分别为1.07、1.43、2.03,前瞻性研究中分别为1.07、1.41、1.99,大规模研究中分别为1.07、1.38、1.90。结论遗传相关的低HDL-C血症在高加索人群中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与结直肠癌(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方法检测CRC 449例与对照672例的MTHFR C677T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计算表示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OR值均经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和一级亲属CRC家族史等因素校正.结果:CRC组677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为CRC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0,95%CI:0.58-0.83,P<0.01).与CC纯合子相比,CT杂合子的CRC风险显著降低至0.73倍(95%CI:0.56-0.95,P<0.05),而TT纯合子的CRC风险进一步降至0.47倍(95%CI:0.33-0.68,P<0.01).在非饮酒人群中,C677T的CRC风险保护效应略有增强;而在饮酒人群中,CT和TT基因型携带者的CRC发病风险虽仍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RC人群中,荷大肿瘤(最大直径>4cm)者携带TT基因型的比例高于荷小肿瘤者(16.3% vs 8.3%,P<0.05);荷黏液腺癌者携带TT基因型的比例高于荷乳头状腺癌及管状腺癌者(22.2% vs 17.1%,10.3%,P=0.084).结论:MTHFR C677T降低CRC发病风险,饮酒可能削弱该多态的CRC风险保护效应.TT基因型可能与CRC肿瘤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CCND1基因A870G多态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CND1基因A870G多态与上海地区人群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法.检测104例CRC与205名对照人群CCND1A870G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CRC组和对照组870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1%和52.4%,A的CRC发病风险是G的1.40倍(95%CI=0.99-1.97,P=0.057).与GG基因型相比,GA基因型的CRC风险增加至1.99倍(95%CI=0.94-4.20,P=0.070),而AA基因型的CRC风险显著增加至2.46倍(95%CI=1.09-5.56,P=0.031).将GA、AA基因型合并计算,则其CRC发病风险与GG基因型相比呈相似的显著性增加(OR=2.13,95%CI=1.03-4.39,P=0.040).结论:CCND1 870A增加CRC发病风险,可作为这一地区CRC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