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9-顺式维甲酸对胃癌细胞周期及周期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艳红  徐瑞成  呼文亮 《肿瘤》2007,27(2):92-95
目的:探讨9-顺式维甲酸(9-cisRA)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及其机制。方法:RT-PCR检测9-cisRA作用MGC80-3细胞前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mRNA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和生长抑制的作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10μmol/L9-cisRA作用MGC80-3细胞96h时,CyclinD1和CDK4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9-cisRA对MGC80-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9-cisRA诱导MGC80-3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并呈典型的凋亡特征性的“亚G1峰”和形态学改变。结论:9-cisRA对MGC80-3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与抑制CyclinD1和CDK4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有关。  相似文献   

2.
细胞周期(cellcycle)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运转过程,这种高度有序的运转是通过cyclin/Cdks复合物来实现的。Cyclin/Cdks的作用具有时相特异性,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其作用的cyclin/Cdks分子亦不同。Cyclin/Cdks复合物的活性由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进行调控(图1),其中比较重要的调控机制是Cdk的磷酸化状态、Cdk抑制蛋白(CKI)的抑制作用以及cyclin的合成及降解等。细胞周期调控网络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yclin、Cdks的异常表达、Cdk抑制蛋白的缺失,以及检测点(checkpoint)的异常等都将使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增殖失控,最终发生癌变。2001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授予了发现cyclin和Cdk及其相关分子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饥饿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e JN  Huang D  Xiao T  Wang Z  Li XL  Xiao H  Tao DD  Gong JP 《癌症》2008,27(8):788-794
背景与目的:无血清饥饿方法可以诱发细胞自噬,同时也可以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虽然研究者们对细胞自噬与细胞周期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细胞周期素(Cyclin)在饥饿诱导的细胞发生自噬时表达的变化,来探讨自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对照组:d-Hanks液代替培养基饥饿诱导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收获饥饿0、3、6、12h的细胞。实验组:用d-Hanks液开始饥饿的同时加入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收获饥饿0、3、6、12h的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素和特异性标记自噬的兔抗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结果:饥饿3h对照组HeLa细胞中有LC-3表达,并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Cyclin E、Cyclin D3在饥饿3h开始减少,在饥饿6h降低至最低水平,而Cyclin A、Cyclin B1在饥饿6h开始下降。实验组HeLa细胞在饥饿3h时LC-3的表达水平较低,随饥饿时间的延长LC-3表达基本不变化,Cyclin D3、Cyclin E、Cyclin A、Cyclin B1表达的下降速度也较对照组减慢。结论:自噬参与饥饿诱导的Cyclin降解的水解过程,Cyclin D3、Cyclin E水解比Cyclin A、Cyclin B1出现早,降解速度快。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影响及其与5-Fu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并研究其和5-氟脲嘧啶(5-FU)的协同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情况。用光镜、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As2O3对LoVo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光镜、电镜可观察到细胞的凋亡。经流式细胞仪检测As2O3作用后的肿瘤细胞,G0/G1细胞从42.3%下降到31.3%,S期细胞从39%上升到62%。药物作用48h,As2O3(0.3mg/L)组抑制率为30.38%,而联合治疗组抑制率增至73.75%。结论:As2O3对LoVo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对LoVo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主要作用于G0/G1期细胞。As2O3与5-FU对大肠癌LoVo细胞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周期是一个高度有序地运转过程,这种高度有序的运转是通过cyclin/Cdks复合物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细胞周期素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周期素是细胞周期调节的重要因子,和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周期素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特征、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细胞周期素的特异抑制剂有望为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尤其是G1-S期调控异常在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G1-S期调控主要包括Rb通路(p16^INK4A-CyclinD1-CDK4/6-pRb-E2F)和p53通路(p14^ARF-Mdm2-p53)。HPV感染已被确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病因,尤其是高危型HPV16、18癌蛋白E6、E7可分别与肿瘤抑制蛋白p53和pRb结合,使p53通路和Rb通路失活,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细胞周期蛋白B1基因的表达与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13例耐药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4例非耐药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周期蛋白B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应用荧光定量RTPCR对所有患者外周血mdr1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耐药组细胞周期蛋白B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耐药组(P<0.05,t=2.549),细胞周期蛋白B1与mdr1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4,P<0.05,t=2.208)。结论:细胞周期蛋白B1基因可以作为判断AL患者耐药的指标,对判断AL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细胞周期蛋白B1的表达与由mdr1介导的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9.
细胞周期素是细胞周期调节的重要因子,和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周期素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特征、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细胞周期素的特异抑制剂有望为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细胞周期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覃吉超  龚建平 《癌症》2001,20(1):102-104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性疾病[1,2],从而使细胞周期分析在细胞生物学、肿瘤生物学领域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分析,就是对细胞内周期性变化的物质进行检测,以达到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周期性变化分析;②细胞内DNA同位素标记并逐渐与流式细胞仪结合的分析;③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中合成的蛋白质进行细胞周期分析。本文着重阐述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DNA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同步检测的新一代细胞周期分析方法。 1 初级的细胞周期分析方法 早些年通过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发现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而进行增殖的,从而将细胞周期分为细胞间期和有丝分裂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丝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凝聚[3]。在两次有丝分裂之间的时间内除可以看到细胞体积增大外对细胞内其他变化知之很少,此为从细胞形态上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通过显微镜进行的细胞周期分析是极为粗略的,直到发现染色体中的DNA里携带有遗传信息才对间期有一定的了解。在细胞间期一个很短时间内通过在细胞培养液中掺入同位素标记的核苷,只在有DNA合成的细胞中才有被标记上同位素标记的核苷,从而检测到了染色体的复制,由此把间期分为3个期,即G1期(有丝分裂期与DNA复制开始的时间段),S期(即DNA合成的时间段),G2期(即S期与M期的时间段)。但是这两种方法因耗材、粗糙、效率低而无法大规模地进行应用[4]。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细胞周期不同时相MTS1/p16、p21、p5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  李文梅  梁云燕  王代树  吕有勇 《癌症》1999,18(2):116-120
进一步明明确不同周期时相肿瘤细胞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改进并建立了一个高同步率,高收获率的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通过此方法把细胞同步在不同的时期,对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确定地不同同量丰中P16的表达有何变化,同时分析其它几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如P53、P21,研究它们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以及与P16基因相经关系。结果确定在不同周期时相的胃癌细胞系MGc80-3G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细胞周期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覃吉超  陶德定  舒丹  冷彦  龚建平 《癌症》2001,20(2):206-210
目的:采用DNA含量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方法,可分辨出G0/G1期、S期及G2/M期3个细胞周期群体,但无法区分G0/G1期、G2/M期细胞。方法:本研究建立的cyclin E A/DNA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结果:可将细胞周期进行详细的分期,由传统的三分法(C0/G1期、S期以及G2/M期)为六分法(G0期、G1早期、G1晚期、S期、G2期以及M期), 为细胞生物学研究,尤其是细胞增殖动力学提供新的,更为合理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细胞增殖周期失控是恶性肿瘤呈现无限制增殖的重要原因[2]。细胞周期调控涉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家族(CDK: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抑制蛋白(CDKI:CDKInhibitor...  相似文献   

14.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细胞发展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精细的调控机制,以确保细胞周期严格有序地交替和各时相依次有序变更。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是细胞周期调节的核心,其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s)等组成细胞周期调控网络系统。早在90年代,人们就提出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疾病,细胞周期中任一环节的抗过度增生的调控机制发生改变,则导致肿瘤的发生。了解CDKs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及与肿瘤的关系对认识肿瘤发生和演进、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其调控因子的异常与细胞癌变关系密切。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异常,并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现综述近年来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细胞周期调控紊乱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蛋白p27与cyclin D1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27与cyclinD1是细胞周期正负调控因子.p27蛋白在多数肿瘤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而cyclinD1蛋白多呈高表达,它们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制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张玉霞  陈蓓蓓  王西明  何善述 《肿瘤》2005,25(3):225-228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 MT)抑制H22小鼠肝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分别采用不同剂量MT作用不同的时间,MTT显色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RT-PCR检测MT作用4 d后,H22细胞中p27Kip1、cyclin D1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H22细胞中p27Kip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MT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作用,且具有时间依赖关系.MT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MT药理剂量组H22细胞中的p27Kip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MT生理剂量组p27Kip1mRNA表达升高(P<0.01),而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差异元显著性(P>0.05).结论MT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Kip1的表达,降低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进而延迟细胞周期的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研究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氢)-呋喃酮(3-chloro-4-(dichloromethyl)-5-hydroxy-2[5H]-Furanone,MX)对人胚胎肝细胞株(Human derived fetal hepatocytes,L-02)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材料与方法:L-02细胞经MX(10、30、100、3009mol/L)染毒3h后继续培养0、3、6、9h,用吖啶橙/溴化乙啶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和增殖周期。结果:L-02细胞在周期不同时相的分布与MX染毒剂量和染毒后继续培养的时间有关;染毒后继续培养0h时,30μmol/LMX诱导S期细胞显著增加,10、100、300μmol/L MX诱导G2期细胞显著增加(P〈0.01);在染毒后继续培养的第9h,10μmol/L MX诱导G2期细胞显著增加,30、100、300μmol/L MX诱导S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MX各剂量组L-02细胞的凋亡率,随继续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6h时达最大值,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μmol/LMX剂量组L-02细胞的凋亡率最高。结论:MX可诱导L-02细胞增殖周期G2期、S期阻滞和凋亡,细胞周期阻滞的类型与MX染毒剂量和染毒后继续培养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PTC中TPC-1、K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β-榄香烯分别作用于两个细胞系。采用CCK-8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观察细胞侵袭性的变化。结果:经β-榄香烯处理后,TPC-1和K1细胞增殖被抑制,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当β-榄香烯浓度分别为40、60 μg/ml时,TPC-1细胞凋亡比例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β-榄香烯浓度分别为20、40 μg/ml时,K1细胞凋亡比例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β-榄香烯浓度为60 μg/ml时,TPC-1细胞在G1期所占比例显著增高(P<0.05);当β-榄香烯浓度为10、20和40 μg/ml时K1细胞在G2/M期所占比例显著增高(P<0.05)。经β-榄香烯处理后,TPC-1、K1细胞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β-榄香烯对PTC有抗肿瘤作用,有潜力成为治疗PTC的一种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