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吕志强  李乔  田景振 《齐鲁药事》2010,29(7):420-422
桑类资源具有良好的降血糖的作用。文章对桑资源中生物碱、黄酮、多糖三种降血糖的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维药药桑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帆  张刚  陆承志 《中国药业》2007,16(20):61-61
目的总结维吾尔族药物药桑的研究和应用概况:方法查阅相关论文,对药桑的分布、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和果用价值进行归纳。结果药桑的多种药用功效与其中丰富的黄酮、多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成分有关。结论药桑具有极大的潜在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桑苣胶囊中铅、镉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微波消解法与湿法消解,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桑苣胶囊中铅、镉的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不同消解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等。结果微波消解与湿法消解测定桑苣胶囊中铅、镉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7%、100.46%,99.21%、98.73%。结论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更简便、更快捷,更适用于桑苣胶囊中铅和镉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UPLC-Q-Exactive PlusSOrbitrap-MS技术对大鼠灌胃给予桑色素后体内的的主要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桑色素20 mg/kg后,分别收集血浆、尿液和粪便样品,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测定桑色素的体内代谢物。结果 根据一级质谱分子离子信息和二级质谱碎裂离子信息,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均发现2个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在粪便中发现脱氢产物。结论 桑色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葡萄糖醛酸化反应。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桑色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为进一步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桑属植物全球有12~16种,中国有9种,植物资源丰富,药用历史悠久.药理研究表明,从桑、黑桑、鸡桑等桑属植物中获得的提取物或单体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活性、抑制酶活性、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等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开发前景.综述了桑属植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药制剂苋桑饮的降血糖疗效.方法 80只雄性小鼠随机选取12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8只采用四氧嘧啶造模.取符合空腹血糖值≥11.1 mmol/L的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苋桑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分别以0.9%氯化钠溶液20 mL/kg、二甲双胍0.15 g/kg及苋桑饮0,8、1.6和3.2 g/kg灌胃给药.以给药前后受试小鼠的血糖和体征(包括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变化评价苋桑饮的疗效.结果 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苋桑饮中、高剂量组小鼠血糖水平及摄食量和饮水量均较模型组减低(P<0.05或P<0.01);苋桑饮高荆量组体重减轻程度较模型组轻(P<0.05).结论 苋桑饮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并且可能具有改善糖尿病小鼠体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考察桑科植物活性成分桑色素对小鼠胶原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的影响,并从恢复免疫平衡的角度初步展开机制探讨。以胶原为诱导剂建立小鼠CIA模型,灌胃给予桑色素,测定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 AI)评分,考察足趾、踝关节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炎性介质和IgG类抗体水平。此外,测定淋巴结/脾脏中辅助性T细胞17 (T helper 17, 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Treg)比例及其转录和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 (interleukin-17A, IL-17A)和IL-10水平。结果显示,桑色素经由灌胃给药可显著降低关节炎小鼠AI评分,改善足趾关节肿胀和骨损伤,降低组织病理学评分,下调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L-6和IL-1β]、炎性介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基...  相似文献   

8.
桑类药材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桑类药材(桑叶、桑白皮、桑枝、桑椹)各自降血糖活性成分,其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多糖、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它们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以及抗氧化机制降低血糖并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柘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柘木已作为抗肿瘤中药。作者初步研究了它的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其总黄酮有实验抗肿瘤作用,从其根茎中分离到的三个单体,经四大光谱分析,为桑色素、山奈酚-7-葡萄糖甙及水苏碱,其中桑色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经测定其中的氨基酸为脯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桑抹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尿酸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高嘌呤饲料喂养复制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同时给予桑抹茶干预,于实验期末,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细菌内毒素水平;收集粪便,提取肠道菌群DNA,进行16S rRN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桑抹茶干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及血清、肝组织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加肠道乳杆菌比例,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RAD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分类水平与血尿酸、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相关。结论 桑抹茶具有降尿酸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优选桑籽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静  吕志强  周长凯  田景振 《齐鲁药事》2012,31(12):687-689
目的确定桑籽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桑籽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倍量等因素对桑籽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桑籽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对提取率影响次序为:提取温度、溶剂倍量、提取时间。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0 h、提取温度80℃、溶剂倍量12倍。桑籽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24%。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节能,生产周期短,提取效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交实验优选桑籽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桑籽DNJ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浸提温度、乙醇浓度、盐酸浓度等因素对桑籽DNJ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工艺优化的正交实验,确定了桑籽DNJ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 对提取时间、溶剂量、提取次数等进行单...  相似文献   

13.
糖乐冲剂     
1、本品配方采用桑叫浸膏及苦瓜提取物配伍,其中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1baL的干燥叶,自占以来中医就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中药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桑青枯病原细菌的个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特佳、生化反应、血清学特性、寄主范围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该菌与花生青枯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基本相同。从寄主范围还可以认为桑青枯病菌属于青枯假单胞菌小种1(Ps.Solanacearum Race 1).  相似文献   

15.
桑是药食兼用植物,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蛋白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抑制酶活性、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对桑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国克山病病因研究座谈会议制定的“克山病病因研究三年规划及协作方案”,我所和吉县卫生局、大宁县卫生局共同组成地方病防治队,于一九七三年九月份开始在我省克山病区的吉县屯里公社桑峨大队曹家山、西沟渠两小队,及大宁县东南堡公社马家跃大队的马家跃等五个小队,进行水中投  相似文献   

17.
药桑中黄酮和多糖的超声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从维药药桑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药桑总黄酮和多糖成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以芦丁和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波长分别选择510和490nm,样品中黄酮和多糖平均含量为0.578g·L-1和63.26%。结论超声波提取法是提取药桑黄酮成分的有效途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桑黄酮和多糖含量准确、稳定,简单易行且重复性好,可作为药桑黄酮和多糖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的终末期表现。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肺纤维化的作用,其中二氢杨梅素、桑色素、漆黄素等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分化,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橘皮苷、蒙花苷等可通过发挥抗炎作用,黄芩总黄酮、黄芩苷、白杨素等可通过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荔枝核总黄酮、地奥司明、水飞蓟宾等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槲皮素、黄芩苷、芹菜素等可通过调控自噬,镰形棘豆总黄酮、毛蕊异黄酮、二氢槲皮素等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过程,柚皮素、黄芩苷、香草兰总黄酮等可通过抑制细胞焦亡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桑菊饮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桑叶、薄荷、连翘和浙贝母药材进行了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7.71%,RSD(n=6)为0.69%,在104-1040n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结论研究的方法可有效地控制大桑菊饮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桑蒺颗粒中陈皮、枳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及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加水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优选挥发油包合工艺;采用显微镜、薄层色谱及加速试验对所得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桑蒺颗粒中陈皮、枳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6 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1:10,在40℃下包合0.5 h;3项表征试验均证实挥发油已包合于β-CD内。结论:优选的桑蒺颗粒中陈皮、枳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