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地震后1周转运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患者伤情情况,为今后地震伤员救治提供借鉴。方法:统计了地震后1周转入我院的地震患者入院时间,涉及收入诊治的科室,伤情分类,震后手术室每日手术开展台次。结果:入院时间有2高峰,分别出现在震后1d和震后5d。收治科室位居前3位的是:骨科,康复科,神经外科。伤员伤情位居前三位的是:多发伤,四肢及脊柱骨折,头颅外伤。其中多发伤占30.1%。结论:震后救援中,主要救治时期是震后前3d,早期集中各种资源针对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861例汶川地震住院和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23日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23日,共收治2728例地震伤员,其中急诊伤员872例,住院伤员1856例。住院伤员男性974例,中位年龄43岁;女性882例,中位年龄46岁。伤员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周内(占82.4%),震后第8天住院伤员数达峰值976例;伤员出院时间集中在震后第9-18天(占60.2%);伤员来源最多的3个地区为德阳市、阿坝州和都江堰市。入院诊断前3位损伤依次为骨折(54.84%)、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9.81%)和胸腹部伤(含脏器伤)(7.54%)。共死亡33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急诊死亡1例,住院死亡27例。结论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是今后再遭遇特大灾害时提高医疗救援的应急反应速度、搜救能力,改善现场伤员分拣和外送、转运流程,合理配置与使用医疗资源的重要保证。全面总结华西医院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指挥和救治经验,可为国家建立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汶川地震死亡病例特征及死亡原因,为今后减少类似地震伤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病案室、门诊部系统收集震后(5月12日)至7月12日8时止收治地震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截至7月12日,我院收治的575例地震伤员中共有9例死亡(病死率1.57%),其中男3例,女6例,门诊死亡5例,均为颅脑损伤;住院死亡4例,死亡原因与合并基础疾病、并发感染等相关。结论震后早期应加强对颅脑损伤的筛查,处理前移;后期应有针对性地治疗伤员的基础疾病,预防并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563例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救援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病案室、急诊科、骨科及其它相关临床科室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12日8时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12日,共收治563例地震伤员,包括门诊伤员249例,住院伤员314例。其中男性287例,女性276例;中位年龄门诊伤员42(28,57)岁,住院伤员46(33,65)岁,住院伤员年龄明显大于门诊伤员(P=0.003)。门诊伤员集中在震后前3天(占73.50%),而住院伤员震后前3天不足50%。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彭州市;伤情分类前3位为骨科(69.3%)、神经外科(15.6%)、普外科(3.7%)。总医疗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依次为骨科、ICU和神经外科;而人均中位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分别为ICU、神经外科和肾内科。救治过程中共死亡9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住院死亡4例;含颅脑损伤8例,挤压综合征1例。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建设、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科学现场分拣与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是提高今后地震医疗救援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3周2621例急诊伤员分检流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接诊地震伤员的特点动态调整分检流程的意义与要点,为建立在大型灾害事件中的分检处理流程,及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启动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救援水平提供思路。方法以华西医院在震后不同时段接收地震伤员的诊治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不同时段伤员特点,对流程变化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震后3周,华西医院共收治地震伤员2621例,伤员的伤情特点在不同时段有所改变,皮肤软组织伤和肢体骨折占总就诊量的45%,挤压伤占4.3%,气性坏疽5例,无一例院内交叉感染。结论根据急诊人数及病情的变化,急诊流程动态改变和调整有助于伤员早检早治,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从而提高医疗救援水平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雅安及周边地区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8例芦山地震伤员伤情及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以指导下一步康复医疗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14·20”芦山地震后1~9天雅安及周边地区7所医院、2所卫生院122例伤员,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6例伤员的伤情进行调查,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震后1~9天,雅安及周边地区医院共收治122例芦山地震伤员。其伤情分类为:上肢骨折占12.30%、下肢骨折占42.62%、脊柱骨折占16.39%(手术治疗占25.00%、未手术治疗占75.00%)、骨盆骨折占1.64%、肋骨骨折占4.10%、颅脑损伤占10.66%、软组织挫裂伤占8.20%、其他占4.09%。同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科共收治66例芦山地震伤员,伤情分类为骨折77.27%、颅脑损伤3.03%、脊髓损伤4.55%、其他(包括软组织损伤)15.15%。至震后第9天.雅安及周边地区122例伤员中,8例(6.56%)已恢复生活自理能力,114例(93.44%)仍需强化康复治疗。同期。华西医院收治66例伤员中,1例(1.52%)已恢复生活自理能力,65例(98.48%)仍需强化康复治疗。结论早期运用主动运动、抬高患肢、物理治疗、定时翻身、心理干预等康复治疗,可促使地震伤员早期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地震后1周内地震伤伤员的特点。方法:询问地震后1周内就诊的伤员性别、年龄、来诊时间和方式、进行伤情判断并应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评分,统计入院率,抢救成功率。结果:受伤人员以7~18岁年龄段最多;平均每小时来院(7.90±11.75)人,震后53h、54h形成2个来诊高峰,每小时来院人数分别为70人、58人,地震36h后夜班伤员来院明显减少,第3天来院人数最多,为328人;四肢伤员最多,为565例,占46%;地震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ISS评分最高,为(10.24±5.79)分;急诊科停留时间平均为(97.47±12.56)min,入院率为57.81%,抢救成功率为99.8%。结论:地震发生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最重,第3天来院人数最多,36h后每天夜班伤员人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48h内收治的33例汶川地震腹部损伤住院伤员伤情,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腹部损伤处置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48h内收治腹部损伤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资料采用EXCEL表格录入。结果我院48h内共收治住院腹部伤伤员33例,占住院伤员总数的3.1%,伤员伤情重、病情复杂。最终成功救治32例,死亡1例,病死率3%。结论作为二线三甲医院,在震后48h内对腹部损伤伤员的救治中,快速二次分检起积极作用,合理的损伤控制手术及术后多学科合作处理是有效降低伤员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一线三甲医院汶川地震7天内2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23例汶川地震腹部损伤住院和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腹部损伤处置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1周内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结果我院共收治住院腹部伤员23例,占总住院伤员的1.9%;绝大部分伤员来自绵竹市,在12h内入院并得到救治。本组伤情严重、病情复杂;死亡5例,病死率21.74%;脾脏损伤采取脾切除术;切口感染2例,与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有关。结论建立我国地震灾害腹部脏器损伤的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对保证救援人员配置和伤员分检、最优化手术安排、减少地震腹部伤病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4·20”芦山地震72小时内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在灾难救援中如何更好应用应急预案实施医学救援。方法收集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4月20日~4月23日收治的25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员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和伤员转归。结果25例伤员共出现32处损伤,其中20例(80%)伤员为单个部位伤,5例(20%)为多部位伤。伤员多为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入院伤员人数在震后第1天最多,占92.00%,明显多于震后2~3天。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结论科学的急救指挥体系和灾害应急预案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提升了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只有加强广大群众对灾害应急预案和联合演练的宣传教育,同时保障灾区通讯和交通畅通,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努力,才能提高自救和对灾区有序的综合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