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特征。结果 CT检查示肾上腺区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26例,以软组织为主的5例,2例瘤内合并出血,有5例瘤内可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到中等强化。T1WI、T2WI示肾上腺区肿块均呈不均匀高信号信号,T2WI压脂像高信号被抑制。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方法:收集有完整的C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1例,分析其CT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肿瘤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表现。结果:41例中,皮质腺瘤16例,密度低而均匀,强化轻;转移瘤11例,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0例,瘤体较大,平扫中密度常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体明显变化;皮质腺癌3例,呈不规则或分叶状的肿块,密度不均匀;髓质脂肪瘤1例,双侧发生,低密度脂肪组织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CT可对肾上腺肿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并评价采用CT与MRI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46例肿瘤患者中42例为单发,其中16例在胃,20例在小肠,6例在结肠,其余4例为胃肠道及其系膜多发.呈现出分叶状或类圆形的肿块,其长径在4~21 cm范围内,CT结果显示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匀,大部分出现坏死及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出现强化,静脉期强化比动脉期强化要明显.MRI结果显示平扫病灶T1WI低或信号微弱,信号不均匀,T2WI混杂信号,主要是高或略高信号,且可见长T1与短T2的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显示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比动脉期要明显,坏死及囊变区均未显示强化.包膜强化者4例,包膜不强化者6例.全部患者均未见肠梗阻现象.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性,两种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表现。结果良性间质瘤表现为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强化以静脉期明显。恶性间质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主要向腔外突出,密度不均匀,中央密度低,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中央见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和MRI特点,探讨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20例GIST中,肿瘤位于胃10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5例,肠系膜3例.MRI和CT均发现肿瘤,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可坏死,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1加权图像上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不均匀等、高信号.结论:CT、MRI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并可清楚定位提供肿瘤及其与毗邻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胃肠道问质瘤的诊断有着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体积较小,密度均匀,边界清楚。4例皮质腺癌,肿块大,密度不均匀,多呈分叶状,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转移瘤,密度较均匀,不规则环形强化。3例嗜铬细胞瘤,密度略高,不均匀强化。1例髓样脂肪瘤呈混杂密度,脂性成分不强化。1例肾上腺囊肿,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水样低密度影。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CT扫描对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陆笃成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73-173,177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上腺淋巴瘤患者,术前行CT及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皆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分析其病变特征、浸润范围、软组织肿块的范围以及影像诊断特点和治疗方法等,为日后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结果:9例肾上腺淋巴瘤有16个病灶,其中双侧7例,单侧2例。肿瘤直径为3~9cm。CT为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瘤内见不均匀条状或间隔样强化影,瘤体大部密度均低于肝或脾。MRI T1WI为与肝组织等信号或低信号影像,T2WI为较脂肪组织略低的高信号,偶尔可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区可见间隔样强化和斑片样强化,9例患者均为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化疗。结论:影像学对肾上腺淋巴瘤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德清  王伯胤 《江苏医药》2012,33(5):594-595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2例(13个瘤体),回顾性分析其CT、病理学特点.结果 CT扫描显示肾上腺类似椭圆形病灶,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9个瘤体,4个瘤体呈软组织性肿块内脂肪密度.5个瘤体不均匀轻度强化,余8个瘤体未见强化.3个瘤体边缘有钙化,1个瘤体内有出血.结论 CT检查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食管间质瘤的CT影像学特点,分析探讨CT影像学表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通过其临床病理,进一步研究食管间质瘤的良恶性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间质瘤的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利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参照其病理免疫组化,进行良恶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以食管胸下段发生最为常见,胸中段次之,胸上段少见;其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8例;良性肿瘤的CT平扫:表现为腔内黏膜下类圆形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物影,增强扫描轻度均匀强化;恶性肿瘤CT平扫:肿瘤边缘呈分叶状、伴有囊变坏死,增强扫描不规则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结论食管间质瘤的CT表现多为腔内生长的肿块,通过CT检查及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附21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提高对肾上腺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并资料较完整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变大小、形态、边沿、密度、及强化等特征,总结其表现特点做以研究。结果在21例肾上腺肿瘤中,皮脂腺瘤13例,体积小到中等大小,有包膜,密度低而均匀,轻微强化;皮脂腺癌1例,体积大,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沿强化;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例,体积较大,边界规则而清楚,密度略不均匀,强化较明显;髓质脂肪瘤1例,体积较大,呈低密度,边界清,不强化;转移瘤2例,体积较小,密度较低、均匀,边界清,强化明显。畸态瘤1例,较大,边清,密度不均匀,可见脂肪密度和钙化。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及化验检查,可以作出影像学诊断,同时需与其他腹膜后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腮腺常见良性肿瘤C4影像特征,探讨其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CT影像资料,对腮腺常见肿瘤重点观察部位、密度,进行定位,定性分析,比较与其影像相关良性非肿瘤性病变C4鉴别要点。结果其中16例为原发性腮腺混合瘤,1例脂肪瘤,1例淋巴血管瘤,1例鳃裂囊肿。14例形态为卵圆形或圆形,直径3~6.8cm,5例呈分叶多结节形,大部肿瘤边缘清晰光整;2例内部密度不均,钙化2例,脂肪密度1例。结论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有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生长缓慢,短期内可迅速增大,手术复发率高,有助于诊断腮腺混合瘤;显示强化的血管团或血窦及呈簇状分布斑状钙化(静脉石)为腮腺淋巴血管瘤的特征性CT影像学特征;肿块为极低密度的脂肪组织充填是腮腺脂肪瘤的特征CT表现,诊断不难,无需鉴别;鳃裂囊肿属先天性病变,CT值0~20hu,与单纯性囊肿相似,结合临床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葛湛  谢长浓  潘恒  吴永峻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31-3032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X线、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的X线平片、螺旋CT及MRI表现,其中12例子X线平片检查,11例子cT检查,5例予MRI检查。结果发生在软组织的pPNETs共8例,X线及cT表现为分界不清的等或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肿瘤破坏相邻骨质;MRI表现为软组织内边界不清的较大肿块,其内信号不均匀,相邻骨皮质及部分骨髓腔为软组织影替代;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发生在骨的pPNETs6例,X线及CT表现为范围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骨的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肿块,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pPNETs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有助于术前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分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研究的20例病例都行螺旋CT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结果CT扫描能够将有间质瘤的部位精准地发现,并且还能够观察肿瘤的形状、大小以及周围的器官、组织有无受到侵犯,同时还能初步判断出间质瘤的良恶性。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回肠6例,胃6例,结直肠2例,腹膜后1例,肠系膜和网膜各1例。肿瘤大多数都是圆形和偏圆形。在这20例胃肠道间质瘤里恶性12例,肿瘤的直径都〉5cm,界限不清晰;良性肿瘤6例,直径都〈5cm,密度均匀,界限清晰。在较大的肿瘤中会出现囊变、出血和坏死,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也呈不均匀强化。交界性2例,直径4-5cm左右。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在CT的检查下获得了较准确的诊断依据,也为肿瘤的手术切除和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利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在脊柱旁神经鞘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脊柱旁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资料,对比各例的多层螺旋CT横轴位及其MPR表现。结果22例中15例位于胸段脊柱旁,7例位于腰段脊柱旁;8例跨越椎管内、外,伴相应椎问孔扩大;14例位于椎管外、脊柱旁。CT平扫显示5例较小肿块的密度大致均匀,增强扫描较均匀强化;17例较大肿块的密度不均匀,内有囊状更低密度灶;5例有斑点钙化影,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单纯CT横轴位图像对8例跨越椎管内、外的肿瘤定位准确,其余14例椎管外的肿瘤定位较困难,易与周围病变混淆。MPR明确显示肿块与神经根相连、受压及周围结构的关系,22例肿瘤全部定位正确。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技术对椎管外神经鞘瘤的定位有独特优势,结合肿瘤的密度特点,对脊柱旁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1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平扫有6例呈等密度实性肿块,4例瘤体平扫密度不均,呈等、低、混杂密度,其内有大小不等的中心性或不规则液化、坏死、囊变区,而有1例为厚壁囊性肿块。经增强后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尤其是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而坏死区无强化,1例囊性肿块的囊壁中等度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行搜索性CT平扫、增强扫描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病灶位于空肠10例,位于回肠4例,位于空回肠交界处2例;单发10例,多发6例.6例GIST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密度均匀4例,瘤内片状低密度及点状钙化各1例;4例GIST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界欠清,密度均匀2例,不均匀2例;6例GIST肿瘤呈分叶状、不规则形,分界不清,单发4例,多发2例,瘤内多发不规则低密度3例,局限性低密度区2例,瘤内点状钙化1例.肿瘤动脉期瘤体均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情况,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诊断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胰腺炎cT表现,观察其CT表现特征、病变范围。结果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8例,影像表现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时CT影像不均匀性强化,肾旁间隙积液以及胰周积液,假性囊肿和脓肿形成。38例间质水肿胰腺炎,其中胰尾肿大4例,胰头肿大6例,胰体肿大4例,弥漫性肿大14例,而其中10例患者胰腺大小以及形态未见异常。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增强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的坏死、出血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前列腺癌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1例活检或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5mm,螺距1.0,注射造影剂20s后进行动脉期扫描,70s后进行静脉期扫描。结果:4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前列腺形态均发生改变,边缘局限性突起者占95.1%,癌症对周围组织侵犯者占85.4%,病灶转移者占60.9%,螺旋CT平扫,前列腺局限性密度降低或不均匀者占63.4%,增强扫描静脉期所有患者均呈现前列腺密度降低或不均匀,增强扫描中早期强化者占51.2%。结论:前列腺癌的螺旋CT诊断最主要表现为动态扫描中前列腺密度降低或不均匀,伴随有形态变化、周围组织侵犯及增强扫描的部分早期强化,该诊断方法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