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绍兰  郑桂海 《河北中医》2003,25(7):556-558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 thies ,DN)是糖尿病危害性最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DN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代谢紊乱、激素分泌失调、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凝血机制、免疫机制失调对肾小球的损害等多因素的结果 ,最终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现就近年来中西药治疗DN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1 病机认识1.1 中医病机认识 中医学多认为DN病机是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阴两虚 ,阴损及阳 ,标实以瘀血、水湿、痰浊最多。侯荣会[1 ] 认为DN的病机演变过程主要是脾肾气虚或肝肾阴虚进而气阴两虚 ,最后发…  相似文献   

2.
探讨糖尿病(消渴)中医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消渴的病机亦统为津液耗伤,其成因为饮酒、房劳、肥甘厚味。消渴发病多为壮年,此期肾气已衰,肾之阴阳渐渐失调,故认为所有导致肾之阴阳失调的因素均为可为其病因。肥甘厚味也是在这一因素的基础上发生的,伴随久食的过程,才有可能诱发消渴。饮酒是促进其加速发病的因素。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多饮为肺津不足,多食为胃阴不足,这应为消渴的发生阶段,多尿是为肾精不足,阴阳失调,且伴水谷精微尽随尿排出而现消瘦诸症,此消渴形成阶段,并发症的出现是即病之后,不能有效地养护造成久病入络而产生的。因此,消渴的预防当以保精养津为其根本要义,尤其在中年时期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任琢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秀梅 《陕西中医》2003,24(10):921-921
任琢珊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认为糖尿病多表现阳气虚衰、湿浊内阻、瘀血阻络三种病机特点 ,治疗宜益脾肾、除湿浊、化瘀滞。现将治疗本病的思路和方法介绍如下。1 阳气虚衰 益脾肾方起沉疴 任老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程日久发展而成。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 ,历代医家多  相似文献   

4.
陈云  李赛美 《新中医》2011,(12):3-4
糖尿病(DM)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糖尿病肾病(DN)作为DM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消渴病迁延日久,伤津耗气,伤及五脏,穷必及肾的结果。DM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DN是在DM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多从初期以上焦实热为主到后期下焦虚寒,由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走向浊毒内阻,脾肾、阴阳虚衰的终末期。  相似文献   

5.
章真如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翔 《西部中医药》1994,7(2):11-12
章真如主任医师,为武汉市著名老中医,业医50载,学验俱丰,擅治肾病。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治疗尤有独到经验,兹撷要整理如下。 1 肾元虚损 水泛肌肤 水肿是糖尿病性肾病的主证,发病机理非同于其他肾病。章老认为,糖尿病为气阴两伤,津液亏耗,脏腑失养所致。五脏主藏精,肾又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脏腑虚羸,则精气不足,肾亦无精可藏,以致肾元虚损。肾元为肾阴肾阳之所在,肾阴虚则虚火内生,上燔肺胃,而见烦渴、多饮、善饥。肾阳虚则气化失职,不能主水,泛溢肌肤,而见面浮肢肿,腰膝酸楚,尿清长,或短少,脉沉细,舌淡苔白等证。正如《圣济总录》指出:“消渴日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章老认为,本病阴虚在先,阳损其后,终以伤肾,肾元虚衰,故常拟温肾利水,益气养阴,使阳化气,阴  相似文献   

6.
张涛静  孟元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95-1197
高彦彬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DN)发病之初,病在肝肾,气阴两虚;病程迁延,阴损及阳,脾肾虚衰,肾络瘀阻;病变晚期,肾络瘀结,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浊毒内停,气血阴阳衰败。高教授针对DN内在发病机制,在临床中根据DN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症状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疗效。高教授在DN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独特的中药对药治疗,常用的有金樱子与芡实、白花蛇舌草与倒扣草、狗脊与牛膝、黄芪与当归,对药的合理使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消渴病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钱秋海教授认为肾气亏虚,肺胃失调,消渴日久导致水停、血瘀,发为老年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应从整体着眼,控制原发病,辨别病机,虚实兼顾,以脾胃为切点,肾与膀胱为中心,兼顾肺,倡导三焦同调,标本同治,半夏泻心汤加减,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为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肾元亏虚密切相关,病情复杂,迁延日久;本虚标实、肾虚络瘀是基本病机。中医药治疗DN,尤其是早期DN,有辨证分型、自拟方、单味药及提取物、中药灌肠等,疗效满意,但各医家观点不一,辨证分型各异,无权威分型及疗效判断标准,缺少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资料间缺乏可比性,对单方、成方作用机理尚未阐明等。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DN)是继发于糖尿病的肾小球病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国外有关资料研究显示,DN占糖尿病的47.66%[1]。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已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糖代谢障碍、胰岛素功能失调及血糖控制差是造成DN发生的主要原因。DN渐进发展,最终导致肾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之所以久病不愈是由于脏腑气血虚衰而致,故《圣济总录》中如是说:“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水不化气,气悉化水,开合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目前,该病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