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癣是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的浅部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足癣南方较多见,它比手癣的发病率高10倍,约占癣病的50%~60%,绝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足癣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根据足癣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型:(1)水疱型:多发生于足弓及趾的两侧,为成群或分散的小水疱,破溃或吸收后有少量鳞屑,随着水疱的增多,可以相互融合成半环状或不规则之脱屑性斑片。反复发作可致皮肤粗厚。入冬以后症状缓解,少数可发生皮肤皱裂,如持续感染则水疱可变成脓疮,疼痛灼热或伴全身症状。(2)脱屑型:多发生于趾间。足根两侧及足底,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  相似文献   

2.
防治足癣     
足癣即霉菌引起足部皮表感染的疾病,我国北方称为脚气病。足癣不仅是体表癣中最多见的一种,而且在整个皮肤病中发病率最高。 感染足癣后在足趾间、足侧、足底等部位可见有米粒大小水疱,干燥后脱屑。有的直接形成层层鳞屑,使皮肤角化过度,变厚变干,到严冬季节好发裂口。也有的表现为趾缝间的浸渍发白,或为表皮磨破后留下的鲜红糜烂面。足癣主要表现为奇痒难忍,一旦继发细菌感染,还可伴有痛感。令人烦恼的是,足癣不仅旧疹未净,新疹又起,此起彼伏,十分难治,而且常成为手癣、甲癣、体癣、股癣的传染源。还可同时传染给密切接触者。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透气不良的胶鞋、球鞋及高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常所讲的“脚气”,也叫运动员脚、香港脚,医学上称为足癣,主要是足部感染皮肤癣菌引起的疾病。足癣有表现为足跟、足跖、足缘的皮肤皲裂或粗糙无汗的过度角化型:表现为足跖红斑小片状脱屑的丘疹鳞屑型:表现为足跖足缘小水疱的水疱型;表现为足趾间糜烂的趾间糜烂型:还有表现为足背红斑脱屑水疱的体癣型。  相似文献   

4.
正手癣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也可波及手背;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也可延及足背及踝部。主要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临床表现与诊断⒈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陈旧性损害有鳞屑、角化。可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三型。⒉多呈对称性双侧发病,但一侧发病多年后对侧被侵犯。发作以夏季为重。⒊病程慢性,易在炎热季节继发感染引起丹毒或湿疹化。急性期损害用药不当(过于刺激)可致癣菌疹。常初发于单侧2、3或3、4指/趾缝  相似文献   

5.
手癣俗称“鹅掌风”,是由真菌侵入手部皮肤角质层所致,通常好发于手心、手指及手指屈侧。起初为小水疱、破溃或吸收后出现脱屑、潮红、湿润、脱皮、瘙痒难忍,夏季病情更为加重,如不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年不愈,入冬后伴有皲裂、疼痛不已、屈伸不便。足癣俗称脚气,是极为常见的皮肤传染病。常双足对称发生,自觉瘙痒,角化型足癣者瘙痒不太明显。足癣比手癣  相似文献   

6.
足癣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病,多数人足部瘙痒时拼命涂药,不痒即停止治疗。其实只要你正确使用治疗足癣的药物,再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足癣是可以根治的。 足癣是皮肤真菌,如皮肤毛癣菌、小孢子菌、酵母菌及霉菌等所致。这些真菌在温暖、潮湿、偏碱性的环境最容易生存和繁殖。足底、足趾间容易出汗,而且这些部位没有皮脂腺,缺乏抑制真菌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防治足癣文/胡献国足癣是浅部霉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较手癣患病率约高10倍,约占癣病的50%~60%,绝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足癣,再感染到手部及其它部位。本病南方较多见。足癣患病率高的原因,一是足跖部皮肤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有抑制霉菌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的感染,医学上称皮肤癣菌病。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须癣等。其中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足部因潮湿多汗又不通风,所以,皮肤癣菌易于生长,其发病率最高。许多足癣患者虽有就医的  相似文献   

9.
手癣和足癣     
手足癣是指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肤病。根据发病部位,又可区分为手癣和足癣。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脚气”。足癣的发病率远较手癣为高,在我国南方尤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除了手癣、足癣、甲癣、股癣、头癣以外,其他部位的癣菌病可统称为体癣。皮损常呈圆或椭圆形、数目不多、扩大很慢、外涂碘酒有特效。  相似文献   

11.
39岁的李师傅是一名建筑工人,经常性脚底干燥、脱皮,到冬天,他的皮肤还会出现皲裂,且伴有疼痛,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诊断为“足癣角化过度型”,也给他配了抗真菌制剂“兰美抒软膏”治疗。可惜的是,他并未按医嘱使用药物,而是稍有好转即自行停药,结果他的症状反复发作数年,足癣一直末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角化过度型足癣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用自拟中药方外洗,维A酸乳膏外搽治疗;对照组63例,外用克霉唑霜及尿素软膏。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根据ITT原则采用FAS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清除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霉菌引起,夏季发病率高,传染性强。 足癣在临床上可分5型:①角化过度型皮肤损害以足部干燥、粗糙、角化过度、脱皮为主,冬重夏轻,常对称分布于足跟、足旁等部位;②丘疹鳞屑型 足底部可见点状、鳞状脱屑,皮屑刮去后可见皮肤红斑、丘疹;③水疱型 皮肤呈群集、散在针头大水疱,疱壁不易破溃,水疱  相似文献   

14.
正足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常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具有传染性。足癣南方较多见,它比手癣的发病率高10倍,约占癣病的50%~60%,绝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足癣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足癣患病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一是足跖部皮肤没有皮脂腺,缺乏能抑制真菌的脂肪酸。二是足跖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出汗较多,造成有利于真菌生长的潮湿环境。三是足跖部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质蛋白为真菌生长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足癣是指皮肤癣菌感染趾屈面、趾间及足跟皮肤而致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俗称"脚气""香港脚",常因出现趾间皮肤湿润而浸渍,发白松软,基底湿润潮红,抓破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发出难闻的臭味,自觉奇痒难忍,且易出现继发性感染,局部化脓,足部红肿热痛,并发癣菌症,病程长,临床上常选用抗菌软膏治疗但疗效欠佳,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们用强力碘湿敷治疗浸渍糜烂型足癣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足癣俗称湿气,是发生于掌、跖与指、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足癣俗名"香港脚",又叫脚气、脚湿气.症状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能是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可蔓延至脚底及脚背边缘,剧痒,往往被抓破为止.故常伴有继发感染,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  相似文献   

17.
足癣中医称为脚湿气,多数由红色毛癣菌、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癣菌引起,少数由念珠菌感染所致,是浅部真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手癣,中医称鹅掌风,主要从足癣、甲癣感染而来。笔者从2000年1月~2002年12月,自拟中药酒膏散外用兼内服治疗手足癣30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角化型足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化型足癣是一种比较顽固难治的足真菌病。笔者于2005年1月~2008年6月对角化型足癣患者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达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说到“脚气”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癣”,那么,什么是癣?脚气与癣有什么关系呢?从医学角度讲,“癣”是由生活在自然界中对人体有害的各种真菌感染后引起的不同部位的皮肤病。如常见的足癣(也称脚气、香港脚)、手癣(鹅掌风)、甲癣(灰指甲)等。现在社会上养宠物的家庭很多,也常听说谁家的宠物得了“皮病”,谁家的小孩由于抱着宠物玩,脸上脱皮、皮肤出现瘙痒的议论。这些现象归纳起来,都属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表现。大家不要小看真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癣病,严格上讲它是一种传染病,可在人群中间互相传染,也可由宠物如狗和猫传染给人。有害的真菌…  相似文献   

20.
手足癣是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肤病。据其发病部位又可分为足癣和手癣。夏秋季节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致病真菌的生长繁殖,如不及时治疗,可蔓延扩大,会引起一些患者发生并发症,如甲癣、体癣、丹毒、蜂窝织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癣菌疹、橡皮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