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中胶原降解指标Ⅰ型胶原羧基末端终肽 (ⅠCTP)、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 (Ⅳ C)、层黏连蛋白 (LN)水平与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6 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33例 )及 30例健康者血清中ⅠCTP、Ⅳ C及LN的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ⅠCTP、Ⅳ C及LN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正常人 (P <0 .0 1)。结论 :ⅠCTP、Ⅳ C及LN可能是判断不稳定斑块较好的生化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T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情分为心肌梗死组(AMI组,n=17)、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n=21)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n=26),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各组受试者之间的血清ⅠCT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ⅠCTP与MMP-2、MMP-9及血管内超声仪检测结果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ⅠCTP、MMP-2、MMP-9、IL-6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C组(P0.05),AMI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SAP组最狭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脂质、坏死比例均低于UAP组+AMI组(P0.05),斑块纤维组成高于UAP组+AMI组(P0.05);ⅠCTP与斑块纤维组成、脂质比例及MMP-2、MMP-9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ⅠCTP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白介素-10 (IL-10) 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38 例(ACS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组1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组17 例;对照组17 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10水平.结果血清M-CSF水平AMI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UAP组高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与UAP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10水平AMI组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 UA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CS病人血清IL-10和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2,P<0.05).结论 (1)ACS患者血清M-CSF升高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升高,并且与血清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作为抗炎因子的IL-10与其他炎症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对照组(40例)作为入选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及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结果 PAPP-A在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中浓度分别为(16.85±10.30)mIU/L、(15.24±10.51)mIU/L、(8.51±3.10)mIU/L和(8.35±2.01)mIU/L;在AMI和UAP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PP-A在Ⅱ型斑块组明显高于Ⅰ型、Ⅲ型斑块组(P<0.01),Ⅱ型斑块在AMI组、UAP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P<0.01).结论 PAPP-A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Ⅱ型斑块易破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例。60例非ACS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浓度。结果SAP、UAP、AMI、OMI患者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SAP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α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IL-10和TNF-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与TNF-a的浓度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AP)15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50例,在ACS组中分不稳定心绞痛组(UAP)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另设对照组25例。观察血清IL-10与TNF-a的浓度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血清IL-10的浓度中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AMI组明显高于UAP组。TNF-a的浓度中S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AMI组则明显高于UAP组。结论血清TNF-a水平与心肌缺血的程度有关,是反映心肌缺血的良好指标。而IL-10作为抗炎细胞因子,反映的是机体对冠脉炎症防御性反应的结果。明显升高的TNF-a若伴有低水平的IL-10可能带来不良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 MMP) -9水平与粥样斑块破裂的关系及其作为粥样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组 3 4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 18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 16例。稳定型心绞痛 ( SAP)组 3 0例。正常对照组 3 0例。比较 3组之间血清 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  ACS组血清 MMP-9水平高于 SAP组及正常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SAP组血清 MMP-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 MMP-9水平增高与粥样斑块破裂相关 ,可作为判断粥样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抵抗素的水平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ACS患者86例为观察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依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标准):Ⅱ级25例,Ⅲ级41例,Ⅳ级2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PS、抵抗素水平,计算观察组Gensini积分,比较各组血清SPS、抵抗素水平差异,对ACS患者血清SPS、抵抗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依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的顺序,血清SPS、抵抗素及Gensini积分均不同程度升高(F=5.17~6.39,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Gensini积分除外)、AMI组较UAP组、UAP组较SAP组,前者血清SPS、抵抗素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后者(q=4.29~9.08,P0.05或P0.01)。依Ⅱ级、Ⅲ级、Ⅳ级的顺序,血清SPS、抵抗素及Gensini积分均不同程度升高(F=4.38~5.17,P0.05)。Ⅳ级较Ⅲ级,Ⅲ级较Ⅱ级,前者血清SPS、抵抗素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后者(q=4.13~5.35,P0.05)。ACS患者血清SPS、抵抗素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9、0.47,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SPS、抵抗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血清SPS、抵抗素水平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提示动脉粥样硬化乃至ACS可能是一种炎性反应过程,局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TP)的变化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73例,不稳定斑块组116例和无斑块组77例,另选择80例无颈动脉狭窄的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ⅠCT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水平。结果:梗死组(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ⅠCTP、MMP-2和MMP-9水平均显著升高,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血清ⅠCTP、MMP-2和MMP-9均显著升高,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仅血清ⅠCTP明显升高。双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ⅠCTP,MMP-2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单侧颈动脉斑块患者。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ⅠCTP、MMP-2和MMP-9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ⅠCT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VEGF在HF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F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将慢性HF患者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为Ⅱ组(37例),心功能Ⅲ~Ⅳ级为Ⅲ组(32例),急性HF患者为Ⅳ组(31例)。测定VEGF及CRP水平,比较各组间VEGF、CRP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Ⅰ组,n=35)比较,同时分析VEGF和CR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及稳定型心绞痛对HF患者VEGF水平的影响。结果(1)Ⅱ~Ⅳ组的VEGF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组(P均<0.05)。(2)Ⅳ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Ⅲ组和Ⅱ组(P均<0.05);Ⅱ组和Ⅲ组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CRP水平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和Ⅲ组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HF患者血清VEGF与CRP无相关性(r=0.1786,P>0.05)。(4)原发性高血压HF组和血压正常HF组VEGF无显著差异(P>0.05)。高胆固醇HF组和胆固醇正常HF组比较、糖尿病HF组和非糖尿病HF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HF组和不合并心绞痛HF组比较VEGF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HF患者VEGF及CRP水平显著升高。急性HF组高于慢性HF组.VEGF及CRP水平均随着HF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原发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及稳定型心绞痛对HF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心肌病患者CRT手术前后I型前胶原氨端肽(P-INP)、Ⅲ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ⅢCP)和IV型胶原(IV-C)的血清浓度的变化以及与心衰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与CRT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8月行CRT的患者(CRT组),另选择与上述患者同期住院年龄相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 (MI)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指标变化的观察 ,探讨将其作为反映MI患者心肌纤维化过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MI患者 38例 ,心绞痛 (AP)患者 32例及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 34名的血清Ⅰ型前胶原 (PCⅠ )、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连蛋白 (LN)和透明质酸 (HA)水平。结果  (1)MI组的血清PCⅠ、PCⅢ、LN和HA水平较AP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 ;(2 )血清中PCⅠ、PCⅢ、LN和HA各值之间呈正相关 ;(3)MI组中的 2个以上部位的MI较单个部位MI的血清PCⅠ、PCⅢ和LN水平显著升高 ;(4 )多因素分析显示 ,MI组中PCⅠ、PCⅢ、LN、HA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I部位及病程、<40 %左心室射血分数 (EF)值相关。结论 血清PCⅠ、PCⅢ和LN和HA均可作为MI患者心脏组织纤维化过程的监测指标 ,可为临床评估MI累及的范围、预后、心功能及了解MI的纤维化过程提供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炎性细胞相关因子及心肌损伤因子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蛋白芯片技术同步联检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表现证实为ACS患者104例及对照者50例血清或血浆中10种细胞因子水平;同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按Braunwald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UA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可溶性CD40L(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血浆中的IL-8、内皮素(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氨基酸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cTnⅠ[(11.08±10.49) μg/L]和H-FABP[(19.80±4.60)μg/L]浓度高于UA组[cTnⅠ:(0.69±0.18)μg/L,H-FABP:(4.12±2.45)μg/L,P<0.01],而CRP、IL-6、MMP-9、sCD40L及ET-1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组MMP-9、sCD40L及H-FABP的浓度与Braunwald分级存在显著正相关(分别r=0.653,r=0.745,r=0.933,均P<0.01).随着心绞痛严重程度的增加,MMP-9、sCD40L及H-FABP水平明显升高,心绞痛Ⅰ级<心绞痛Ⅱ级<心绞痛Ⅲ级(P<0.01).结论 ACS患者血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浓度异常,其中MMP-9、sCD40L、H-FASP的浓度与UA患者心绞痛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提示上述细胞因子参与和促使了ACS的发生、发展,为ACS的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提供了可能的分子标志物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30例,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0例体检健康者血浆P-selectin及血清NO水平。结果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selectin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⑶血清NO与血浆P-selectin水平成负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P-selectin及血清NO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ACS组8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 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按随机原则,将ACS患者划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普通治疗组,每组各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本血清IL-18、MMP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IL-18、MMP2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IL-18、MMP2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及普通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IL-18、MMP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18、MMP2水平,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和基质成分的降解,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降低AC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组患者7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水平。结果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包括AMI、UAP)浓度较SAP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0.05);ox-LDL在冠心病组中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且在AMI、UAP、SAP各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氟伐他汀治疗后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PAPP-A与ox-LDL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后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浓度降低,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来发挥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软肝健脾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服用软肝健脾丸,对照组43例,服用安络化纤丸;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水平,并观察主要症状、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肝脏B超声像图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27%和88.63%;对照组分别为25.58%和67.4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HA、LN、PCⅢ、Ⅳ-C的水平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Al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在改善主要症状、脾脏回缩、肝脏声像图改变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软肝健脾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和踝臂指数(ABI)值的变化及其与ACS的相关性,评估APN和ABI在ACS发生中的价值。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等检查,将6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44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其中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双支病变组(20例),三支病变组(24例);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1~30分组(48例)、≥30分组(21例);选取冠脉造影阴性者(22例)为对照(NC)组。比较各组间APN、ABI的差异。结果 (1)APN水平、ABI值ACS组均明显低于SAP组和NC组(均为P<0.05)。(2)APN水平、ABI值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均逐渐下降,相关分析提示APN、ABI值均与病变支数呈负相关(分别为r=-0.733,P<0.01;r=-0.632,P<0.01)。(3)APN水平、ABI值随着冠脉Gensini积分的增加均逐渐下降,相关分析提示APN、ABI值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640,P<0.01;r=-0.697,P<0.01)。(4)ACS患者血清APN与ABI值呈正相关(r=0.622,P<0.01)。结论血清APN水平、ABI值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和病变范围的扩大而降低,APN和ABI值越低,冠脉病变程度可能越严重,病变范围可能越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