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并与内科基础治疗相对照。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TIA发作情况及血液流变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IA发作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相互对照上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TIA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在预防TIA后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8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单纯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实施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梗死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IA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脂、血小板指标得以有效改善,并使脑梗死的发生率得以有效降低,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64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另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ACI)病人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65例血糖升高ACI病人分为糖尿病(DM)组和非DM组,各组GHb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DM组与非DM组比较GHb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GHb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验对ACI病人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有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48例,给巴曲抗栓酶治疗,d1给药10BU,以后5BU,qod,gtt,总剂量20BU,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有明显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后异常指标得到改善,但管攀模型、微静脉口径、血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蕲蛇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蕲蛇酶进行10d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蕲蛇酶治疗脑梗死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部炎症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 10 0例口腔颌面部炎症病人与 10 0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炎症病人血浆比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口腔颌面部炎症病人血液流变学呈高粘滞状态 ,在治疗时可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巴曲抗栓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经CT或MRI确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 4 8例 ,给巴曲抗栓酶治疗 ,d 1给 10BU ,以后 5BU ,qod ,ivgtt ,总剂量 2 0BU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有明显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治疗后异常指标得到改善 ,但管攀模糊、微静脉口径、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微血栓数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临床总有效率 96 %。结论 :巴曲抗栓酶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可起到“微血管疏通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强谱  杜敏庆 《天津医药》1994,22(7):395-397
测定45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表明门静脉高压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肝功越差,全血粘度越低,近期消化道出血时降低越明显。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原因之一。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判断病人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出血情况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义林  宋乃国 《河北医药》1993,15(2):118-119
我们自1991年3月以来对住院的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了连续24小时动态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观察,以期发现进展型与完全型脑梗塞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差异,探讨急性脑梗塞进展恶化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30例住院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测定,探讨了消化性溃疡时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消化性溃疡的全血粘度,血球粘度,血沉较对照组均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认为消化性溃疡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改变,这为探讨血液流变学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用血流变学理论指导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为消化性溃疡诊断治疗又添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上测定血液的粘度等指标对某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佳木斯地区部分心肌梗塞患者作了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测定,以此初步观察本地区心肌梗塞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总体水平和变化规律,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①对象:心肌梗塞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与出血性中风的治疗在某些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确定诊断非常重要。目前诊断脑血管病仍以典型临床表现、病程分析和脑脊液是否含血为依据。血液流变学作为一种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了深入探讨血液流变学与中风的关系,从1981年起我们检测部份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雷  罗玲  邓爱琼 《淮海医药》1999,17(1):15-16
目的 探讨兆科蝮蛇抗栓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塞患应用兆科蝮蛇抗拴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5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应用兆科蝮蛇抗栓酶治疗后患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兆科蝮蛇抗栓酶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治疗急性脑梗塞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性脑梗塞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和对照的方法,对32例脑梗塞病人应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8.1%.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12h-7d的脑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及对照组(80例),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对改善血粘度有明显作用,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去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 33例TIA确诊患者立即应用去纤酶 10 u加入生理盐水 2 5 0 m L 静脉点滴 ,45滴 /分~ 6 0滴 /分 ,以后隔日静脉点滴 5 u,共 4次 ,总剂量 2 5 u,并对另外 30例 TIA患者应用常规治疗 (2 0 %甘露醇 2 5 0 m L静脉点滴 ,每日二次 ,70 6代血浆 5 0 0 m L静脉点滴 ,每日一次 ,连用 5 d~ 7d为对照 ) ,治疗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且能降低纤维蛋白原、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聚集率等。结论 :去纤酶是治疗 TIA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葛根素治疗,葛根素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共15d,并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观察。同时选取49名查体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葛根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葛根素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其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往往是脑卒中特别是脑梗塞的前期症状,与中医典藉所述中风先兆相近。本文测定了69例 TIA 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发现 TIA 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增高(P<0.0001),同时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由此可见发作期间及时检测上述指标,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同期的3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