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26例,其中包手同时进行桥小脑角胆脂瘤摘除术和三叉神经第Ⅰ支梳理术各2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4例。结果随访1-7年,仅1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年后复发。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原理及方法,评价其长期随访结果。方法1994-2000年对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探查术。其中30例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行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20例单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结果50例手术中发现28例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根,12例小脑下前动脉压迫神经根,10例未发现有血管压迫。50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随访4—8年,疼痛复发2例,其他48例疼痛无复发。9例面部轻度麻木,痛、温、触觉大部分存在,另41例面部感觉正常。结论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没有血管压迫或不能确定责任血管的患者。若手术中确定有责任血管压迫神经,在行减压术的同时对三叉神经根神经进行梳理术,是避免复发并获得长期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进路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16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常规头颅MRI(B-FFE序列)检查,均行乙状窦后进路手术,依患者面部感觉及术中情况,采取电凝、微血管减压、梳理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结果:①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加梳理术组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麻木及感觉缺失症状,其中6例为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1~6年后复发;1例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1年后复发,术后疼痛消失,面部麻木及感觉缺失症状仍然存在,无咀嚼肌功能障碍,角膜反射正常。随访3.5~5.0年,疼痛无复发。②三叉神微血管减压梳理术组145例,本组患者术前头颅MRI检查均有血管压迫神经征象。三叉神经专科检查:角膜反射正常,面部感觉对称,痛温觉存在,咬肌有力,下颌反射正常,亦无其他阳性神经体征。术后136例疼痛完全消失,7例疼痛好转,2例无效。术后30%患者无面部感觉异常;70%患者存在轻、中度麻木。随访3~5年,有19例复发,3例再次手术后疼痛消失;面部麻木的患者中有75%面部麻木消失。③三叉神经电凝梳理术组13例,术中见5例有多血管压迫神经征象,但均不宜施行微血管减压;8例无血管压迫神经征象。术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面部痛温觉存在,4例术后有轻、中度面部麻木。随访3.2~5.0年,1例复发,面部麻木患者均恢复正常。本文165例患者中死亡2例,分别为术中或术后脑出血所致。结论:根据患者面部感觉,配合MRI检查及术中所见三叉神经根周围的具体情况,采用1种或几种术式联合进行治疗,可提高疗效,但手术风险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     
201879神经营养因子和面神经再生(综述)/李吉平…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0,8(2)一102一104201880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报告/王锡温…//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0,14(3)一116~117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26例,其中包括同时进行桥小脑角胆脂瘤摘除术和三叉神经第I支梳理术各2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4例。结果:随访1~7年,仅1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年后复发。结论: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其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78例,其中微血管减压172例,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6例.对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分析讨论.结果 手术早期总有效率为98.9%,微血管减压的早期有效率为100%,长期有效率为93.7%.主要的并发症有脑脊液漏和耳聋,发生率分别为2.8%和1.7%.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的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麻木或感觉障碍;而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172例无面部感觉障碍.本组无死亡或严重残疾病例.结论 微血管减压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桥小脑角Ⅴ、Ⅶ、Ⅸ颅神经手术211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78例,半面痉挛27例,舌咽神经痛6例。对桥小脑角探查有血管压迫神经的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患者,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主,辅以神经梳理术;无血管压迫神经的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患者,只作神经梳理术;对显微血管减压和/或神经根梳理术后无效或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舌咽神经痛患者,均作舌咽神经切断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治愈率分别是94.3%、92.6%和100%。结论神经梳理术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的必要补充,神经切断术仍为治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以来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62例,其中桥小脑角胆胎瘤7例,听神经瘤4例,动脉瘤1例,血管压迫所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0例,对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迷路后或乙状窦后径路施行感觉根切断术9例、血管减压术41例,有效率达100%,治愈率98%,经1.5-6年随访仅一例于术后8个月复发,再次减压后症状消失,作者认为三叉神经根部的机械性压迫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根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早期痊愈34例(91.9%),部分缓解2例(5.4%),无效1例(2.7%)。无手术死亡,随访3~37个月,复发2例(5.4%)。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大部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遗漏三叉神经感觉根附近的责任血管,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三叉神经痛复发的原因及治疗,对12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术中发现10例三叉神经根部有血管袢再压迫,2例无血管压迫。经再次神经血管减压术或神经松解术治疗后疼痛消失,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 ̄4年无复发。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8年6月126例三叉神经痛和5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相应神经的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隔离技术为全程小脑脑桥角池段三叉神经予脑膜补片包裹并银夹固定;面神经隔离技术为在面神经出脑干处用2~3层修剪的脑膜补片隔离面神经和责任血管。结果随访3个月至8年,平均5.6年,三叉神经痛有效率96.1%,复发2例,神经并发症8例;面肌痉挛有效率100%,延期治愈4例,神经合并症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三维的小脑脑桥角池神经血管解剖知识和一定数量病例的积累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的三叉神经痛颅内段手术前后面部浅感觉功能的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08年1月间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住院手术的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经乙状窦后径路行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梳理术或电凝梳理术,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面部触觉、痛觉及温度觉评分,结合神经根受血管压迫情况,了解手术对面部浅感觉功能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术后面部感觉正常19例(占33.9%),感觉减退37例(占66.1%)。术后1周各分支浅感觉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第Ⅰ支支配区域的触觉及温度觉评分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痛觉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Ⅱ、Ⅲ支手术前后各类浅感觉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Ⅲ支外侧痛觉和温度觉评分的下降值显著低于内侧(P<0.05),触觉无显著差异。56例患者中,有责任血管者45例,其中术后感觉减退26例;无责任血管者11例,术后感觉均减退。术后感觉减退组,责任血管出现在神经根远端、中段和近端的比例分别为42.3%、26.9%和30.8%;感觉正常组的责任血管63.2%(12例)出现在近端,仅5.3%(1例)出现在远端。结论:三叉神经痛颅内段手术对面部不同部位的浅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手术直接损伤外,感觉根特别是三叉神经入脑桥区受机械性牵拉可能是造成术后感觉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年多来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58例的经验体会。方法经乙状窦后进路在神经内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检查三叉神经根及周围区域有无异常血管或其他病灶压迫情况,对责任血管进行分移减压或神经感觉支部分切断、垫片、分解粘连、切除肿瘤等治疗。结果 58例TN者术中发现三叉神经根有责任血管压迫者55例(94.83%),部分为多动脉或动静脉双重压迫;在血管压迫的同时伴有蛛网膜粘连者19例,3例为单纯的重度蛛网膜粘连。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4年(平均2.6年)56例,其中2例术侧耳鸣伴听力下降,6例面部浅感觉减退。无疼痛复发者。结论神经内镜的全景化,高分辨率视野有助于准确判定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可检查手术显微镜难以窥见的盲区。准确判断分移减压是否彻底,垫片位置是否合适,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scribe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keyhole microsurgery to manage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hemifacial spasm (HFS) and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GPN). Two hundred and seven patients underwent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and neurotomy via retrosigmoid keyhole approach in our department clinic: MVD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169 cases, hemifacial spasm 31 cases,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4 cases and neurotomy for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3 cases. There was no serious complication such as deaths or infarction in the cerebellum or the brainstem. Complete and partial symptoms relief was obtained in 160 (94.7%) cases and failure 9 (5.3%) cases with MVD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postoperatively. Meanwhil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one case with cerebellar hematoma only. The postoperative results of MVD for hemifacial spasm with symptoms relief was noted in 29 (93.5%) cases and failure 2 (6.5%) cas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one case with moderate hearing loss, another three cases complained of transient facial paralysis. Symptoms relief achieved in all 7 (100%) cases undergone MVD or neurotomy for glosspharyngeal neuralgia.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one case with moderate vocal paralysis. We think that microsurgery via retrosigmoid keyhole approach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CPA hyperactive cranial nerve dysfunction syndrom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锁孔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半面痉挛(HFS)和舌咽神经痛(GPN)的疗效。方法 对207例患者实施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和神经切断术,其中三叉神经痛169例,半面痉挛31例,舌咽神经痛7例。结果 三叉神经痛治愈和好转160例(94.7%),失败9(5.3%);半面痉挛患者症状治愈29例(93.5%),失败2例(6.5%);舌咽神经痛患者症状治愈7例(100%)。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死亡或小脑或脑干梗死等。其它并发症包括有小脑血肿1例,中度听力损失3例,暂时性面瘫3例,一侧声带不完全性麻痹1例。结论 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和神经切断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相关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78例CPA肿瘤相关T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胆脂瘤31例(39.7%),脑膜瘤18例(23.1%),听神经瘤25例(32.1%),三叉神经鞘瘤2例(2.6%),脂肪瘤2例(2.6%)。所有患者均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26例肿瘤切除后同期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结果肿瘤全切64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72例患者术后三叉神经痛痊愈,4例患者三神经痛治疗有效,2例无效,随访6~78个月TN症状无复发。1例部分切除脑膜瘤术后3个月MRI复查显示残余肿瘤较前增大,行伽马刀治疗后病灶缩小。结论多种CPA肿瘤可表现为TN症状,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CPA肿瘤相关TN的首选方案; 对部分CPA肿瘤相关TN患者的三叉神经既有肿瘤压迫也有三叉神经根部血管压迫切除肿瘤后还需行MVD。  相似文献   

16.
神经根外周浅层电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根外周浅层电凝术治疗多血管挤压诱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B-FFE)序列检查,采用乙状窦后进路术式治疗.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术中见3支动脉骑跨三叉神经,动脉间有较多细小吻合支;右侧三叉神经痛4例,其中3例三叉神经根受粗大动脉压迫、移位,张力较大;1例三叉神经感觉根呈分支状,并有多条动脉血管伴行,压迫神经.由于神经血管关系复杂,本5例患者均不适宜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中尽可能暴露三叉神经根后,在三叉神经根距出脑桥处远端约2/3处,用特殊的电凝镊行神经根外周浅层电凝,电凝输出≤3 W,手术显微镜下可看到神经由淡黄色变为银白色.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完全消失,面部痛、温觉存在,无明显后遗症,随访2.4~5年,疼痛均无复发.结论 颅内段三叉神经根外周浅层电凝术是治疗多血管挤压诱发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在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部分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内镜下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神经减压术或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的9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0例三叉神经痛(含28例桥小脑角肿瘤)、487例面肌痉挛和66例舌咽神经痛。结果:420例三叉神经痛中,发现责任血管390例(92.9%),用Teflon隔离;蛛网膜粘连但未发现责任血管2例(0.5%);桥小脑角肿瘤继发三叉神经痛28例。487例面肌痉挛中486例有责任血管,用Teflon隔离。66例舌咽神经痛均采用舌咽神经切断加迷走神经减压术治疗。出现脑脊液耳鼻漏3例,小脑梗塞1例,小脑出血2例,颅内积气3例;均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1~5年,三叉神经痛复发4例,面肌痉挛复发4例,舌咽神经痛无复发。结论:内镜用于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神经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手术中可获得满意疗效,提高了责任血管的发现率,有助于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保护,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