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5-7 d.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98-600
目的:观察双金清热口服液与喜炎平配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碘甘油口腔护理,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退热剂退热治疗。对照组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苏炜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8):1017-1018
目的探讨迅速治疗手足口病并发口腔溃疡治疗方案。方法将96例手足病并发口腔溃疡患儿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采取喜炎平注射液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联合治疗,对照组1单用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2单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各组药物用量相同,疗程均为5d。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口腔疼痛缓解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1),对照组1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P〈0.05),对照组2口腔疼痛缓解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并发口腔溃疡疗效显著,疗程短,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将其均分成2组(n=100)。观察组使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利巴韦林治疗,7 d后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长。结果观察组显效70例,有效27例,治疗总有效率97.0%;对照组显效50例,有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疱疹消失及退烧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利巴韦林及喜炎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及喜炎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5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双黄连治疗,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及喜炎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临床表现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和74%,治疗组比对照组病程短,并发症少。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疹愈合时间和促进口腔疱疹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彩艳 《吉林医学》2013,(32):6711-6712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喜炎平,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疱疹消退、退热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LT、AST、WBC指标水平均显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儿均使用黄芪注射液、利巴韦林、喜炎平进行治疗,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3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72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静脉滴注喜炎平,对照组滴注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无差异,两组疗效相似(P均>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能缩短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并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月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两组患儿予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退热剂。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加用喜炎平联合水溶性维生素静滴,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脉滴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5.02%)优于对照组(81%),P<0.05;在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水溶性维生素静滴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结果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其退热及退疹时间,退热退疹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时效果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郭妍 《大家健康》2014,(9):245-245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儿科门诊共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历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其中43例为接受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另43例为单独使用喜炎平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进行5小时持续治疗,结束后对患儿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临床症状如发热、皮疹等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其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3%,远超出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72.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李胜立 《当代医学》2013,(10):50-51
目的探讨分析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在百色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48例手足口病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对照组74例,给予利巴韦林单独治疗。一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退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24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23例,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哭闹、拒食、流涎、疱疹或溃疡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哭闹不安时间、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全部病例均未见发生毒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菌、退热、输液治疗基础上,喜炎平注射液比利巴韦林注射液疗效显著,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凌飞  赵文雷 《吉林医学》2014,(9):1888-1888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与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退、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小儿手足口病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85.0%(P〈0.01)。观察组总病程、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有效缩短病程,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惠勤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32-1833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疱疹消失、住院时间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疱疹消失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均好转。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利巴韦林雾化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国峰 《当代医学》2016,(8):151-151
目的:研究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足口病80例患者,以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n=4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0.4mL/(kg·d)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体温消退时间(2.85±1.49)d、口腔疱疹消退时间(3.59±1.59)d、食欲恢复时间(2.66±1.26)d,均短于对照组体温消退时间(4.02±1.65)d、口腔疱疹消退时间(4.57±1.79)d、食欲恢复时间(3.87±1.3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对症治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2月我院儿科11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针剂,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热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利巴韦林抗病毒基础上加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邓雪玉 《华夏医学》2011,24(3):269-270
目的:观察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4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利巴韦林进行对症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给药7 d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无论在退热时间,还是在对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