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自行运动,实验组按护士为其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规律运动。分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PSQI量表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调查工具,对145例长沙市砂子塘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40例正常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为45.67%,正常老年人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为2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影响与正常老年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问题较多,应积极进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比较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困难、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针刺法对失眠(心脾两虚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诊治的失眠(心脾两虚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20例患者实施针刺法治疗为针刺组,20例患者实施八段锦治疗为八段锦组,20例患者实施八段锦结合针刺法治疗为联合组,于治疗前后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总评分)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患者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总评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八段锦组。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八段锦组(P0.05)。结论八段锦结合针刺法可明显改善失眠(心脾两虚型)患者的睡眠状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均给予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0.88±0.24)、(0.8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2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价2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睡眠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8):164-16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樟木头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诊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7例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疼痛程度减轻(P<0.05),VAS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降低(P<0.05),生活质量(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5.2%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其问题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主要病因为由疾病导致的躯体相关疾病因素及精神心理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睡眠质量较差,并受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针刺法对失眠(肝郁脾虚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诊治的失眠(肝郁脾虚型)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3例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73例实施八段锦结合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八段锦结合针刺法治疗失眠(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睡眠与节律门诊失眠患者50例实施中医药辨证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评估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均改善(P<0.01);PSQI总分减分率为(44.58±20.23)%,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的减分率均达到50%以上.中医药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痊愈率为97.14%,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临床痊愈率均达50%以上.结论 中医药辨证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255-257
目的了解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情绪障碍情况。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1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测定,按结果分为无情绪障碍组(n=26)和合并情绪障碍组(n=55),对两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观察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等各项指标,并对两组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合并情绪障碍组睡眠质量总体低于不合并情绪障碍组(13.86±4.87)vs(9.8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中,除睡眠时间(1.66±0.43)vs(1.59±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日间功能影响(1.45±0.52)vs(1.40±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合并情绪障碍组各指标均高于不合并情绪障碍组,具体如下:主观睡眠质量(2.39±0.85)vs(1.52±0.76),(P<0.05)、入睡时间(2.06±0.77)vs(1.11±0.61),(P<0.05)、睡眠效率(1.79±0.81)vs(1.14±0.66),(P<0.05)、睡眠障碍(2.44±0.78)vs(2.02±0.71),(P<0.05)、催眠药物应用(2.07±0.82)vs(1.09±0.30),(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情绪障碍和睡眠质量相互联系,协同加重主观不适症状,改善睡眠和情绪,对心律失常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围术期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125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生理、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舒适护理措施。结果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成份评分和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围术期患者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有效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甲状腺亢进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与相关护理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甲状腺亢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50例患者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药物组),余下50例患者不作任何处理(空白组),总结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探讨,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结果空白组患者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而两组在用药因素和个人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上,则无明显区别(P>0.05),空白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上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疾病、心理、环境变化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ICU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只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100例,在常规ICU病房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ICU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内科病房住院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改善患者睡眠状况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客观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困难、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的应用以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有关睡眠状况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康复效果、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催眠药物、PSQI总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BPRS评分、NOSI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提升作用,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增强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发现睡眠障碍可能通过缺氧和睡眠不足机制来增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的风险进而促进认知障碍进程,而数字广度测验常用于测试持续注意力和短时记忆。本研究观察高原地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平均海拔2260 m)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对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釆用认知功能数字广度测试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痴呆程度,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患者神经精神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课题共调查180例青海西宁(海拔2300 m)60岁以上世居汉族老年人睡眠状况,男性109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66.34±10.82)岁。其中69例有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9.33%。在调查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和夜间睡眠障碍的七个维度≥2分(中重度)中:发生率最高为睡眠质量为69.49%。与认知功能数字广度测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效率降低、夜间睡眠障碍和使用催眠药物均影响数字广度倒背存在负相关性(r=-0.22,-0.176,-0.208,P<0.05,P<0.01)。而PSQI总分与GDS评分呈正相关(r=0.270,P<0.01)。在睡眠障碍患者伴发相关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中,冠心病的发生率最高达50%。logistic回归分析,短时记忆和抑郁状态是影响高原地区睡眠的主要危险因素(OR=3.202,1.255,P<0.05,P<0.01)。结论高原地区老年人睡眠效率降低、夜间睡眠障碍和使用催眠药物均影响数字广度测试中持续注意力和短时记忆,睡眠越差抑郁症状越严重。低氧环境中老年人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存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认知损害与睡眠障碍的关系并且分析引起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二科门诊及病房,通过方便取样对152例伴有失眠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另选取150例健康志愿者(睡眠正常组)进行比较.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PSQI)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表分别评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以及认知功能,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睡眠障碍与认知损害之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维度睡眠障碍对认知损害的影响.结果 152例睡眠障碍者的PSQI的平均得分为(14.67±1.68)分;其MoCA平均得分(16.79±3.89)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oCA总分与各子项均与PSQI总分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日间功能障碍与发生认知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障碍的老年人中认知损害发生率增加,其中合理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可改善认知功能,对认知功能起保护作用;而日间功能障碍与认知损伤相互影响,可导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校区大学生的睡眠状况,探讨影响大学生睡眠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东南大学校区2、3、4年级大学生450名,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调查分析其睡眠质量。结果38.6%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障碍,其睡眠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因素关系不明显;进一步分析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入睡时间为1.96,睡眠时间1.30,睡眠效率1.07,睡眠障碍1.34,催眠药物0.1,日间功能障碍2.227。结论相当数量的在校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和入睡时间延长。教师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失眠现象,帮助其摆脱失眠的困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驻高原官兵的睡眠质量与述情障碍的关系,为提高驻高原官兵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指数量表(PSQI)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384名官兵(研究组,驻海拔4320 m)和300名官兵(对照组,驻平原)进行测评,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寻找述情障碍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1)两组官兵PSQI总分分别为8.74±4.62和6.45±4.18(P<0.01);研究组PSQI总分7分以上的有183名(47.7%),对照组为79名(26.3%)(P=0.000);两组官兵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2)研究组TAS总分≥61分的81名(21.1%),对照组29名(9.7%)(P=0.000);研究组F1、F2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3)相关分析发现,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而入睡时间和PSQI总分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驻高原官兵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和述情障碍,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述情障碍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