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医学生自主学习现状,为医学院校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对医学院校1090名医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及统计,并进一步开展不同年级及性别不同医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随着年级的升高,大一至大三年级医学生在学习动机的6个因子平均得分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在自...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现今中国医学院校灾难医学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及医学生对灾难管理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来自全国14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就灾难管理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估,并调查其所在医学院校灾难医学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及其对灾难管理的学习兴趣。结果目前国内开设灾难医学课程的学校很少,已开设的相关课程的授课质量也不高,医学生普遍缺乏对灾难管理的系统认识,但对于学习灾难管理知识很感兴趣。结论需设计高质量的灾难医学教育课程,并在国内医学院校推广,这既符合医学生的需求,又能切实提高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在面对灾难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广州地区5所医学院校67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与国内一般大学生相比,广州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不同年级、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处于实习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分数在性别、有无虐待、身体健康和家庭关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t=2.373~5.641,P<0.05;F=4.580~9.542,P<0.05),且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生活事件呈正相关(r=0.133~0.479,P<0.05),与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外向性、友善性、谨慎性、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121~-0.386,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06~0.394,P<0.05),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谨慎性特质、环境领域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14~-0.236,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具有不良影响,人格、自尊、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也是影响其不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医学生儿童期虐待、大五人格与自尊水平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自尊量表(SE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等问卷进行现场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7.0作路径分析。结果儿童期虐待对神经质有直接正向影响(β=0.255,P<0.01),对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有直接负向影响(β=-0.251,-0.224,-0.166,P<0.01);神经质对自尊有直接负向影响(β=-0.278,P<0.01),外向性对自尊有直接正向影响(β=0.190,P<0.01);儿童期虐待对自尊没有直接影响(P>0.05)。神经质和外向性作为中介变量全部中介着儿童期虐待对自尊的影响。结论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自尊水平具有间接影响,而无直接影响,大五人格在儿童期虐待和自尊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要性分析,论述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实施医德教育中的优势,分析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分离特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62名医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解离特质量表(DTS)、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防御方式问卷(DSQ)、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测试。结果儿童期受虐待医学生的分离特质总分和各维度分数高于未受虐待者(t=2.609~3.860,P0.01);分离特质与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神经质、不安全感、不成熟防御、中间型防御、掩饰呈正相关(r=0.13~0.69,P0.05),与外向性、开放性、友善性、谨慎性、自尊、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13~-0.56,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不成熟防御、不安全感、儿童期虐待、神经质分别与医学生的分离特质呈正相关(Beta值=0.093~0.463,P0.05);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一般自我效能分别与分离特质呈负相关(Beta值=-0.099~-0.381,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医学生的分离特质具有不良影响,不成熟防御方式、不安全感、人格特质是影响其分离特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自杀意念与孤独感的现状,探讨自杀意念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830名医学院校大二学生,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中第25题“是否有轻生想法”与孤独量表(UCLA)调查其自杀意念与孤独感程度.结果 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6%.所属专业间的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36,P<0.05);非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x2=7.764,P<0.01).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比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有更高的孤独感,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 =4.005,P<0.001).结论 医学生的自杀意念与孤独感相关.医学院校应重视学生孤独感等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降低孤独感水平扼制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王淑霞  李娜  杨晓萍  吴建荣  姚华 《医学信息》2018,(9):126-129,132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市某医学院校汉族及维吾尔族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现状及需求情况,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医学生是否有民族差异性。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选取某医学院校2013级本科汉族及维吾尔族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全科医学教育及知识掌握需求情况、实习需求情况分别进行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自行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级汉族及维吾尔族医学生总共发放30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回收率93.40%,有228名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实习,其中185名医学生愿意到社区实习,有265名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知识,认为全科医学就业前景好的有69名学生,汉族与维吾尔族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现状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级汉族及维吾尔族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知识掌握及需求情况,被调查学生对健康管理及健康教育、慢性疾病、内科系统及妇科诊疗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实习需求情况,有261名医学生认为开展实践以临床实践较为合理。其中199名医学生愿意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汉族与维吾尔族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校本科医学生大部分愿意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了解全科医学知识,对全科医学的知识及需求较高。但有民族差异性,维吾尔族医学生较汉族医学生更愿意前往社区实习,更多名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知识并对全科医学就业前景预期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新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网瘾成瘾与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的关系.方法: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表、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740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检出率为3.2%.成瘾组在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的虐待责骂、虐待恐吓、虐待干涉、教育忽视4个因子分,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高职高专新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网络成瘾的发生可能与其儿童期的心理虐待和教育忽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们对待性骚扰是否存在态度上的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性骚扰行为模型对1018名中国大学生及1117名职场工作人员进行性骚扰态度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①在胁迫性骚扰(t=-5.632,P〈0.01)、攻击性骚扰(t=-2.217,P〈0.05)、非自愿性关注(t=-2.092,P〈0.05)以及总分(t=-2.777,P〈0.01)上,女性对待性骚扰的态度都比男性敏感;②除非自愿性关注外,其他4个维度上男性遭遇性骚扰频率比女性更高(胁迫性骚扰:t=4.508,P〈0.001;描述性骚扰:t=4.746,P〈0.001;性别骚扰:t=6.631,P〈0.001;攻击性骚扰:t=2.62,P〈0.01);③除性别骚扰外,性别与群体类型在其他维度及总分上交互作用都显著(胁迫性骚扰:F=8.681,P〈0.01;描述性骚扰:F=32.848,P〈0.001;攻击性骚扰:F=30.483,P〈0.001;非自愿性关注:F=15.757,P〈0.001;总分:F=30.520,P〈0.001)。结论性骚扰态度和性骚扰遭遇频率上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性骚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卫生及社会问题,本文对上海市心理健康热线中的16~40岁女性100例求询者进行了调查,发现42例曾有过性骚扰遭遇,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80.9%);遭遇对象以陌生人为最多(占40.8%);遭遇场所中公共娱乐场所列第一位(占38%);受害者为此感到烦恼、不公平的达69.05%;对应态度中当即予以警告者仅11.9%。最后作者就有关性骚扰的概念,社会心理影响及干预处理对策作了讨论,并提出有必要重视和开展这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3.
Occupational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are common in general practice. This study examined occupational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against GPs in terms of prevalence and predictive factors, such as sex of GP, and practice location. Over half of the GPs sampled had experienced at least one form of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more female than male GPs experienced sexual harassment;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metropolitan and rural GPs who had experienced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Predictors emerged for verbal abuse, intimidation, physical abuse, and sexual harassment.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助工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救助病人资料,为晚期血吸虫病救助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间湖南省26家晚期血吸虫病救助定点医院所收治的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救助晚期血吸虫病患者4903例,实际救助5929人次。外科救助508例,痊愈97.8%;内科救助4395例,痊愈26.69%。救助病人平均自付医药费用为16.7%,病人对救助满意度在98%以上。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救治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其救助工作包括业务管理、政策制定、医疗技术等,并且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关系。方法对抑郁症组39名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症状的评定,同时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给正常组77名大学生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抑郁症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显著偏高(t=2.506,3.117;P均0.05),轻中度抑郁症组情感忽视的HAMD得分显著偏高(t=2.831,P0.05);情感虐待因子、性虐待因子分别进入抑郁症症状水平与焦虑症症状水平的回归方程(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42和0.372)。结论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的重要因素,性虐待则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examine the role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d sexual harassment in medical students' choice of specialty and residency program. METHOD: Anonymous,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in 1997 to fourth-year students enrolled in 14 public and private U.S. medical schools. In addition to reporting the frequency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d sexual harassment encountered during preclinical coursework, core clerkships, elective clerkships, and residency selection, students assessed the impact of these exposures (none, a little, some, quite a bit, the deciding factor) on their specialty choices and rankings of residency programs. RESULTS: A total of 1,314 (69%) useable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Large percentages of men (83.2%) and women (92.8%) experienced, observed, or heard about at least one incident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d sexual harassment during medical school, although more women reported such behavior across all training contexts. Compared with men, significantly (p 相似文献   

17.
综合干预对受虐待小学生行为问题和社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及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作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某区小学179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调查。把179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88人)与对照组(91人)。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包括教师干预、家长干预、学生干预和媒体宣传。干预结束半年后,对两组小学生重测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学生的受虐待率和行为问题减少较明显(33.8%对20.5%,χ^25.13,P〈0.05;17.6%对8.2%,χ^24.56,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综合干预对社会能力得分改变值没有明显影响(P〉0.05)。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活动情况和社交情况得分改变值的因素有性别和干预前社会能力(Beta值=-0.127,P〈0.05;Beta值=0.629~0.752,P〈0.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少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可以促进小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但短期内难以改善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o detect mental distress in Japanese nurses who had experienced sexual harassment victims, an original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30-item version (GHQ-30) was sent to 800 randomly selected nurses. One hundred nurses (mean age = 29.5 years; SD = 3.8; range = 22–37) responded who had experienced sexual harassment. They reported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on GHQ-30 while they were experiencing severest harassment. Using a GHQ-30 cutoff over 7, 41 (41%) were judged as hav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during their severest harass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 harassment relating to high risk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ere: content, duration over one month or over, and adversely alteration the victim's workstatus. A large study on Japanese female workers in other professions is urgently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