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索不同术式对多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多开窗潜行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4%,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开窗潜行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术不仅彻底减除了神经根通道上对神经根的压迫因素,而且创伤小,保持了脊椎的稳定。是治疗多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60例椎板切除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较,观察其治愈率与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在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中小窗口开窗使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08年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双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3年,优35例、良10例、可11例、差4例。腰椎间盘再突出1例,椎管内血肿1例,无定位错误、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结论双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联合千山活血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5例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千山活血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联合千山活血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及术后所造成的腰腿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浩 《河北医药》2013,35(15):2284-2286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患者使用Wallis系统植入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与26例单纯使用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比较,术后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VAS和Oswa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多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2组切口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1年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以及1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llis系统植入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好的达到术后稳定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韩进庭  田增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48-2348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由于术前神经根、马尾神经长期受压,术中髓核摘除时脊髓受到刺激,术后麻醉的影响,术区软组织水肿、疼痛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诸多因素导致患者术后便秘。番泻叶用开水浸泡或研成粉末用开水焗服,具有泻热、导泻、通便利水之功效,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便秘,加之有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单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4例术前经SCT或MR1确诊的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结果全部病例得到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疗效评定按照Nakai评级,其中优24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2%。疗效差的1例考虑为术中过度牵拉神经根所致,术后卧床1周后缓解。本组病例未出现椎间隙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单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的治疗优良率、VAS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3个月和术后第6个月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术后第3个月和术后第6个月VAS及直腿抬高试验均明显优于手术治疗前1天,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或扩大椎板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切口小,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少,患者卧床时间短,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等优点,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并与传统手术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卧床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浏阳市集里医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髓核成形术组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性。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确切,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性,但髓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老年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经皮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d腰腿痛VA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LDH疗效显著,相比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更具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47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为对照组,66例患者采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为观察组,治疗后随访1年,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72.3%),观察组复发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观察,从而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采用的椎间孔镜手术方法,无论在创口的长度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的出血量和在术后的恢复时间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所采用的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者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由于其他在腰椎间盘手术方式,应当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实验组采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ED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47个间隙,常规行髓核摘除和神经减压术。结果38例均获得2~1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按Nakai分级,优良率达94.7%。结论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更适合应用于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臭氧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80%,观察组优良率92.5%.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经皮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不良反应少,创伤小,见效快,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康复Macnab标准功能评定无明显差异 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骨理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病人,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整体医疗质量和医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赵猛  马超  韩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92-3594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患者使用Wallis系统植入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并与26例单纯使用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VAS和Oswa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9.3±15.6)ml,多于对照组的(141.3±15.7)ml(t=3.154,P〈0.05);手术时间(121.3±19.3)min长于对照组的(69.4±15.8)min(t=3.256,P〈0.05),两组切口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986,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638、16.327、18.204,均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以及1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2、1.774、1.697,均P〉0.05)。结论Wallis系统植入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好的达到术后稳定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总结分析,提高本症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3月~2009年1月来本院采用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进行回顾分析,对术后近期及中期疗效进行评分,观察和分析术后症状改善率。结果:58例术后近期优良率为96.55%,中期优良率为100%,疗效显著。结论: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显著,椎板间开窗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临床适用广,基层医院较易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