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硬组织替代材料复合方法从机械共混到超微结构自组装的不断发展过程 ,同时阐明了羟基磷灰石在人工硬组织替代材料复合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四种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对三种血浆蛋白的吸附情况,发现材料吸附蛋白的多少是由材料的性质的蛋白质的种类决定的,并有一定规律性。其中生物玻璃陶瓷的吸附最强。钛合金最弱,球蛋白最易被吸附。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及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羟基磷灰石 (HA)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而其涂层材料可作为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羟基磷灰石及其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作综合介绍 ,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细胞外基质修复输尿管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求理想的输尿管替代材料 ,采用生化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材料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并用于替代同种异体输尿管缺损 ,结果表明 ECM很好的促进了缺损组织的再生 ,替代术后 16周再生组织的形态与功能已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异体输尿管细胞外基质是一种理想的输尿管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内外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及抗肿瘤作用,但由于其所复合药物量较大,植入体内骨缺损处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是否影响骨的正常诱导、传导及生长? 目的:建立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成骨模型,进一步分析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体内成骨效应及规律。 方法:分别将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及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兔股骨两干骺端骨缺损模型,定期观察股骨X射线影像,并取材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材料降解和被新骨替代的速度、骨与材料界面的结合情况,材料内部新骨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与周围骨形成组织及骨桥连接较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快,植入4周后X射线片影像及组织切片示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边缘开始逐渐不清,并逐步与动物骨形成骨愈合。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早期8周内局部以抑制组织细胞生长为主,6~12周逐渐有组织结构向材料孔隙内生长且逐渐出现成骨细胞、骨基质及骨细胞,新生骨逐渐生长替代融合,26周左右与周围骨形成骨愈合。说明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早期虽对骨愈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最终仍可自行与周围骨缺损达到骨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改进硬组织切片技术以适应生物陶瓷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方法 探索硬组织切片的厚度、漂片温度、裱片方法、烤片温度和时间的最佳组合,针对阳离子防脱载玻片的使用条件进行反复比较,通过改进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需避免的问题,摸索出阳离子载玻片在硬组织切片裱片中的最佳应用条件,克服了硬组织切片制作技术中标本易破碎、切片易脱落及染色时染料容易吸附的缺点.结果 通过技术探索与改进,生物陶瓷支架材料体内植入后的类骨修复体标本的硬组织切片能保持其杂化后的组织结构与比较完整的材料结构,可进行Masson三色染色、苏木精-伊红(HE)及甲苯胺蓝染色.染色后镜下观察显示支架内杂化生长的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清晰、切片质量好、生物陶瓷支架脱片少.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类骨修复体钙沉积现象完整.结论 改善了传统硬组织切片技术处理生物陶瓷材料时易于破坏组织-材料结构的缺点.改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适应生物陶瓷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复合材料内部增加细胞黏附性较好的高分子材料或同骨组织羟基磷灰石成分相似的无机材料,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化学结构。过去的十几年,产生和发展了许多合成生物降解支架材料的新技术,虽然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在合成支架中时间尚短,但有着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众多优点,目前越发受到学者的重视。目的:以聚乳酸和同种异体骨粉为原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技术合成复合型骨替代生物材料,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首先将同种异体皮质骨粉与聚乳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合成多孔复合型骨生物替代材料。将材料浸提液与成骨细胞系复合培养,体外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情况;通过材料浸提液皮内注射实验和材料肌袋内埋入实验,体内观察动物的致敏、组织炎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大体观察该种复合材料形状、大小、孔隙可控,孔径适中,有较好的硬度,体外实验表明细胞相容性良好,对细胞的增殖无毒副作用;体内实验表明材料植入动物体内未发生致敏反应,组织相容性良好,但无异位成骨作用。说明制备的新型复合骨组织生物材料在细胞学和生物相容性检测上可以满足组织工程支架和骨组织替代的要求,该种合成技术及多孔生物材料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之一,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骨诱导性与治疗功能的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用于人体骨组织的缺失的修复,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结果通过制备性能优良的羟基磷灰石粉体,结合纳米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将不同材料通过合适的方法组合成羟摹磷灰石人工骨,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性能。结论从临床角度,综合了国内外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之一,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骨诱导性与治疗功能的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用于人体骨组织的缺失的修复,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结果通过制备性能优良的羟基磷灰石粉体,结合纳米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将不同材料通过合适的方法组合成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性能.结论从临床角度,综合了国内外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钛金属材料表面微观形态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个世纪以来,科研人员有目的地探索钛金属材料所具备的生物和理化性能及其植入机体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金属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在替代与修补人体硬组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钛及钛合金又因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受到特别重视,已被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物硬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质对于预防和治疗骨科和口腔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质,研究这些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质可以为工程材料的设计提供解决方案。与工程材料不同,生物材料的力学研究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来准确描述其力学性质。本文针对生物硬组织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包括生物硬组织材料的常规力学实验方法、断裂力学和压痕测试技术,以及微观和宏观力学数值模拟技术。  相似文献   

12.
磷酸钙陶瓷的理化性能与宿主组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钙陶瓷如磷酸三钙 (TCP)和羟基磷灰石 (HA)是常用人工骨替代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能 ,因而能与宿主组织发生不同的反应。多孔性、骨传导性、生物相容性均是研制人工骨替代材料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磷酸钙陶瓷的理化性能与宿主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磷酸钙陶瓷的理化性能与宿主组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酸钙陶瓷如磷酸三钙(TCP)和羟基磷灰石(HA)是常用人工骨替代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能,因而能与宿主组织发生不同的反应。多孔性、骨传导性、生物相容性均是研制人工骨替代材料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介绍了磷酸钙陶瓷的理化性能与宿主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和胶原(Col)为主要原料制备PVA-Cs—Col复合支架,并研究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把聚乙烯醇、壳聚糖和胶原按一定配比复合,测定复合材料的含水率、膨胀率和力学性能,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横截面的组织形态。结果 不同分子量PVA与不同质量的cs和Col复合,得到的复合支架材料湿态抗张强度为5.70MPa,含水率在60.15%-72.50%,膨胀率在185.33%~317.57%。不同配比的复合支架具有不同的内部组织形态结构。结论 PVA—Cs—Col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和适宜的膨胀率,内部孔洞丰富,Cs:PVA:Col的质量比为30:15:0.20时,复合支架综合性能较佳,适合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15):I0001-I0001
1期刊关注来自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多种生物材料:组织工程骨材料,组织工程软骨材料,组织工程血管材料,组织工程神经材料,药物控释材料,纳米生物材料,膜生物材料,复合支架材料,可降解吸收材料,细胞外基质材料,抗菌抗病毒材料……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生物可降解植入物不仅可重建骨缺损部位,而且随着材料的逐步降解,新生骨组织可完全替代移植材料,填充骨缺损处。目的:总结生物降解材料复合成骨因子在骨科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可降解材料,成骨因子,细胞活性因子,骨组织工程;Biodegradable materials,factors,cell active factor,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CNKI数据库2000至2015年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生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机械强度较差;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械强度较天然高分子材料高,但容易造成局部酸性物质堆积,产生局部炎症反应。将生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与成骨因子复合,可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与骨诱导能力,但将其作为骨修复材料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社长的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14):I0002-I000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关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生物材料1期刊关注来自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多种生物材料:组织工程骨材料,组织工程软骨材料,组织工程血管材料,组织工程神经材料,药物控释材料,纳米生物材料,膜生物材料,复合支架材料,可降解吸收材料,细胞外基质材料,抗菌抗病毒材料....  相似文献   

18.
医用复合生物陶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因肿瘤及损伤等原因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的缺损的修复越来越重视。由于自体组织移植作为修复材料的来源受到限制,并存在弊端,许多材料学家与医学工作者相结合把目光集中到各种人工材料上,可吸收的人工材料前段时间研究颇热,但是由于材料吸收速度与人体组织修复之间的时间差异等各种问题而使对其的研究受到了限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的人体生物陶瓷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陶瓷的脆性始终限制了陶瓷的临床应用。最近,增韧陶瓷及纳米陶瓷材料的研究正进一步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科学家预言:“纳米技术是改善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纳米级复合生物陶瓷的各种生物力学性能更加符合人体硬组织的要求。这给生物陶瓷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几年,随着大量生物技术替代材料的应用,盆底缺陷修复和重建有了较大进步,替代材料补片是重要的盆底组织替代物,能够替代薄弱受损的盆底筋膜组织,在盆底重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探讨盆底重建生物材料补片在女性盆底重建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盆底功能障碍、盆底重建以及补片植入物材料应用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reconstruction of whole pelvic floor,mesh,synthetic mesh implants",中文检索词为"补片,生物材料补片,替代材料,盆底重建"。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5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17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盆腔器官膨出。盆腔脏器膨出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致。传统的手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目前用于盆底修复及重建的替代材料,大致包括生物材料补片、人工合成材料补片两类,其中生物材料补片分为3种:自身替代材料,同种替代材料,异种替代材料。由于它们能替代薄弱受损的盆底筋膜组织,是重要的盆底组织替代材料,在盆底重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补片进行盆底重建,真正完成解剖结构的恢复从而达到功能的恢复,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患者耐受性好,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大量的临床实验和进一步观察。对不同脱垂部位患者均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是值得推广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水凝胶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高弹性材料。本文介绍了聚乙烯醇水凝胶的成型方法,复合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对聚乙烯醇水凝胶作为替代材料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