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靛玉红对膀胱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持续传代培养已加有不同浓度靛玉红的膀胱癌细胞株30d,记录各组各代细胞的增殖周期;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靛玉红对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的靛玉红均能抑制细胞株生长,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靛玉红能够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株增殖,且具有量效关系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靛玉红能否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动物神经学行为。方法选用300~350 g大鼠,枕骨大孔二次注射尾动脉血建立SAH。实验分为6个组,假手术组(n=6),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6),SAH组,腹腔注射靛玉红3 mg/kg组,10 mg/kg组及30 mg/kg组,每天注射一次,一周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和取前额叶皮质组织检测Rb、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组中磷酸化Rb水平和Cyclin E表达均增加,Caspase-3激活,靛玉红处理使磷酸化Rb水平和Capase-3活性均降低。神经病学评分:假手术组17±2;生理盐水组16±2.1,SAH为6±1.5,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靛玉红3,10,30 mg/kg组分别为6±1.3,9±1,12±1.3,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单体靛玉红能有效改善SAH引起的动物神经病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和鉴定脐带间充质细胞(UMC)来源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作为Sox2、KIf4、Oct4、c—Myc基因转移载体,将UMC细胞编程为iPS细胞。应用RT-PCR检测细胞基因表达量,鉴定外源编程基因是否整合到iPS细胞核内,分析细胞核型,对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体内分化畸胎瘤和体外分化拟胚体实验,对建立的iPS细胞进行鉴定。结果(1)iPS细胞形态学上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2)iPS与ES细胞内源多能基因(Nanog、Oct-4、Rexl、Sox-2)表达谱相类似,外源编程基因(Sox-2、KIf4、Oct-4、c—Myc)表达发生沉默。(3)外源编程基因已被插入到iPS细胞核内。(4)iPS细胞核型正常,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表达Es细胞特异性膜蛋白(SSEA3、SSEA4),质蛋白(TRA-1-60、TRA-1—81),核蛋白(Nanog)。(5)iPS细胞在体内能分化为畸胎瘤,在体外能分化为拟胚体。结论iPS细胞类似于Es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自制板蓝根免煎颗粒中靛玉红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甲醇∶氯仿(85∶15)(加0.1%三乙氨,醋酸调至中性),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90nm,柱温:25℃。结果方法学考察合格,准确测定出自制板蓝根免煎颗粒中靛玉红含量。结论本法快速准确,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瓜子金合剂中靛玉红的含量.方法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 靛玉红含量在0.00307~0.0154mg/mL线性范围内,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0%,RSD=2.03%(n=6).结论 实验表明,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HeLa细胞Notch1、Notch2、Jagged1、Bcl-2、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对HeL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加,Notch1、Notch2、Bcl-2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Bax 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Bcl-2/Bax亦逐渐减小,Jagged1mRNA无明显变化。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Notch信号途径改变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HeLa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苏丹红Ⅰ单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苏丹红Ⅰ结构类似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偶联,作为免疫原和包被原,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苏丹红Ⅰ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用常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一株分泌抗苏丹红Ⅰ单克隆抗体细胞株Sum ab-1,其染色体数为86-90,腹水效价为:0.8×104。结论:通过合成结构类似物的方法,成功制备单克隆抗体,能够明显抑制苏丹红Ⅰ。  相似文献   

8.
异靛甲(靛川)是我国80年代首创的一种抗肿瘤新药,此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靛玉红中精炼出的第三代衍生物,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我院自1985年5月至1987年6月用该药治疗5例慢粒病人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及骨髓象确诊为慢粒,均单独采用靛川治疗观察,按全国靛Ⅲ治疗慢粒协作组统一观察项目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W626细胞Snail、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W626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S-398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MTT法测定NS-398药物的浓度对SW62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NS-398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株SW626的Snail以及MMP-2的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在蛋白水平定性检测Snail以及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测定结果显示:NS-398对SW62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NS-398可使人卵巢癌细胞株SW626Snail蛋白和MMP-2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各实验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SW626的Snail蛋白和MMP-2表达,使Snail以及MMP-2表达下调,这可能是其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SW626肿瘤细胞侵袭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丁酸对结肠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膳食纤维在结肠中的酵解产物丁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经不同浓度(2、3、4、7和10 mmol/L)丁酸处理后,在不同时段(6、24、48和72 h)收集细胞,分别用四唑蓝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的增殖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以及用电镜观察其形态学改变.结果:随着培养液中丁酸浓度的不断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SW1116细胞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最高抑制率达59.19%.同时G1期细胞明显增多,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而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最高达30.62%,电镜观察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丁酸既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又能诱导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龙兴震  张信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945-4947,4952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体外抑制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株RD(RD细胞株)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RD细胞株,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DNA含量及凋亡率. [结果]4~8 μmol/L hs2O3能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RD细胞株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在流式细胞仪DNA线条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低浓度As2O3(<2μmol/L)则有轻微促增殖作用,细胞周期向S期和G2/M期集中,G0/G1期细胞减少. [结论]As2O3浓度≥4μmol/L时,可明显抑制RD细胞株的生长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靶向CDC42基因的小于扰RNA分子(siRNA)并检测其对CDC42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方法针对CDC42基因的不同区域设计4条siRNA分子,体外转录法合成siRNA分子,将siRNA与CDC4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Westemblot法测定cDc42蛋白含量。结果合成了siR1、siR2、siR3、siR4共4条siRNA分子,siR3对CDC42基因表达的抑制率为95%,siR1、siR2以及siR4对CDC4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siR3对HEK293T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体外转录法制备的siR3分子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CDC42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能否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hTERT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2个针对hTERT基因表达短发夹状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shRNA-hTERT)并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通过RT-PCR检测该基因mRNA,Western blot蛋白质检测,端粒酶活性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等方法检测RNAi效果,从中筛选出基因沉默效果好的靶位点.结果 转染乳腺癌细胞后,pshRNA - hTERT1,2质粒均能抑制hTERT基因表达,mRNA表达分别下调了54.6%,55.2% 蛋白表达分别下调46.6%,47.8%.端粒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对乳腺癌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明显减少,G1/G0期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RNAi在体外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中hTERT基因的表达和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检测PSCA和Oct-4蛋白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Oct-4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纤维囊性乳腺病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PSCA和Oct-4蛋白的表达。结果PSCA和Oct-4蛋白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中PSCA和Oct-4蛋白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2种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中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未见明显差异;PSCA和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高表达PSCA和Oct-4蛋白的细胞可能是“癌干细胞”,可能主要参与乳腺癌的发生,检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中PSCA和/或Oct-4蛋白的表达水平对预防和早期发现乳腺癌可能有较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膀胱癌EJ细胞凋亡的可能性,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膀胱癌EJ细胞,以不同浓度ATRA处理后,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cl-2 mRNA表达.结果 ATRA能显著抑制EJ细胞的生长,并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细胞的凋亡率随着ATRA浓度的增大而增高;ATRA作用后bcl-2 mRNA表达随着ATRA浓度的增大而降低;caspase-3基因的活性随着ATRA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结论 ATRA对人膀胱癌EJ细胞生长的抑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TRA通过抑制bcl-2 mRNA表达,激活caspase-3基因而诱导凋亡,这为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分析、检测、研究并阐述了中药板蓝根的主要药用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剂量与用法、临床体会及不良反应等。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药板蓝根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药用成分包括靛苷、靛蓝、靛玉红、菘蓝苷、尿苷及次黄嘌呤等等,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中药板蓝根所具有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解热、抗炎作用、增强免疫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等,临床可用于治疗腮腺炎、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性疾病,甚至癌症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氟尿嘧啶(5-FU)在体外对生长激素受体(GHR) 不同表达状态人胃癌细胞株的影响. 方法: 选用GHR高表达的SGC-7901和GHR低表达的MKN-45胃癌细胞株.每种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5-FU处理组、rhGH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采用四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rhGH及其与5-FU合用,对人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凋亡、细胞周期和增殖指数(PI)等的影响. 结果: SGC-7901细胞株:与空白对照组比,各浓度rhGH组的生长率、G2/M期比例和PI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5-FU处理组比, 各浓度rhGH+5-FU组的G2/M期比例和PI显著升高,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MKN-45细胞株:不同浓度rhGH对该细胞株的分裂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联合处理组与5-FU处理组间的细胞抑制率、凋亡率和PI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rhGH在体外能促进高表达GHR的胃癌细胞增殖,减弱5-FU的抗癌作用,但对低表达GHR的胃癌细胞无明显影响,也不能明显干扰5-FU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人肝癌传代细胞株SMMC7721和人肺癌传代细胞株D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SEB对人肝癌传代细胞株SMMC7721和人肺癌传代细胞株D6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应用不同浓度的SEB3d后,对SMMC7721细胞和D6细胞的增殖均产生抑制作用;5、10、20ng/ml的SEB均能抑制SMMC7721细胞和D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的程度与SEB的浓度、作用时间有关.结论葡萄球菌肠毒素B对人肝癌传代细胞株SMMC7721和人肺癌传代细胞株D6能产生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两种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 2 ,6 -二氯酚靛酚法与 2 ,4 -二硝基苯肼法测定蔬菜和水果及尿液中抗坏血酸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蔬菜和水果样品 ,及扬州医学院大学生和市某幼儿园儿童 3h尿总量 ,收集前受试者排空小便后 ,口服 5 0 0 m g维生素C片剂 ,饮水 4 0 0 ml。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测定样品中维生素 C。结果 :在冬瓜和黄瓜中 ,两种方法所测维生素 C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在黄豆芽和绿豆芽中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尿样中的维生素 C,2 ,6 -二氯酚靛酚法所测定结果明显高于 2 ,4 -二硝基苯肼法 ,两者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其回归方程为 Y=- 14 .5 7 0 .5 2 9X。结论 :当用 2 ,6 -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绿豆和黄豆芽中的维生素 C时 ,其误差较大。但对于尿中维生素 C,如果使用 2 ,6 -二氯酚靛酚法 ,则须用回归方程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苦参碱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苦参碱(1.5mg/ml、0.75mg/ml、0.375mg/ml、0.1875mg/ml)作用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苦参碱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抑制率从18.7%到86.4%。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SGC7901存活细胞显著减少,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