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启煜 《药品评价》2010,7(3):37-40
1921年,Best和Banting分离出胰岛素,从此开始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随后,药用胰岛素经历了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飞跃: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再到胰岛素类似物。目前,各种各样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广泛应用,已经使胰岛素治疗从单纯的延长生命衍变为一种颇具艺术技巧的治疗手段。内分泌医生不但要会用胰岛素,更要懂得如何针对患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向医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治疗糖尿病什么药最有效,最好的药有哪些?”我的回答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是胰岛素,最好的药是胰岛素,副作用最小的药是胰岛素,效价比最高的药还是胰岛素。其对肝、肾、胃影响最小,能使患者的病情获得最好的控制,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另外,胰岛素治疗比较方便,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治疗剂量,患者便可在家自己注射胰岛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向214例门诊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进行调查。结果经调查的214例患者中,影响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不足:对注射胰岛素感到不方便,嫌注射胰岛素要受皮肉之苦,认为注射胰岛素治疗费用高,认为注射胰岛素治疗会成瘾等方面。结论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不足、对注射胰岛素感到不方便和要受皮肉之苦、治疗费用高、治疗会成瘾、对疾病认识程度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赖谷胰岛素(glulisine)是一新型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与正规人胰岛素(RHI)相比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能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用于1型或2型糖尿病的治疗,并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餐前应用对于控制餐后2h血糖效果优于RHI,并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并发症风险;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本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3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观察组采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的效果要比预混胰岛素的效果要好,对患者体重影响小,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分为31例治疗组与45例对照组,并与26例2型糖尿病组相比。三组应用格列齐特或格列吡嗪降糖,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0.5g,3次/d,治疗组与对照组用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降压。治疗2个月后作胰岛素及C肽兴奋试验,测胰岛素,C肽浓度。空腹血糖、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C肽及胰岛素面积。治疗前后测体重指数。结果:对照组的胰岛素,C肽浓度及面积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上升非常显著,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5.17%;治疗组的C肽及胰岛素面积上升显著,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11.31%,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上升,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指数下降显著。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地特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及临床评价。地特胰岛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与其他长效胰岛素相比,由于其药物分子之间的牢固结合及药物分子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从而延长了其进入循环和产生作用的时间,此作用特点使其降低血糖作用平稳而持久;与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率特别是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和增加体重的几率较低,可用于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血糖控制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延兵 《药品评价》2023,(12):1431-1434
治疗依从性差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起始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注射次数有助于提高依从性。对于已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依柯胰岛素(insulin icodec)为代表的胰岛素周制剂提供了注射次数更少的治疗方案。现介绍依柯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并基于依柯胰岛素的两项Ⅲa期临床研究(ONWARDS 2和4)的结果,探讨在已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转换为依柯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药品评价》2010,(23):35-35
从口服药改为胰岛素治疗的治疗方案、制剂剂型和剂量,依据患者糖尿病病情以及医务人员对各种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特性的了解而定,没有统一的固定公式。常用的有:①多次短效、速效胰岛素注射方案,多为每日3次,餐前皮下注射,餐前注射时间根据胰岛素性质而定;②三餐前短效(或速效)加睡前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方案;③预混胰岛素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强化治疗仍然是目前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如果加用甘精胰岛素就能更有效地控制全天的血糖波动,预防和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作者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导致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EIA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24周临床转归情况。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8年6月诊断的使用胰岛素治疗后出现EIAS的患者16例。经调整药物治疗后于第12周、24周随访,观察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抗体(IA)等变化的情况。结果16例EIAS患者FINS及2hINS均明显升高,存在胰岛素、C肽分离现象,IA均为阳性。经停用胰岛素或更换胰岛素剂型后12周,所有患者FINS、2hINS均明显下降,2例患者胰岛素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第24周,12例患者胰岛素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9例患者IA转为阴性,无低血糖发生。结论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血糖波动大、难以控制时,应检测胰岛素水平和IA,避免EIAS的漏诊或误诊;多数EIAS患者在停用胰岛素或更换剂型24周内胰岛素水平可明显下降,而IA转阴时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2.
徐峥  路敏  周颖  崔一民 《中国药房》2014,(6):539-540
目的:探讨胰岛素脱敏治疗的方法,为临床处理胰岛素过敏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胰岛素过敏病例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脱敏治疗过程。结果:该患者经过CSII胰岛素脱敏治疗后,注射胰岛素部位未出现明显的红肿、瘙痒等不适,遂开始正常强化胰岛素治疗。结论:目前仍有少数患者对胰岛素过敏;CSII序贯脱敏治疗具有操作方便、计量精准易控制等优势,且CSII为一种长期脱敏过程,有助于提高脱敏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的出现挽救了成千上万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胰岛素是治疗、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重要药物,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胰岛素的过敏反应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口服磺脲类药物失效胰岛素治疗措施的优与劣。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分三种方案实施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对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影响。结果三种胰岛素治疗措施均使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但组间有差异,对糖化血红蛋白每日1次应用胰岛素治疗影响较小,无统计学意义,对体重指数每日3次胰岛素应用使其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越早越好,胰岛素的应用应根据患者血糖情况、治疗目的和患者的顺应性,要采取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苏青 《家庭用药》2008,(3):18-19
要正确使用胰岛索,首先要了解胰岛素的剂型。同其他药物不一样,胰岛素有很多种剂型。根据来源的不同,胰岛索可分为主类:动物胰岛素(包括牛胰岛素和猪胰岛素)、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四类:速效胰岛素(也称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相似文献   

16.
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高血糖状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对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进行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血糖达标情况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后,30例伴有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能迅速平稳达标,夜间无明显低血糖事件。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17.
孙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150-151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收治的PCOS患者60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情况分为A组(非胰岛素抵抗)、B组(胰岛素抵抗)各30例,A组对症进行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比较治疗后2组性激素水平、血脂及BMI水平。结果性激素水平上,2组E2、FS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的LH水平则明显低于A组(P〈0.05);血脂及BMI水平上,2组在TC、LDL-C上差异不大,但A组的TG、HDL-C水平明显高于B组,BMI水平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和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性激素、血脂水平、BMI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对胰岛素抵抗患者要进行积极的降糖、降胰岛素水平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并比较应用甘精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及C肽(C-P)水平.方法 T2DM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甘精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和地特组(地特胰岛素联合OAD),依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及OAD剂量,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清胰岛素及C-P浓度,计算全天胰岛素用量.结果 试验前2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2 hPG、病程、空腹血清胰岛素及C-P浓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 hPG较治疗前下降(P<0.0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0.01),但地特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甘精组(P<0.01);2组血清C-P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T2DM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且应用地特胰岛素者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前者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后者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结果 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下降更显著,低血糖发生机率小.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妊娠糖尿病的82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治疗后的FPG、2hPG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且治疗安全性更高,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