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不少患者因反复急性加重而并发呼吸衰竭。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的推出为其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2002年9月~2003年8月,我们对18例COPD急性发作期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行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并用呼吸机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最后抢救措施之一。当气管插管并用呼吸机治疗后容易产生肺部感染、肺气压伤等严重并发症,此外在治疗过程中给人力、物力会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尽量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我们于1995年以来对17例COPD呼吸衰竭患作了早期停机拔管序贯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和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相关系统性自身免疫病(SA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89年至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2例HCV慢性感染相关SA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在发现慢性HCV感染后发生SAD,其中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冷球蛋白血症、1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1例结节性多动脉炎(PAN)、1例系统性硬化(SSc)、1例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多发性肌炎(PM)、1例皮肌炎(DM)。男女比例为1:11,发现慢性HCV感染时平均年龄为39.8岁(18~62岁),SAD平均发病年龄为41.5岁(23~62岁)。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应SAD的分类标准,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血液系统受累(83.3%)和皮肤受累(66.7%),最常见实验室检查特征为抗核抗体(ANA)阳性(83.3%),红细胞沉降率增快(83.3%)和低补体血症(75.0%)。对5例SLE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一般SLE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此外,12例伴发SAD的慢性HCV感染者中,11例(91.7%)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正常,ALT正常率显著高于慢性HCV感染患者的平均水平(P<0.01)。SAD的治疗,除1例患者拒绝治疗自行出院外,其余11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均可有效控制SAD。慢性HCV感染的治疗,1例治疗前ALT水平升高患者拒绝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剩余11例ALT水平正常患者中3例接受治疗,其中1例由于干扰素使用后白细胞数下降而停用,余2例均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例患者中,有2例因SAD活动再次入院治疗;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9例患者有3例因SAD活动再次入院(P>0.05)。结论 HCV慢性感染相关的SAD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上与未合并HCV慢性感染时相比无差异,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仍安全有效。出现SAD的HCV慢性感染患者的肝炎表现较轻微,ALT大多处于正常范围,是否使用抗病毒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4.
2011年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球倡议(GOLD)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多的修订,为COPD的诊断、治疗带来新思路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COPD急性加重(AECOPD).AECOPD是指患者以呼吸系统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临床事件,其症状变化程度超过日常变异范围并导致药物治疗方案改变.AECOPD是COPD疾病病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性加重可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使症状加重、肺功能恶化,需数周才能恢复,加速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率,特别在住院患者中,与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AECOPD对于减轻COPD负担至关重要[1].  相似文献   

5.
COPD急性期血清IL-8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清IL-8浓度变化及急性发作期肺功能损害。方法29例次COPD患者因下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发作期做血清IL-8浓度及肺通气功能测定,记录FEV1值FEV1预计值%,治疗后再次复查上述指标,采用治疗前后比较方法。结果COPD急性期血清IL-8浓度较缓解期明显增高(P<0.01),FEV1改善值1级与2、3级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IL-8浓度测定可能在COPD的病情,治疗效果,预后判断是良好指标,COPD早期气道可逆成分大,部分与支气管哮喘差别,倡导COPD早期防治关键对COPD高危人群肺功能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发病率不断增高,该类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COPD合并IP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及选择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经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1例经肺穿刺活检证实,9例经痰细胞学证实,7例经淋巴结活检证实,5例胸腔积液病理学证实。所有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制剂治疗,其中手术治疗6例,存活5例(83.3%),化疗和(或)放疗30例,存活7例(23.3%),两者存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COPD患者合并肺癌的症状无特异性,早期确诊率低。COPD患者伴胸痛、血痰、胸腔积液、进行性消瘦应警惕合并肺癌的可能;行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或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对COPD合并肺癌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手术可作为COPD合并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次是放疗或是化疗。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诊断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20例肺结核患者(COPD组与非COP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非COPD组相比,COPD组在症状、客观检查方面存在差异,肺部影像学检查能提高COPD伴肺结核诊断率,伴COPD并不影响肺结核疗效.结论 COPD合并肺结核其诊断并无特异性方法,肺部影像学检查阳性率最高.如早期诊断,合理的综合治疗,则COPD并不影响肺结核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SAD)分拣蛋白相关受体L1(SORL1)基因突变与mRNA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SAD患者55例(SAD组),另选健康体检者15例(对照组),取外周血进行SORL1基因mRNA水平检测以及全长cDNA测序分析,并将基因突变与未突变SORL1基因mRN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AD组有8例出现不同位点的SORL1基因突变,其发生概率为1 4.5%,较为常见的突变位点为2650以及2850碱基序列,而对照组未检测到SORL1基因突变。SAD组SORL1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D组SORL1基因突变患者与未突变患者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RL1基因突变可能参与SAD的发生;SORL1基因突变与SORL1基因mR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7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特点。方法对我科近3年收治的COPD合并肺结核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COPD合并肺结核症状,体征,影像学,辅助检查不典型,规则治疗后大部分好转。结论临床不少见,COPD合并肺结核,需引起重视,早期诊断,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一大致死及致残性高的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特异性的血清标记物,作为COPD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为一种可能的COPD的新型特异性的标记物.该篇就其基本结构、功能及与COPD相关性作一综述,探讨SP-D在COPD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比例辅助通气(PAV)是Younes于1992年提出,应用PA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时,不仅能缓解人机对抗,还可减少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的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无创正压通气(NIPPV)模式,广泛用于治疗COPD及其他疾病。我们的研究根据机械通气波形的变化,比较PAV与BiPAP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呼吸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动脉压力反射受损后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动脉压力反射(ABR)功能下降加重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去窦弓神经(SAD)大鼠作为ABR受损的动物模型。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AD及对照的假手术组大鼠24小时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BPV)及心率波动性(HRV)。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测定采用放免法。结果 SAD术后1周,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术后18周的慢性SAD大鼠。SAD术后18周,24小时平均SBP、DBP及HR与假手术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24小时SBPV、DB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SAD术后1周,血浆AVP含量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升高;至术后18周时,未接受应激的SAD大鼠与假手术大鼠的AVP含量相比无显著差异,慢性应激刺激状态下的SAD大鼠的血浆AV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及未接受应激刺激的SAD大鼠。结论 ABR功能受损的慢性期平均血压无升高,但BPV升高,慢性应激可致AVP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愈后,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03年7月31日至2010年7月30日期间该院COPD合并DM 2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单纯COPD、DM进行比较。结果 COPD合并DM呈逐年递增趋势,60岁以上患病率高于60岁以下,性别无差异;以感染诱发COPD急性加重252例,占95.45%,感染两种以上致病菌的发生率COPD合并DM组高于单纯COPD组;COPD合并DM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单纯COPD组,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和肺心病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COPD合并DM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高于DM组;COPD合并DM组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比率高于DM组,而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比率低于DM组;COPD合并DM组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的时间长于单纯COPD组。结论 COPD合并DM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COPD与DM之间相互影响,两病并存时病情重、治疗困难且治疗周期长,因此及早认识两病并存、早期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无创通气(BiPAP)无需气管插管,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近3年来,我们对26例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BiPAP,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舒张剂的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主要是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的吸入。作者在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对33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早期患者联合吸入特布他林(喘康速)、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拣蛋白相关受体L1(sortilin-related receptor 1,SORL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晚发散发性AD(SAD)患者40例为SAD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例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设计硫化测序PCR引物以及甲基化特异性PCR引物,进行PCR扩增以及测序分析。结果对照组3例和SAD组3例经硫化修饰以及PCR扩增,对照组SORL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1.5%、1.0%、1.0%,SAD组SORL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74.0%、70.5%、73.0%。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结果显示,SORL1基因在8例健康人中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在40例SAD患者中其甲基化阳性例数为21例,甲基化阳性率为52.5%(P<0.05)。结论 SORL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SAD的发生,为疾病的早期监测提供可能的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病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COPD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表现,对COPD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许多文献提示COPD与肺结核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一种疾病的发生都有助于另一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迟发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外周血SORL1 mRNA的表达,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迟发SAD患者23例(SAD组),根据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临床诊断标准为迟发SAD,另选健康体检者12例(对照组)。分离2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SORL1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mRNA含量比值作为评价SORL1 mRNA表达水平的指标,并计算出待测样本中SORL1 mRNA表达的准确含量。结果 SAD组外周血SORL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0.33 vs 0.39±0.29,P0.01),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汉族人外周血SORL1 mRNA表达水平与迟发SAD密切相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外周血SORL1 mRNA表达,对迟发SAD早期诊断可起到辅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OPD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为COPD中的肺癌高危人群筛查提供思路,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5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COPD合并肺癌组)和同期住院的189例单纯COPD患者(COPD组)。 结果COPD合并肺癌组≥60岁患者比例、吸烟患者比例、吸烟指数≥400年支患者比例、男性患者比例均高于COPD组(均为P<0.05);与COPD组相比,COPD合并肺癌组咯血、胸痛、胸腔积液、乏力、体重减轻发生率均显著增加;COPD合并肺癌组动脉血pH、FEV1、GOLD分级≤Ⅱ级患者比例高于COPD组(P<0.05);COPD合并肺癌组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FDP)、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COPD组(均为P<0.05);COPD合并肺癌确诊方式以气管镜活检为主,病变部位以右肺为主,肿瘤解剖学位置以中央型肺癌为主,病理类型男性以鳞癌为主,女性以腺癌为主,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初次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发生转移;COPD组患者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COPD合并肺癌组(P<0.05);吸烟、EO升高和FIB含量增高是COPD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吸入ICS治疗是其保护性因素。 结论COPD患者应该坚持规律吸入ICS治疗;当COPD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出现咯血、胸痛、胸腔积液、乏力、体重减轻等情况和/或无其他原因PLT、EO、凝血指标、CRP升高时,需要警惕合并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