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挖掘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探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辨证分型及选用规律。方法:收集近20年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文献,筛选得到文献145篇,病例数共11355例,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性肥胖针刺辨证分型主要以气滞类为主,其中肝郁气滞为主要证型;其次为脾虚类,脾虚湿盛为主要证型。针刺治疗选穴以五腧穴中合穴、手足阳明经募穴以及交会穴为主,使用频次方面五腧穴为360次,其中合穴占70.27%;募穴为308次,其中胃经募穴及大、小肠经募穴依次占32.46%、34.09%、25.97%;交会穴为207次。具体选穴以足三里、三阴交、天枢、中脘为主穴,其中三阴交占50.72%,关元占38.64%。结论:肝郁气滞证为单纯性肥胖人群主要证型;针刺治疗原则以"辨病为主,辨证为辅",从脾胃论治,同时兼顾疏肝理气、调畅气机;选穴原则以特定穴(合穴、募穴、交会穴)为主,再按证型配穴,方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雷云霞 《新中医》2005,37(10):10-11
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原则,健脾为主,兼顾他法。临床治疗注意时时顾护胃气;健脾不忘疏肝;重视中焦气机升降;选药精当,一药多用。选方用药灵活化裁,注重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3.
老年抑郁症是指在老年期以持久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伴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脑髓与脏腑之气不相接续,其病性为本虚标实。现代临床辨证分型多样,然而从脏腑论治方面着手以治肝为主,治法方面皆可理气解郁、畅达神机、怡情怡性。考虑到老年人五脏渐虚和肝为至阴之脏的特点,治疗以柔为主,兼而疏之,调其气机,缓肝刚烈,勿耗阴血,协以调理兼证以愉悦郁解。  相似文献   

4.
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病机总属阳盛阴虚,阴阳不交。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不寐之主要病机多为气机不畅,阴阳不交,于睿教授从调畅气机之角度论治不寐,选取黄元御之下气汤,以调畅脏腑气机升降为治疗原则,辨证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3):376-377
目的:研究宋代方书论治健忘症的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药治疗健忘症予以借鉴。方法:通过查阅宋代具有影响力的方书著作,选择了其中有明确针对"健忘"或"益智"主题论述的方剂著作,从理、法、方、药的角度分析,探讨研究宋代方书治疗健忘症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宋代方书论治健忘症病位多在心,病机多为心气虚、心神失养;辨证以心为主,心肾同治,佐以健脾;常用方剂为开心散,剂型以丸剂和散剂为主;常用药物以补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6.
"双心"疾病在临床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姚祖培教授辨证治疗"双心"疾病,善于从肝入手,重视调畅气机,以调肝舒心为大法,兼顾脏腑盛衰,标本同治,从而达到"双心"安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失眠从肝论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心发 《四川中医》2008,26(2):30-31
在中医脏腑理论指导下,失眠从肝论治.临床辨证立法用药以治肝为主,兼顾调理其他脏腑.当以清肝、疏肝、养肝、平肝立法.  相似文献   

8.
耳鸣为肾虚证,以虚为主,又兼夹实邪,多脏同患致病。阮士怡教授治耳鸣不局限于肾虚,既注重肾、肝、心三脏精血亏虚之本虚,同时辨证不忘胆火、痰热、瘀血等之标实,标本兼顾,心、肾、肝、胆脏腑同调,多以滋补心、肝、肾之阴治本,兼顾清热化痰逐瘀治标,辨证施治、多脏同调,临床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朱莹教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经验.朱教授治疗失眠常从脾胃入手,其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司升降,若脾胃和则气机畅、浊气降,气血调和而神有所养,心肾相交,营卫阴阳调和则寐安.临证治疗以健运脾胃为主,喜以四君子汤为基础,但不拘泥于一方,注重整体辨证,个体化治疗,用药灵活,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咳嗽在临床越发受到重视,中医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扶正祛邪,调节阴阳,以治肺为主,兼顾肝、心、脾、肾,从整体论治,体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众医家虽从不同角度辨证论治,但万变不离其宗,总的治疗原则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1.
焦洋  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2012,32(7):732-733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治疗神志性疾病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疗效.现代医学认为,癔症的病因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精神因素[1]在癔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癔症性瘫痪是癔症诸多症状之一.中医认为癔症性瘫痪属于情志疾病,病因病理总以情志所伤、脏气郁结、气机紊乱、阴阳失调、心失所主为主.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各异.因本病症状繁杂,临床辨证类型也较多,故历代治疗立法各异,笔者在治疗本病上主要以心窍闭阻,心神郁逆论治,以醒脑开窍为法则,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为主结合中药治疗再加上暗示疗法.现就其中1例癔症性瘫痪病例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咳嗽属于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西医以病因治疗为主,效果不理想。本病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如单纯从肺论治效果亦不理想。提桂香教授以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认为气机不利是难治性咳嗽久治不愈的关键所在,而肺气气机不利、宣发肃降失常与多脏腑关系密切,治疗主张从肺论治外,需兼顾调节肝、肾、脾胃、大肠等脏腑气机,提出脾胃健运、肺卫得充,左升右降、调肝泻肺,主根相合、权衡肺肾,肺肠同调、咳嗽易止等治疗思路及策略,其思路灵活常获奇效。  相似文献   

13.
周士强 《光明中医》2022,37(1):142-144
目的 此文主要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及四逆散组方特点,阐述临床治疗脑鸣的心得体会.方法 总结四逆散加减治疗脑鸣的临证经验,并结合脑鸣气机升降失常基本病理过程,进一步探讨脑鸣的临床论治.结果 结合气机升降理论可以充分阐述四逆散治疗脑鸣的内在机制,值得探讨研究.结论 脑鸣临床论治多以肾虚脑髓不足为主,但须认识到气血精津液之间转化的客观规律则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机升降失常是脑鸣发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大量临床实践亦表明,四逆散加减临床可有效治疗多种难治性脑鸣.因此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脑鸣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大夫诊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儿童过敏性紫癜属中医之"肌衄",历代医家治疗多从湿、热、瘀、虚等论治,导师根据小儿"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从肺脾胃论治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从肺论治以疏风清热、滋养肺阴兼清肺中伏火为基本治疗原则,佐加凉血解毒活血之品,用于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从脾胃论治以升清降浊、运脾理气为基本治法,注重辛开苦降调理中焦气机,尤宜于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15.
胃痞病是脾胃病科较常见的病证,多由胃肠道本身的病变引起,其治疗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1])。温艳东教授继承周文泉教授"调整为主、以致中和"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宗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气机升降平衡,结合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病,辨体论治,调理脏腑,灵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河北中医》2021,43(3)
殷岫绮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肾虚,与心、脾关系密切,且多有兼症。临床治疗以补肾为主,注重周期,注重兼症,并配合针刺治疗。方药多根据月经周期变化应用归芍地黄汤、自拟紫萸调经方分期论治,临床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张培影认为,扩张型心肌病之病机总在正虚邪实,提出"气阴两虚与瘀毒犯心并存"的创新理论,认为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等多脏腑。早期辨证多属心肺气虚兼感受外在毒邪,中期以心脾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主,晚期则心肾阳虚。治疗以多脏腑为靶点,兼顾虚实,总结出益气、解毒、调免、化纤的治疗原则,创立专病专方黄芪保心汤,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更能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心因性精神障碍,即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中医归于"情志病"的范畴,主要由五脏气机逆乱而产生。仝小林教授认为该病多责之于心,与肝脾肾联系密切,气机不畅是核心病机。该病初发为实,久病多虚。临床辨治此类疾病,多从"调理气机"入手,并结合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作出区分。其辨治以虚实为总纲,实则泻,虚则补。实证多用四逆散、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或白金丸等理气清热化痰之方消除体内气滞郁热痰浊之病机;虚证多用归脾汤、安神定志丸、黄连阿胶汤或二仙汤等补益之方温补脏腑之虚损。经临床验证,通过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进行整体论治,卓有成效,为中医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9.
曹鸿云 《吉林中医药》2010,30(3):213-214
咳嗽初起常因外邪袭肺,见咽喉不利、腑气不通之象;缠绵难愈兼脾失健运,见痰浊阻肺之征;慢性久咳气阴不足,痰瘀互阻。诸因素致肺失宣肃,气机逆乱而咳。临床中注重分期论治,调畅气机,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EB病毒感染继发的血液系统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和咽峡炎.刘宝文教授认为该病属"温病、温疫"之范畴,热、毒、痰、瘀是主要病理因素.辨证遵循卫气营血为纲要,结合三焦辨证,初期以实证为主,后期多见正虚邪恋,虚中夹实.强调分期论治,以清热解毒为基本治则,初期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中期大清气血,化瘀散结,强调早期治疗,重视兼证和变证,后期益气养阴兼以祛邪,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