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庆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F003-F003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高危因素的增加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 ,尤其是右室心肌梗塞近几年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现将笔者抢救1例右室心肌梗塞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 ,77岁 ,2000年5月6日因反复劳力性气促 ,胸闷15年 ,加重2日入院。患者15年前出现反复劳累后气促 ,胸闷 ,喘息 ,伴心悸不适。无心前区疼痛 ,无心前区压迫感 ,患者未到医院检查及治疗。入院前2天患者再次复发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痰呈黄色或白色稠痰 ,仍无心前区疼痛及压迫感 ,无大汗淋漓及晕厥。患者在家症状一直未缓解…  相似文献   

2.
我院心内科病房1991年2月~1996年10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85例,经积极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其中死亡7例,病死率8.2%,低于AMI早期病死率国内9%~10%,接近国外7%~8%的水平。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蓝超竹 《云南医药》1994,15(1):63-65
右室梗塞的心电图诊断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蓝超竹综述王松丽审校关键词右室梗塞(RVMI),心电图右室梗塞(RightVentricularMyocardialInharciion,RVMI)的发生率占心肌梗塞发生率的16~20%。常与左室下壁和...  相似文献   

4.
作者应用多巴酚丁胺(DBT)治疗右室心肌梗塞(RVMI)38例。结果显示,应用DBT后患者血压回升,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6.8%。表明DBT治疗RVMI疗效显著,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正> 再发性心肌梗塞(MI)是急性MI后存活出院病人远期心脏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以再发性MI为观察终点,对我院11年中再发MI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与其发生有关的因素,正确评价急性MI的预后。资料与方法病例来自我院1980~1990年发病的24小时内入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持续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青年人(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但均在明显诱因情况下发病,其中过量烟酒、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等与心肌梗塞密切相关。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2年7月——1995年7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152例,45岁以下急性心梗22例,其中1995年1月——7月发病12例,与1994年同期比较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1)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U导联ST段抬高幅度;(2)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3)V1~V6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 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 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AMI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将我院1991年5月至1992年8月诊治的65例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65例,典型发病者43例,其男与女之比为4:1,占发生率的66%;不典型发病者为22例,其男与女之比为2:1,占发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急症、重症,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老年人AMI发病不典型且多伴有并发症,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延误治疗,故笔者就我院近3年来111例AMI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选择我院近3年来111例AMI病例,患者年龄为33~90岁,平均年龄62.9岁,其中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0.
右室梗死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心电图诊断标准为与Ⅱ、Ⅲ、aVF导联ST段上抬相关联的右胸导联尤其是V4R、V5RST段上抬1mm而ST段抬高Ⅲ>Ⅱ作为诊断依据。Andersen〔1〕研究表明,大范围右室梗死通常发生于下壁心肌梗死,下后壁心肌梗死累...  相似文献   

11.
刘伟  窦卫中 《贵州医药》1998,22(5):365-367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l-2年内仍可能发生再梗塞、恶性心律失常、碎死、心性死亡,故心肌梗塞二级预防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塞二级预防的作用,并与维拉帕米的作用作比较。1资料与方法1.亚病例选择:自1993年2月一1995年2月收入我院或外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及1979年全国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规定的诊断标准川并具备以下条件。(互)血压>12/gkPa;(2)心率>60次lndn,无房室传导阻滞Z(3)心功能1-11级。1.2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分成三…  相似文献   

12.
刘燕  梁梅 《云南医药》2007,28(2):110-111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绝大多数与左心室心肌梗死并存,单纯的右室心肌梗塞死的发生率不足3%。由于其诊治有一定特点,故及时诊断出右室心肌梗死较为重要。现将本院28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治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栓形成与心脏急症中急性心肌梗塞(AMI)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内在联系的。其合并血栓形成仅次于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居第四位。AMI冠脉内的血栓形成,国内1980年报道40%,国外一组高达90%。我们对154例不同部位的AMI合并除冠脉血栓形成外的各种血栓形成者32例,进行临床系统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收集1989—1993年33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其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1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1—76岁,平均58.5岁。有高血压史3例,高血脂3例,糖尿病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2例。均无典型心绞痛。 二、诊断依据:本组中均无明显胸痛及其它有关症状,心电图有病理性Q波,有典型的ST——T演变过程及血清酶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而急性下壁心梗常并发右室梗死,更是凶险危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09年5月年2011年4月共收治此类患者22例,采取了积极、科学的救治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1992 ̄1996年4年半时间内我院收治的18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分为老年组(≥65岁)与成年组(〈65岁),结果发现老年组病死率为28%,显著高于成年组的10%(P〈0.01),且老年组在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时,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组,并发两处以上梗塞老年组死亡率也高于成年组。年龄大、性别差异、梗塞范围大及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均预示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朱锡生  秦英智 《天津医药》1992,20(12):747-748
有关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FAA)浓度的变化未见报道,两年来作者们测定了49例AMI者血浆FAA,现介绍并讨论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49例AMI诊断均采用WHOAMI的诊断标准·AMI发病后24小时内收入院,无合并肝、肾疾患及糖尿病,分轻重两组。1.重症组:具下列1项者列入:1.CPK在1000U/L以上;2.合并严重心律失常;3.并发左心室心力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探索冠心病的临床规律,我们重点研究了住院的106例7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高龄组AMI106例及低龄组AMI21例,均选自我院1980~1986年7年间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例,诊断均根据WHO的MONICA方案和1979年全国中西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MI)126例进行临床分析,并重点探讨老年AMI的临床特征。1 临床资料1.1 对象:本组AMI患者126例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AMI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35~88岁,其中老年组(≥60岁)92例,男56例,女36例;平均病程2.52±3.50天。中年组34例,全部男性;平均病程1.22±1.97天。1.2 结果:1.2.1 首发症状:老年组频发心绞痛或突发性胸痛共57例,胸闷、气短16例,突发性气喘或阵发性呼吸困难14例,头晕、突发神志不清各2例,偏瘫失语1例。中年组频发心绞痛或突发性胸痛共28例,胸闷、气短5例,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日渐增多,以其发病急,心理负担重,对愈后生活质量要求高为特点与其它年龄组病人有所不同。是护理工作者应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30例青年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于1990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收治19—40岁急性心肌梗塞病人30例。其中男性26例占86.7%,女性4例占13.3%。从事脑力劳动者22例占73.3%。体力劳动者8例占26.7%,吸烟者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