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2例难治性硬膜下积液采用颞部入路硬膜下腔-侧裂池沟通及颞肌贴敷术治疗,利于积液的循环和吸收,解除占位,改善局部脑组织微循环和营养,达到根本的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42例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其中男41例,女1例,年龄65~81岁,病程 6个月至 9年。经 CT及 MRI检查明确诊断,额颞顶血肿37例,额颞部5例;血肿量大于70 ml 15例,大于100 ml 27例。42例患者分3组采用不同术式治疗,A组13例采用颅骨钻孔冲洗;B组11例进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摘除;C组18例采用B组术式+带蒂颞肌贴敷治疗,方法与B组开颅相同,将颞肌从骨瓣上剥离,骨瓣下1/3切除,把颞肌转移至颅内贴敷脑面颞肌与硬脑膜间断缝合,硬脑膜下置引流管,常规闭颅。所有患者术后每日输等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外伤特别是额颞叶重度挫伤往往需要额颞去骨板减压清除坏死脑组织及颅内血肿在我们临床工作中有时遇到这样的病例:术后术便4颞肌极度肿胀,颞肌深面呈弧形改变凸向颅侧,对脑组织造成明显的占位压迫效应。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高级神经活动受到抑制,昏迷程度加深,肢体自主活动减少。下面通过3例术后颞肌极度肿胀产生压迫效应的病例针对颞肌肿胀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同侧脑室颞角开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4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其中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85例(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90例(B组),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70例(C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瞳孔大小、CT表现、血压、动脉血氧分压、血糖等临床资料和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GOS分级,比较A、B、C三组之间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A、B、C三组存活者6个月后GOS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分别是23.5%、20.0%、20.0%,GOS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的比率分别是50.6%、47.8%、40.0%,A、B、C三组的死亡率分别是25.9%、32.2%、40.0%。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经Ridit分析显示:F=3.37,P=0.037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优于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和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但没有明显提高6个月后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  相似文献   

5.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并比较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15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患者随机分为2组,52例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为改良组;63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标准组.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术后...  相似文献   

6.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 1 0 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 2 1例 ,显效 2 8例 ,治愈加显效为 90 7% (4 9/5 4) ;对照组治愈 1 5例 ,显效 2 4例 ,治愈加显效为 72 2 % (3 9/5 4) ,两组经Ridit分析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愈加显效比较两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提高创伤性脑疝天幕切开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74例创伤性脑疝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8例。治疗组除在开颅血肿清除骨窗减压及天幕切开术的基础上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天幕切开高压氧治疗组GCS评分3~5分18例,6~8分28例,恢复良好19例(41·3%),中残11例(23·9%),重残6例(13·0%),植物生存6例(13·0%),死亡4例(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积极开展早期高压氧治疗能进一步降低开颅血肿清除骨窗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创伤性脑疝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对本院1998—2006年收治的267例颅内血肿行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患者,根据骨窗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5 cm×7 cm~6 cm×11 cm(n=72),Ⅱ组7 cm×12 cm~11 cm×14 cm(n=103),Ⅲ组12 cm×15 cm以上(n=92),记录术前、术后早期血肿对侧上肢运动或语言功能与术后的比较。结果发生继发性脑损害54例。中等大小骨窗的病例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为35.9%(37/103),较小或较大的骨窗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10.3%(7/72)和10.9%(10/92),修补硬膜者无继发性损害。结论继发于去骨瓣减压的脑损害应引起注意,中等大小骨窗的病例较易发生,保护静脉,保护功能区上方的骨瓣和减张修补硬膜是预防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erssion,PLD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10年8月应用Nd∶YAG激光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42例,31例获得长期随访,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2.1岁。31例均有间歇性跛行,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阴性。影像学检查:以前方中央型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为主而后方受压较轻者25例,以后方黄韧带肥厚压迫马尾神经为主而前方受压较轻者6例。应用数字评分法(NR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腰痛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29分)对31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95.6±30.1)个月,共50个手术间隙,其中L4/5间隙23个(46%),L3/4间隙14个(28%),L5/S1间隙11个(22%),L2/3间隙2个(4%);其中下肢麻木28例,间歇性跛行27例,至末次随访时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疗效的JOA评分为别为16.71±4.90、23.77±5.92,改善率为57.7%。结论:PLDD治疗前方受压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满意,该治疗方法损伤小,风险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有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MTLE)患者的症状学及头皮脑电特征。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例行标准前颞+海马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学及脑电图特征。结果 11例患者均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共记录38次癫痫发作,清醒期发作占65. 8%(25/38)。MTLE症状学特点为先兆发作→自动症发作→对侧肢体强直发作/肌张力障碍→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致痫灶同侧放电9例,双侧颞区放电2例,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向其他脑区扩散。结论 MTLE典型的症状学及脑电图可进一步明确疾病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其中枕顶叶5例,颞枕叶3例,额叶1例,基底节2例.结果:恢复良好2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大面积梗塞再手术患者).结论:术后脑梗塞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和防治是降低残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不同时期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早期(瞳孔等圆未大期)手术6例,中期(一侧瞳孔散大期)8例,晚期(双侧瞳孔散大期)2例。结果 16例中存活15例,晚期手术2例中死亡1例。早期手术组3个月后NIHSS评分及梗死对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中期及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可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90Sr-90Y敷贴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组18例,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同时给予普萘洛尔口服;对照组21例,单纯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儿疗效,并对相关数据行秩和检验及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44.4% (8/18),好转率为55.6% (10/18),有效率为100.0% (18/18),加重率为0(0/18);对照组治愈率为14.3% (3/21),好转率为52.4%(11/21),有效率为66.7%(14/21),加重率为19.0% (4/2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861,P<0.05);观察组1周内见效率为72.2%(13/18),高于对照组(14.3%,3/21;x2=13.447,P<O.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12/18),高于对照组(19.0%,4/21;x2=9.084,P<0.05).结论 普萘洛尔联合90Sr-90Y治疗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必须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苏彬  高秀霞  杨震  常爱华  王世鑫 《武警医学》2003,14(11):665-667
 目的通过对73例SARS患者病例的分析,了解SARS的临床特点,为SARS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3例临床诊断病例,采用病例分析的方法,记录患者的体温、寒战、肌痛、呼吸困难、咳嗽、咯痰、腹泻、肺部啰音、胸片改变,以及实验室的检查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计算其平均病程和确诊时间.结果(1)73例SARS患者中有发热100%(>38℃);寒战(24.66%,18/73)、肌痛(34.25%,25/73);明显的咳嗽90.41%(66/73),咯痰24.66%(18/73),呼吸困难68.50%(50/73);腹泻17.81%(13/73);肺部啰音23.29%(17/73);胸片中都出现了渗出性改变100%.(2)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的下降10.96%(8/73);淋巴细胞总数的下降52.55%(38/73);CK-MB上升12.63%(9/73),LDH上升28.77%(21/73).(3)病程最短为11d,最长为45 d,平均为(30.96±7.98)d;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23d,平均为(7.12±4.22)d.结论SARS的临床特点复杂,一般以发热、干咳为主要症状,胸片异常,实验室检查可白细胞不高或下降,淋巴细胞减少,有的可有心肌损伤;病程平均为(30.96±7.98)d,中位数32 d,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7.12±4.22)d,中位数6 d.  相似文献   

15.
黄眉飞  殴长生 《武警医学》1999,10(10):587-588
自1995年8月~1998年8月,我们共行硬脑膜外血肿手术42例,其中6例继发急性脑梗塞,占同期手术的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3~62岁。GCS评分:13~15分4例,9~12分1例,7分1例。12 CT检查时间 4例术后3d内检查,2例5d后检查。13 梗塞情况 位于基底节区4例,直径3~8cm;额顶叶1例;枕叶1例。14 治疗方法 应用低右、丹参、脑活素、激素、尼莫通等,4例于1个月内恢复健康,未残留神经损害;2例外伤后3个月偏瘫恢复至3级,1例行额颞极切除去骨瓣减压。2 讨论21 与本组病例术后发生脑梗塞有关的因素 (1)硬…  相似文献   

16.
康复新液湿敷与安普贴外敷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康复新液湿敷与安普贴外敷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康复新液湿敷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压疮患者分为康复新液组和安普贴组.康复新液组采用康复新液湿敷法,每天换药2~3次;安普贴组采用安普贴外敷法,每周更换敷料2次.两组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均能促进压疮愈合,治疗21天后,康复新组:压疮分泌物消失44例(70.97%),结痂38例(61.29%),总有效率95.16%;安普贴组:压疮分泌物消失27例(51.92%),结痂21例(40.36%),总有效率73.08%.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康复新液湿敷法能促进压疮的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6月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1例(治疗组)与2004年7月-2007年6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同样的患者65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治疗组良好(5分)21例,中残(4分)19例,重残(3分)24例,植物生存(2分)5例,死亡(1分)12例(P<0.01),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49%(P<0.05),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51%;对照组良好(5分)12例,中残(4分)9例,重残(3分)22例,植物生存(2分)3例,死亡(1分)19例,预后较好占32%,预后较差占68%.治疗组并发术后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较好疗效,能有效降低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105例,依据患者治疗用药差异性分组观察,均实施抗凝、控血压,调整颅内压等基础急救处理,其中观察组53例,采取血塞通注射液用药,对照组52例,采用脉络宁注射液用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50/5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85%(41/52),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安全性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塞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效果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大面积颅骨缺损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从2001年开始,笔者对54例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患者,在术后6-8周行颅骨修补术,45例同时行脑脊液分流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马铃薯片贴敷防治因肌内注射黄体酮所引起局部硬结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温热水湿热敷,观察组采用马铃薯片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