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秀华  王红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40-142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方法检测84例CHF患者(雷米普利治疗42例;常规治疗42例)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Fas/Apo-1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84例CHF患者Fas/Apo-1水平显著生高(P〈0.01);CHF患者Fas/Apo-1水平随着心功能损害加重而升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雷米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as/Apo-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雷米普利组治疗后血清中Fas/Apo-1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中Fas/Apo-1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雷米普利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并比较心肌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点,β2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血清中Fas/APO-1水平差异,了解β2自身抗体对Fas/APO-1的影响。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24h、7天、2~4周时取血,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β2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以及Fas/APO-1的水平;另外取34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的血同法检测Fas/APO-1作为对照。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Fas/APO-1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梗死后24hFas/APO-1的水平为最高;心肌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点,β2自身抗体阳性组Fas/APO-1的水平均高于阴性组,但两组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Fas/APO-1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趋势,β2自身抗体对Fas/APO-1的确切影响,有待更大规模的实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现察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苯那普利(商品名:洛丁新)治疗对Fas/APO-1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患者54例.随机分为:A组(26例)即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B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丁新(10 nag,qd)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清Fas/APO-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as/APO-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洛丁新治疗2周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清Fas/APO-1水平明显下降,LVESD和LVEDD明显减低,SV和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Fas/APO-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洛丁新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肌重塑与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Fas/APO-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抑制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心力衰竭(HF)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代谢药物曲美他嗪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清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的影响。方法:79例HF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6例)和曲美他嗪组(43例),标准治疗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曲美他嗪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共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血清Fas/APO^-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和血清Fas/APO^-1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曲美他嗦组较标准治疗组增加显著(P〈0.05)。Fas/APO^-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曲美他嗪联合经典HF治疗可以通过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利用,改善心功能并提高HF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心肌梗死急性期,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24小时内、7天和2~4周3个时间段采血.34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并以60岁为界分两个年龄组,比较不同时间段Fas/APO-1水平的差异.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Fas/APO-1的水平.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3个时间段的Fas/APO-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以梗死后24小时Fas/APO-1的水平为最高.60岁以上组Fas/APO-1的水平高于60岁以下组,但只有梗死后24小时,两组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中血清Fas/APO-1的变化趋势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相近.年龄对心肌急性期血清中Fas/APO-1水平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以心肌梗死24小时为著.  相似文献   

6.
将49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北京降压0号或氨氯地平1。2片,每日1次,治疗8周。比较两组血压变化、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凋亡促进因子(sFas/Apo-1)血浆浓度的变化及8周期间的人均费用。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北京降压0号组2~4周的降压效果更明显;治疗后sFas/Apo-1的血浆浓度两组均显著下降,但氨氯地平组程度显著;治疗人均费用北京降压0号组约为62.2元,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的403.2元(P〈0.01)。提示北京降压0号降压效果同氨氯地平,同时具有抗凋亡作用,且治疗的人均费用明显低于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7.
杨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75-237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TMZ干预治疗。观察2组患者脑钠肽(BNP)、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比较2组C反应蛋白(hs-CRP)、肿瘤生长因子(TNF-α)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好转,但观察组疗效更优(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TMZ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细胞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能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常规方案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Fas抗原((APO-1/CD95)与Fas配体(FasL)组成的Fas系统,在将凋亡信号转导人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效应细胞FasL结合靶细胞Fas抗原后,在数小时内通过细胞凋亡途径使靶细胞死亡。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Fas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而FasL表达只限于少量细胞类型,诸如淋巴细胞.免疫特权器官的细胞和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同时已证实表达FasL的肿瘤周围激活的Fas阳性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增加。另一方面,肿瘤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转化的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所致。因此,研究如何抑制肿瘤的Fas反击(counterattact)和如何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通过对FasL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充分认识FasL基因治疗的潜力,甚至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梁耐意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88-190
目的观察68例长效心脏选择性B。一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氨酰心安缓释片25~50mg/d,12周。治疗前后测量坐位血压,监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31.50±12.75)mmHg和(17.60±6.45)mmHg(P〈0.05),62例患者血压〈140/90mmHg,降压达标率为91.1%。心率、肝功能和血糖、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显著下降(112.63±6.87)μmol/Lvs.(75.32±5.43)μmol/L(P〈0.05.结论氨酰心安缓释片能有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PAF)及其左心房大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PAF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接受厄贝沙坦150ms/d,必要时联合利尿剂或13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对照组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和)13受体阻滞剂或与利尿剂联合控制血压。随访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血压及心房纤颤(AF)发作次数。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治疗组治疗后的LAD及AF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厄贝沙坦对PAF发作有预防作用,并且可逆转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1.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高度的血管选择性。该药只需每日服药1次,即能保持24小时的有效血药浓度。笔者自1999年5月至2000年5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并与同期应用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尼群地平治疗98例比较观察,显示非洛地平缓释片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其明显的降压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尼索地平是一种新型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降压作用,为观察其疗效,我院于2004年6月.2005年8月应用尼索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9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项松洁 《浙江医学》2008,30(4):319-321
目的探讨Fas和FasL因子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鼻息肉组织和10例下鼻甲组织中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炎性细胞Fas和FasL因子的表达,并作对比分析。结果(1)Fas和FasL因子在下鼻甲组织均有表达。(2)鼻息肉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中Fas阳性表达显著低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FasL阳性表达显著大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且FasL表达显著高于Fas;鼻息肉炎性细胞中Fas和FasL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而FasL表达低于Fas。结论(1)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正常鼻黏膜的细胞更新和自稳。(2)鼻息肉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均存在着Fas的表达下调和FasL的表达上调,致使上皮细胞逃避了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而过度增殖:Fas/FasL系统在鼻息肉炎性细胞凋亡抑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对COPD患者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抗炎及调节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顿服,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得分并检查肺功能、血浆Fas/Apo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白介素 8(IL 8)的含量。健康对照组27例,不予处理,只采血检测。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血浆Fas/Apo 1、TNF α、IL 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FEV1 和FEV1占预计值(%)较本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症状得分、Fas/Apo 1、TNF α、IL 8水平两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的临床症状得分、Fas/Apo 1、TNF α、IL 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COPD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辛伐他汀对COPD稳定期患者有抗炎和调节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作为治疗组,口服苯那普利6个月,同时选择健康成人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患者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P〈0.05),血清-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较低(P〈0.05),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较高(P〈0.05)。经苯那普利治疗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增加(P〈0.05),血清NO水平升高(P〈0.05),ET、TNF—α、IL-1和IL-6水平降低(P〈0.05)。同时,苯那普利可有效降低血压(P〈0.05),并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苯那普利可在有效降压的同时,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是具有良好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影响。方法:122例经急诊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依据有无RA分为RA组(n=43)及无RA组(Non-RA组,n=79)。应用ELISA方法检测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及4周血清细胞凋亡信号分子Fas/APO-1水平,1年后随访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1)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RA组血清Fas/APO-1浓度与Non-R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RA组血清Fas/APO-1浓度明显高于Non-RA组(P<0.01);(2)AMI再灌注治疗成功1年后,RA组心功能NYHA分级高于Non-RA组(P<0.001)。结论:AMI患者早期成功地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发生RA患者,心肌细胞凋亡重,远期心功能较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素亚对老年高血压患血清尿酸水平和血压的影响。方法:6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随机分成2组,科素亚组(n=31)给予科素亚治疗,卡托普利组(n=31)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血清尿酸值测定和血压测定。结果:血清尿酸水平科素亚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卡托普利组无显性差异(P>0.05)。血压下降的幅度两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科素亚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和血压,可用于治疗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老年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甘肃黄芪异黄酮化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μmol/L)组(B组)、AngⅡ(1μmol/L)+毛蕊异黄酮(1μg/mL)组(C组)、AngⅡ(1μmol/L)+2’-OH-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1μg/mL)组(D组);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的形态;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B组与A组比较,B组HUVECs凋亡率、Fas蛋白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增加(P〈0.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C组与B组比较,毛蕊异黄酮抑制了AngⅡ的促HUVECs凋亡作用(P〈0.001),降低了Fas蛋白表达率(P〈0.001);两种黄芪异黄酮单体毛蕊异黄酮和2'-OH-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的组间比较,HUVECs凋亡率(P=0.195)和Fas蛋白表达率(P=1.000)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黄芪异黄酮化合物可以抑制AngⅡ所致的体外培养HUVE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常晶  张麟  刘秀兰  张弓  张丽 《中外医疗》2009,(32):188-19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减轻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其与Fas系统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随机对照法将6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荚托洛尔组(31例)和安慰剂组(32例),术前2~4小时口服美托洛尔或安慰剂25mg。术后0~6h再次口服25mg。从术后第1日起每日口服50mg。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术后6h,1d、2d、3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清可溶性Fas/Apol的浓度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美托洛尔组比安慰剂组患者术后CKMB在6h(3.32±2.65IU/Lvs7.10±8.10IU/L.P〈0.05).1d(4.23±4.05IU/Lvs8.58±9.84IU/L,P〈0.05),2d(4.45±4.06IU/Lvs9.13±8.79IU/L.P〈0.05).3d(3.07±2.63IU/Lvs6.86±7.89IU/L,P〈0.05)均有明显降低。美托洛尔组血清Fas/APO-1浓度较安慰剂组亦有所降低,3d时有显著性差异(3.99±1.44IU/Lvs8.12±8.40IU/L,P〈0.05)。结论美托洛尔具有降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疗效,可能与其抗Fas系统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C-Myc/Fas基因转染对人颊癌细胞移植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Myc/Fas基因BcaCD885细胞裸鼠移植瘤内转染的抑瘤效果,了解分子机制。【方法】构建人颊癌BcaCD885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动物分3组,每组16只。分别瘤内注射脂质体、脂质体,pBK-fas、以及脂质体/pBK-Fas/pcDNA3-C-Myc共聚物,观测移植瘤增殖,绘制生长曲线。转染72h后每组处死6只动物,RT-PCR检测移植瘤细胞Fas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Fas蛋白表达和移植瘤细胞凋亡、增殖水平。【结果】Fas转染、C-Myc/Fas共转染抑制肿瘤增殖,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33%±2.29%和49.93%±5.15%,差异无显著性(P〉0.05)。Fas转染、C-Myc/Fas共转染增强移植瘤细胞FasmRNA表达,提高Fas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表达强度和凋亡指数。共转染组增殖指数为65.45%±7.11%。高于对照组和Fas组(53.26%±6,37%和51.93%±7.51%),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和Fas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as、C-Myc/Fas转染抑制人颊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与增强Fas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