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十年的研究已经证明,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是抵抗蠕虫感染的主要防御机制。尤其应该指出,杀伤寄生虫的活性细胞是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Mφ)、嗜酸性细胞(Eos)和血小板(Plat),而不是淋巴细胞。参与反应所必要的抗体似乎是与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的同种型抗体。对IgE应答控制的类似研究也清楚地表明,T和B细胞具有IgE受体,这些受体参与IgE产生的同种型调节。因为一般的细胞毒反应在抗蠕虫感染上无效或效果很差,所以IgE激活细胞的杀伤  相似文献   

2.
病原菌首先与宿主接触的部位是粘膜表面。在粘膜表面抗菌过程中,分泌型IgA(SIgA)起重要作用。然而sIgA发挥抗菌活性的机制仍是个争议的问题。自从在人类、兔、豚鼠和鼠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发现IgA的Fc段受体,提出了IgA也介导依赖抗体细胞的细胞毒性(ADCC)。其实被人类白细胞介导的ADCC是在有循环型IgA情况下证明的。当发现这些细胞的表面受体也能结合slgA时,作者决定研究当sIgA结合到淋巴细胞上时,是否也能介导ADCC起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鸡红细胞为靶细胞,采用~(51)Cr释放法,检测正常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ADCC活性,并研究干扰素对这一活性的调节作用。发现Namalva细胞干扰素对正常成年人ADCC 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促进幅度依赖于所用干扰素的剂量和处理时间,抗人 IFN-α可抑制该促进作用。人白细胞干扰素亦能明显促进正常人ADCC活性,而鼠干扰素对人 ADCC活性则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的BHK_2,细胞为靶细胞,小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测定了6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JEV-McAb)介导ADCC效应的活性。结果表明,2H_4、2F_2、nG_2、mG_9等种特异性及属特异性McAb无介导~(51)Cr释放的活性,而mC_3及2D_2两株亚组特异性McAb可介导ADCC效应;但mC_3和2D_2介导ADCC效应的活性也不相同。JEV-McAb的ADCC活性与血凝抑制(HI)、中和(NT)等功能之间无明显的关系,它是JEV-McAb的又一免疫学特征。小鼠感染JEV后,其脾细胞的ADCC活性下降,这可能与JEV的致病性有关。在JEV感染中,ADCC效应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5.
东方田鼠ADCC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进一步了解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的机理,我们对东方田鼠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ADCC)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效果进行了观察.用来源于东方田鼠和昆明鼠腹腔细胞的巨噬细胞(M)、嗜酸性粒细胞(Eos)作为效应细胞,分别以东方田鼠阳性/阴性血清、昆明鼠阳性/阴性血清进行ADCC试验.在培养3~6h时,所有东方田鼠M和Eos样本孔中均有大量细胞粘附于童虫,而昆明鼠M和Eos样本孔中几乎没有细胞粘附;培养20~24h、44~48h的童虫死亡率显示1.东方田鼠阳性/阴性血清的杀伤力明显高于相应的昆明鼠阳性/阴性血清的杀伤力;2.东方田鼠/昆明鼠的阳性血清诱导的童虫死亡率高于相应的东方田鼠/昆明鼠的阴性血清诱导的童虫死亡率;3,4种效应细胞样本孔以及细胞空白对照孔中的童虫死亡率基本相似.上述结果提示,东方田鼠血清具有明显的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作用,可能是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机理中起决定作用的因子;东方田鼠M和Eos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具有天然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的BHK_2细胞为靶细胞,小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测定了6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JEV-McAb)介导ADCC效应的活性。结果表明,2H_4、2F_2、nG_2、mG_9等种特异性及属特异性McAb无介导~(51)Cr释放的活性,而mC_3及2D_2两株亚组特异性McAb可介导ADCC效应;但mC_3和2D_2介导ADCC效应的活性也不相同。JEV-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CBA鼠的脾细胞为效应细胞、抗体致敏的鸡红细胞为靶细胞,结合~51Cr释放试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的杀伤机制。发现在ADCC过程早期,效应细胞借其表面绒毛状突起与靶细胞膜紧密结合。随后,效应细胞的绒毛状突起插入靶细胞,靶细胞扭曲、变形、损伤。尤其注意到,在与效应细胞绒毛状突起结合的部位,靶细胞膜呈现“卷须样”变化,提示靶细胞的损伤有机械性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IFN)在动物实验性肿瘤中有抗肿瘤效应,在肿瘤患者中也有治疗作用;IFN能增强或调节人及动物各种免疫效应,如NK细胞活性、ADCC等,显然,IFN的抗肿瘤效应与其免疫调节活性有关;IFN的免疫增强作用还能增大化疗的抗肿瘤作用,并能纠正化疗药物所致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9.
K细胞等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能迅速杀伤带有相应IgG抗体的靶细胞,在人体抗肿瘤免疫机理中占有重婁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用~(61)Cr释放法检测了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16例淋巴瘤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的ADCC效皮,计算其细胞毒指数,以反映K细胞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HSV-1SM44株感染BHK细胞,经放射性同位素~(51)Cr标记制备靶细胞,以正常小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应用5株抗HSV McAb,建立了McAb介导ADCC-~(51)Cr释放试验的测定方法,对McAb介导的ADCC效应测定的有关试验条件做了选择,确定了最适工作条件。ADCC测定结果表明,5株抗HSV McAb介导ADCC的活性不同,McAb 1A12,2A8,1G8无ADCC活性;而1D10和2C5 2株McAb 1:10稀释时的~(51)Cr释放率分别为27.09和25.07%,进一步稀释至10~(-2)或10~(-3)时,这2株McAb仍有ADCC活性。结果提示,不同的HSV抗原决定簇诱导产生的抗体,在介导ADCC免疫保护作用上是有差异的。并为McAb用于临床治疗HSV感染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参与的体液免疫中,免疫球蛋白(IgG)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IgG通过其Fc段与效应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多种免疫学效应.淋巴细胞表面FcγRⅢ(CD16)属于(Ig)超家族成员,是人白细胞表面上与抗体结合的主要受体之一,由于转录和剪接的不同,CD16存在FcγRⅢA和FcγRⅢB两种异型.每种又由于基因的多态性而分为不同的亚型.CD16的基因多态性影响其与IgG亚型的结合能力,从而影响体液免疫,产生不同效应的免疫反应.CD16基因多态性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IF)能够增强天然杀伤细胞(NK)介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已得到确认,而IF是否能够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结果却不一致。本文报告一种纯净IF制剂可以增强ADCC抗外周血单个核靶细胞的活性。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试图改进ADCC测定法在检测与输血引起的致敏以及临床骨髓移植排斥有关的抗体的鉴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M)、树突状细胞(DC)、B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检测了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结果: 哮喘小鼠M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哮喘小鼠B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哮喘小鼠T细胞及其亚群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小鼠哮喘模型中,多种免疫细胞的ADCC作用减弱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免疫功能紊乱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白细胞介素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白细胞介素的产生测定、理化性质、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功能,白细胞介素与免疫药理学以及白细胞介素的临床应用研究。重点介绍白细胞介素1,2和3,文中也简介了B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Interlcukin,IL)是继干扰素之后,另一类最令人感兴趣的细胞因子。Morgan等人发现T细胞生长因子(TCGF)揭开了白细胞介素研究的序幕。1979年第二  相似文献   

15.
NK 细胞表达两种不同的触发细胞裂解效应的受体。一种是CD_(16)(IgFc 段受体)启动细胞ADCC 效应,与信号传递亚单位ζ有关。通过CD_(16)激活NK 细胞导致ζ亚单位中酪氨酸磷酸化;另一种NK 细胞受体是CD_2(也表现于T 细胞)。有证据表明ζ在CD_2介导的NK 细胞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旨在探讨CD_2与ζ亚单位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ADCC系统中,采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效应细胞,人结肠直肠癌细胞株SW948作靶细胞,并使用了抗SW948  相似文献   

17.
嗜酸细胞Fas抗原表达及其在凋亡诱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Eos)凋亡基因Fas抗原的表达及其在凋亡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Eos,加入白细胞介素(IL)-5与不同浓度(1-1000μg/L)Fas单抗培养72h,观察Fas抗原表达、细胞存活和凋亡变化,并提取DNA电泳。结果:新分离的嗜酸细胞表达Fas抗原,Eos与单纯介质、IL-5培养后Fas抗原表达无明显变化。加入不同浓度的Fas单抗对IL-5介导的Eos存活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当Fas单抗浓度为1000μg/L时,Eos存活率降为30%±12%(P<0.01)。Fas单抗(100μg/L)处理,24h后,Eos即有明显的凋亡(35%±6%,P<0.01)。提取DNA电泳呈典型凋亡梯状改变。结论:Fas抗原参与了Eos凋亡的调节,IL-5抑制Eos凋亡与Fas抗原表达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8.
人的脐带血清中抗体介导ADCC的作用已为大家所熟知,本文作者最近用11例正常新生儿分娩过程中收集的脐带血和7例健康成年供血者的外周血,经聚蔗糖—泛影葡胺梯度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将单个核细胞置于含有小牛血清的塑料板内,37℃2小时分离出粘附与非粘附淋巴细胞。用~(51)Cr释放研究ADCC对流感病毒A/ALask/6/77(H+3N+2)感染细胞溶解作用。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法计数与HNK—1抗体反应的细胞。作者认为,脐带血淋巴细胞的ADCC活性比成年人淋巴细胞的ADCC活性明显的低。  相似文献   

19.
NK细胞(Natunal killer cell)是近年来发现的除巨噬细胞、细胞毒T细胞和K细胞(介导ADCC的)之外,又一类细胞毒效应细胞。这类细胞非粘附、非吞噬,又无通常的B和T细胞表面标志,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的外周血、脾、骨髓和肺。不需预先免疫刺激,就能溶解或破坏多种肿瘤细胞和某些病毒或细菌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蛋白的哪种结构域更适合激发赫赛汀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效应。方法:真核表达五种包含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