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黄木起 《海峡药学》2007,19(3):68-69
目的 防止掺假炮山甲进入临床使用.方法 在入库前验收时,把完整的和打碎的炮山甲分别用鼻闻、手摸、眼看、口尝等传统方法进行鉴别,发现有可疑的再用理化方法进行氯化物、钠盐、硫酸盐、铝盐、钾盐、苯甲酸、谷氨酸的鉴别反应怍进一步鉴别,以确定掺假物性质.结果 目前发现不法商贩把食盐、硫酸盐、铝盐、苯甲酸钠、味精掺入炮山甲内,以增加重量.结论 掺假炮山甲单凭传统性状鉴别较难判定,需结合理化方法识别炮山甲是否掺假和掺假物类别.  相似文献   

2.
穿山甲为综鲤科动物穿山甲的干燥鳞甲,系常用中药材。由于穿山甲属野生保护动物,近几年来货源日渐减少,市场价格猛涨,以致假冒伪劣品叠出【川。本文报道我院1996年4月从某公司购进一批以食盐掺伪的炮山甲,其制伪手段隐蔽、狡猾。据了解,制伪者为达到增加重量销售的目的,利用山甲片炮制过程,即于破中炒至鼓起,筛去砂子,乘热倒入事前准备好的浓盐水中浸泡,然后捞出干燥而成。现将该批掺伪山甲片鉴别与处理过程介绍如下:互性状往别:该批接伪地山甲呈不规则的片状,向内卷曲而膨胀,灰黄色至淡暗褐色,表面微具焦斑,并具类白色盐…  相似文献   

3.
目的防止掺假炮山甲进入临床使用.方法在入库前验收时,把完整的和打碎的炮山甲分别用鼻闻、手摸、眼看、口尝等传统方法进行鉴别,发现有可疑的再用理化方法进行氯化物、钠盐、硫酸盐、铝盐、钾盐、苯甲酸、谷氨酸的鉴别反应作进一步鉴别,以确定掺假物性质.结果目前发现不法商贩把食盐、芒硝、明矾、苯甲酸钠、味精掺入炮穿山甲内,以增加重量.结论掺假炮山甲单凭传统性状鉴别较难判定,需结合理化方法识别炮山甲是否掺假和掺假物类别.  相似文献   

4.
穿山甲掺伪分析徐留梅(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洛阳市471003)笔者从事中药专业工作二十多年,在参加本市中药质量大检查中,发现某医院中药房供应的穿山甲(个子)咸味过重,手感有湿度,并且药渣末较多。取其150g炮山甲,经筛选盐末称量就有18g,遂对其进...  相似文献   

5.
杨晶  张建民 《中国药业》2004,13(6):65-66
目的:掌握几种易掺伪中药饮片的识别方法.方法:从性状鉴别入手,结合传统经验,将正、伪品的典型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几种常用中药饮片的正、伪品在性状鉴别上有很大差别.结论:用简单的方法,快速鉴别出真伪,可杜绝以上掺伪饮片进入市场和医院.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中掺伪品南五味子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平  邬芙蓉  成龙 《中国药业》2004,13(2):62-63
目的:报道一种五味子掺伪现象及对掺伪品南五味子的鉴别,为有效区分真伪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鉴别.结果:二者有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本文提供的鉴别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别五味子中的掺假伪品南五味子.  相似文献   

7.
李争 《北方药学》2016,(4):135-135
目的:探讨对于掺杂、掺伪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方法:鉴别2010年1月至今本区域内生产、经营以及使用单位拥有的中药饮片,对中药饮片(紫河车、姜半夏、金银花、金钱白花蛇等)是否掺杂、掺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本区域内生产、经营以及使用单位拥有的中药饮片存在少量掺杂以及掺伪的现象,同源掺伪、形似掺伪、染色掺伪、重量掺伪、非药用部位掺伪、浸提过的饮片掺伪方法等鉴别方法切实有效。结论:对于本区域内生产、经营以及使用单位拥有的中药饮片需要加大鉴别掺杂、掺伪力度,提高鉴别中药材的能力,同源掺伪、形似掺伪、染色掺伪、重量掺伪、非药用部位掺伪、浸提过的饮片掺伪方法等鉴别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伪穿山甲片及掺伪炮制品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兆芳 《中国药师》2004,7(1):71-72
穿山甲为鲮锂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的鳞甲,为常用中药,具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的功能.近年来由于药源短缺,价格暴涨,市售穿山甲片及其炮制品中出现了多种伪品和掺伪品.常见的伪品有动物骨胶和聚乙烯塑料的压制品,掺伪有两种方式:①炮制时掺入高浓度的食盐或白矾液;②将动物(牛、羊)蹄甲削片掺入进行炮制(烫制).本文采用形态和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比较鉴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穿山甲为我国药用历史较悠久的一种名贵的动物药,为临床上常用药物。由于国内野生资源正逐渐枯竭,分布地区缩小,人工饲养尚处在试验阶段,故药品紧俏。价格不断上涨,致使一些经营单位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按药典要求进行规范化炮制。最近市场发现炮山甲,部分炮制时掺伪,现将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27):3839-3842
目的:建立炮山甲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apcell Pak MgⅡS5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酪氨酸为参照,测定11批药材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共有峰指认和相似度评价。结果:11批炮山甲药材的HPLC图谱有23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0。经验证,11批药材样品HPLC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研究所建HPLC指纹图谱可为炮山甲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别掺杂、掺伪中药饮片,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法对近年来辖区内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姜半夏、金钱白花蛇、紫河车、金银花等一些常用中药饮片及掺杂、掺伪品进行了鉴别。结果辖区内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存在使用掺杂掺伪中药饮片的现象。结论需注意中药饮片的掺杂、掺伪现象,提高中药材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掺杂以及掺伪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并对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常见的几种掺杂掺伪的中药饮片进行对比分析,概括总结了常见的中药饮片的掺杂掺伪的鉴别方法,并对几种掺杂掺伪的中药饮片的常规鉴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经检测,本地区内生产经营以及销售使用的中药饮片确实存在少量的掺杂掺伪现象,染色掺伪、形态掺伪、同源掺伪、重量掺伪以及浸提过的饮片掺伪等方法切实有效可靠。结论对于本地区内生产经营以及销售使用的中药饮片,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检查和打击的力度,提高鉴别真假的能力,染色掺伪、非药用部位掺伪、形态掺伪、同源掺伪、重量掺伪以及浸提过的饮片掺伪等方法经检验确实有效可靠,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近年来中药材掺伪染色的形式及鉴别技术进行总结,为中药材掺伪、染色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近年来发表的中药材掺伪染色相关的文献报道,归纳相应的鉴别技术,总结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结果:中药材的掺伪染色多样,形式不同,适用的鉴别方法亦不同。结论:性状、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均有其特长,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品种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以达到鉴别中药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罗汉宇  罗尚文 《中国药师》2011,14(4):562-563
目的:完善广藿香油质量标准以杜绝掺伪.方法:采用炽灼方法检查油中的非油物质.结果:以Fe3+盐为着色剂溶入有关有机溶剂后掺入广藿香油中.结论:所采用方法简单、可靠,可作为广藿香油现行质量标准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盐炙山甲不可药用王清波(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穿山甲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去痛之功效。目前由于市场货源较少,价格较高,少数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不顾药材质量粗制滥炮。笔者在调配时发现一种盐灸山甲珠,其特点是:表面有...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我国大部地区均出产,以山东产量最大,河南产质量较佳。干燥花蕾呈长棒状,略弯曲,长约2~3cm,上部较粗,直径约1.5~3mm,外表黄色或黄褐色,被有短绒毛或腺毛。以花未开放、色黄白、肥大者为佳。近年来我们发现药材市场有不少金银花掺伪销售,现将发现的几种掺伪金银花的鉴别报道如下。①掺糖金银花:较湿柔,质重,昧甜,易发霉变质。②掺盐金银花:易吸湿,质润柔,质重,味咸。③掺白矾金银花:质硬而脆,味酸而涩,手捻发涩。④掺粘土浆的金银  相似文献   

17.
杨永坚 《海峡药学》2007,19(4):60-61
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中药材伪品、掺伪中药材、中药材伪制品、中药材易混品种,为从事中药材快速鉴别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分析了全蝎正品和掺伪品,发现掺伪品全蝎中混有大颗盐粒,掺入了糖、矾、淀粉、海金沙、泥沙等杂质。该方法可靠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唐培昀 《广东药学》1998,8(1):15-15
本文采用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分析了全蝎正品和掺伪品,发现掺伪品全蝎中混有大颗盐粒,掺入了糖,矾,淀粉,海金沙等杂质。该方法可靠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现行《中国药典》一部中有关内容增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建议增加中药材掺伪比例检查多年来我们只注重药材真伪鉴别,一些不法商贩见有机可乘,在正品药材中不同程度地掺人伪品以牟取暴利,坑害消费者.如:香附中掺大香附;半夏中掺水半夏;佛手中掺佛手瓜;麦冬中掺淡竹叶根;五加皮中掺香加皮;西洋参中掺人参等.因掺假程度不一,报告书结论难以把握,出现同一品种有的不符合规定,有的符合规定,故建议《中国药典》中增加掺伪率检查,从根本上杜绝掺假现象,同时为检验人员提供科学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