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158例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诊断性穿刺阳性率98.2%,B超诊断阳性率97%,CT诊断阳性率92%.该组158例中,腹腔单个脏器损伤100例,2个脏器损伤40例,3个以上脏器损伤18例,合并脑外伤、胸外伤及多发性骨折57例.150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3例,死因为广泛性脑挫裂伤、脑干伤、脑疝形成及双肺挫裂伤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对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应用综合的诊断方法,做到早期诊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重症闭合性腹部外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重症闭合性腹部外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1例重症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19例,死亡2例(合并严重脑外伤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5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结论 对重症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治,要及早作出诊断,在快速扩客、输血抗体克的同时紧急施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经积极治疗,治愈137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2.14%。死亡原因分别为: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腹腔污染重并发脓毒败血症死亡。术后15例患者发生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胰漏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71%,经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25d,平均15.4d。结论对于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及腹腔穿刺进行早期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处理,优先处理有生命危险的病症;对于符合剖腹手术指征的患者,要积极进行剖腹探查,以提高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方兵 《北方药学》2014,(4):121-122
目的:探讨CT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行CT诊断,收集患者CT诊断图像并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经初次CT检查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单纯性肾脏损伤6例,单纯性肝脏损伤10例,胰腺损伤21例,胃肠穿孔8例,外伤性隔痈5例,腹腔积血10例,复合型损伤3例。另有1例患者经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1周后复查时发现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结论:在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中,CT诊断结果显示相邻的脏器结构及是否有脏器受损以及受损情况比较清楚,此辅助检查在临床上对于下一步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对于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病情预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部创伤患者140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腹腔感染分为单纯腹部外伤组(单纯组)60例与腹部外伤合并腹腔感染组(腹腔感染组)80例。依据患者2周内生存情况将腹腔感染组分为存活亚组57例和病死亚组23例。入院第1、3、5天,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比较各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意义。并记录当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比较病死组患者血清PCT与SOFA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腹部外伤合并腹腔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腹部外伤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1、3、5天,单纯组血清降钙素原呈显著下降变化,而腹腔感染组呈缓慢下降趋势,单纯组72 h内血清降钙素原变化幅度大于腹腔感染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入院第1、3、5天患者血清PCT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存活组呈显著下降变化,同时间点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院第1、3、5天血清PCT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_1=0.421,r_2=0.761,r_3=0.836,P<0.01)。结论动态观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有助于提高急性腹部外伤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入院后第3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6.
蔡威  王辉  马安保  李凯  冯滔  梅启慧 《中国医药》2011,6(7):827-828
目的 比较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45例成人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经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断性穿刺高度怀疑腹腔脏器损伤,23例行腹腔镜探查术,22例行剖腹探查术.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手术前后CD3、CD4、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2种手术方法均能够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损伤部位和程度作出准确判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腹腔镜探查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剖腹探查组[分别为(40.2±7.8)d比(61.6±10.4)d、(8.4±2.0)d比(12.5±6.8)d、(42±12)h比(63±15)h].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探查组患者术后24 h CD3分子的表达明显低于剖腹探查组(P=0.001),腹腔镜探查组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低于剖腹探查组(P=0.029).结论 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应用腹腔镜探查及实施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30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CT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以钝性创伤为主,车祸伤20例,坠落伤6例,钝性击伤4例,均以实质性脏器损伤为主,其中脾损伤18例,肾挫伤7例,肝损伤2例,复合伤3例,其中伴外伤性膈疝1例,腹腔积血22例,5例行增强扫描,腹腔穿刺抽出积血12例。结论:CT扫描有利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实质脏器损伤及出血的及时诊断,有利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腹部外伤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检查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急性腹部外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4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急诊CT征象。结果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主要累及脾、肝胆、肾、胰等。结论螺旋CT检查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具有敏感、可靠、检出率高、无创伤的特点,能给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3]。近年来共收治50例腹部闭合性外伤的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讨论临床面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时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68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68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腹腔的严重污染所导致的脓毒败血症而发生死亡,剩余6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在并发症方面,本组68例患者术后合计出现7例并发症,占10.29%。结论临床面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时,应给予患者及早的明确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给予患者实施治疗,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闭合性腹部外伤29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腹部闭合性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39例,36例治愈,3例改手术治疗。手术治疗254例,244例治愈,随访均无远期并发症;10例死亡,4例因创伤严重于术中死亡,6例术后因严重颅脑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早期做出正确的诊断,把握好手术指征,术中进行正确的处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征象,探讨CT检查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7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结果 57例患者中,脾脏损伤33例、肝脏损伤20例,肾脏损伤4例,8例为多个实质性脏器损伤,31例(54.38%)保守治疗,25例(43.85%)手术治疗,1例复合伤患者继发多器官衰竭死亡,余均治愈。结论依据CT征象可初步判断患者脏器损伤情况,可作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早期确诊及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宝清县中医院2009年3月至12月54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腹部闭合损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全部痊愈。术后切口并发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肠瘘2例。结论掌握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物点,熟练应用腹腔穿刺术,结合X线、B超检查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临床实践中,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是普通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1-3]。近年来,笔者共收治50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经紧急处理和积极治疗后,治疗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33例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进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并与常规行去骨减压术的33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应用GOS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采用统计学处理分析手术效果。结果对66例患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术前检测的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检查指标均优于术前,且行大骨瓣减压术的33例患者其颅内压值下降显著,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效果良好,优于常规手术治疗,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行螺旋CT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均对其实施CT诊断、X线诊断,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60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经CT诊断的准确率为96.67%,高于X线诊断,P<0.05。结论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行螺旋CT诊断的效果显著,具有敏感、可靠及检出率高等优势,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可为其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螺旋CT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结果 84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其中肝脾损伤45例、肾脏损伤48例、腹腔积血38例、胰腺损伤1例、肠系膜损伤2例、胃肠穿孔4例、复合伤29例。与术后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发现多层螺旋CT的平均诊断率可达84.1%。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出闭合性腹部外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平扫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世光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44-2444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急诊CT征象.结果:腹部闭合性损伤主要累及脾、肝胆、肾、胰等.结论:螺旋CT检查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具有敏感、可靠、检出率高、无创伤的特点,能给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郭玉林  孙学兵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15+117-115,117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检查对腹部闭合性外伤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腹部外伤的诊断率。方法对49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进行CT检查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腹部闭合性外伤中CT检出脾损伤31例,肝损伤4例,肾损伤10例,胰损伤2例,肠损伤2例。结论螺旋CT检查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具有敏感、可靠、检出率高、无创伤的特点,能给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为患者争取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胰腺感染的诊断标准把1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感染患者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指标及其他相关因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腹部CT诊断胰腺坏死类型、血Ca2+水平、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等差异明显,根据多方面分析发现,上述指标是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及治疗过程进行密切观察,当其出现高危因素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对继发感染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