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左右,发病率女多于男约为3:1。PDA按其基本形态可分为三个类型:漏斗型:导管的主动脉端较粗,肺动脉端较细,状如漏斗,此型最多见。圆柱型:导管的主动脉及肺动脉粗细相等,状如圆柱,也称管状型。窗型:导管短而粗形似间隔缺损,又称缺损型。  相似文献   

2.
黄金秀  赵明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46-2248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9%~12%[1].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是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本文回顾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症动脉导管未闭,或其他心脏畸形并存未闭动脉导管,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闭合手术。我院自1985年3月至1989年1月为4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及3例心脏先天性畸形并存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探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直视施行动脉导管闭合术及伴发的心内畸形矫治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主要临床资料见附表。本组病例均有劳累后心悸气促及活动受限临床症状,4例单纯动脉导管未  相似文献   

5.
动脉导管为胎儿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正常通道,出生后即自行关闭[1].部分发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肺循环或体循环的血源仍完全依靠动脉导管这一分流管道供血,为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此类患儿中未闭的动脉导管为患儿生存的必须通道,自然关闭可致死亡或者失去外科手术矫正的机会,因而对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护理的关键是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我院新生儿科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60例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男,3天,游泳后气促、发绀、呕吐5 h;胎龄40周+3时顺产,羊水清亮且偏多,胎膜早破13 h,出生体质量3800 g,Apgar评分10分;其母体健,否认遗传病史、孕期服药史及胎儿明显异常。胸部、腹部超声:小肠肠壁间气体强回声,伴“彗星尾”征,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门静脉内见微小气泡流动,肝内门静脉分支内多发气体强回声,伴“彗星尾”征;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至下腔静脉间见直径2 mm未闭合的静脉导管(图1A),微小气泡自门静脉经静脉导管进入下腔静脉;左、右心房及心室、肺动脉、动脉导管内均探及微小气泡声像(图1B);腹主动脉内亦见微小气泡流动(图1C);提示静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venous,PDV)、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及肺动脉高压。1周后患儿死于肺动脉高压所致心力衰竭并经尸检证实。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中的15%。女性与男性之比为3∶1。(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多数是单独存在,也有部分可与其它心血管畸形并存。如合并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等。我院自1973年——1986年共施行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手术5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2例,最大的年龄32岁,最小的年龄2岁。正常情况下,在胎儿出生后2—3个月内动脉导管自行闭合,形成动脉韧带,个别婴儿生长到1岁时才完全闭合,但在1岁之后很少有闭合的机会,临床上称为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导管的存在,可使患者肺循环血量增多,体循环血量减少,因而加重了左心的负担,引起左心扩大及肺动脉高压,重者  相似文献   

8.
唐莉  陈新 《现代护理》1999,5(11):10-11
在胎儿期,动脉导管为连接主动脉的正常血管结构,由左侧主动脉第六弓的背部发育而成。胎儿出生后管腔开使闭塞,少数病例可延迟到1岁左右,成为动脉韧带。如果未闭合就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上分为三型:“窗型”、“漏斗型”,“管型”。其中以漏斗型为多见,以往对这类疾病治疗均需在全麻下开胸行动脉导管结扎木。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我院于1998年3月份以来对20例(PDA)的患者施行介入堵闭术,17例获得成功,3例患者由于导管过大栓子无法固定而放弃。现将我们在PDA栓塞术护理配合的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 absence of apulmonary artery,uAPA)为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临床较罕见,诊断、治疗均有难度。据国外报道121,UAPA发病率约为1/20万,且多与法洛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等并存。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实施3例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一种先天性的异常通道,作为一种单发病变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9%~12%,多见于青少年,男女之比为1:2。绝大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心脏杂音,如不进一步治疗,可以逐步产生心功能不全症状,或由于肺动脉压力过高产生右向左分流的差异性发绀(下半身发绀),自然病程预期寿命不超过50岁。年龄在1岁以上者,一旦确诊,均应及时治疗。既往只能采用外科开胸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心导管手术的开展,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可采用非开胸经导管介入治疗,且时间短、痛苦少、创伤小、疗效确切。我科2003年3月~2006年2月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病人14例,使用Amplazter缺损封堵器为14例病人成功施治封堵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封蓉  张帆 《全科护理》2010,8(4):373-374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0.7%,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影响心脏胚胎发育,引起先天性畸形,小儿出生后,随着呼吸的开始,肺循环压力降低,血氧分压提高,动脉导管于出生后10h~15h在功能上关闭;多数婴儿于出生后3个月左右解剖上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出现左向右分流者即可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2009年4月我科收治1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动脉导管是连接肺动脉、主动脉之间的一根管道,是胎儿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通路。新生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在功能上关闭,绝大多数在出生后3个月内在解剖关系上逐渐闭合,成为动脉韧带,如无法闭合,则成为动脉导管未闭~([1])。动脉导管瘤是临床中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发生率较低,可见于新生儿或成人~([2])。随着产前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3.
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居第2位,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21%,以女性多见[1]。患者多为幼儿,该手术创伤大,易产生多种并发症。我科于2004-2006年采用非体外循环的手术方法治疗43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2006年我科行非体外循环手术患儿43例,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1~10岁,平均(4·6±0·78)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内径0.3~1.6 cm;术后住院10~16 d,平均(7·2±0·30)d。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心脏X线平片、B超及手术确诊为PDA。1.2治疗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动脉导管结扎术患儿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由于手术难度大,患儿年龄小,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动脉导管结扎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克服了外科手术创伤大等缺点,但有关该治疗方法的合并症,特别是较少见的合并症如溶血的报道较少。最近,我院收治的1例PDA封堵术后并发溶血的患者,经积极的救治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叶红  王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11-1511
1998年《超声医学》第3版第13章“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将主动脉弓离断归类于非紫钳型先天性心脏病。书中阐述其病理生理改变为“由于主动脉离断,中断以远的弓、降主动脉通过未闭导管提供的右心血供应体循环。”既然有右心室的低血氧饱和度的血液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参与体循环就必然会出现紫绀,将其归类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似有不妥。在此书第14章“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又将主动脉弓离断归类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对其血流动力学的阐述则是“左心室与发育不全的升主动脉相连.右室发生的肺动脉,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相连。由于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血流来自两个不同的心室,故患可出现差异性紫绀。  相似文献   

1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5%。传统治疗为开胸手术结扎,但其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会遗留明显的切口疤痕。而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已是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治疗方法,为该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PDA11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成功地用Amplatzer房间隔堵闭器堵闭 1例特大直径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随访 2 6个月 ,无残余分流、器堵闭移位及其他并发症。1 临床资料病人 ,男性 ,4 2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活动后心悸、气短 4 0a ,先后多家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近 1a来 ,病人症状明显加重 ,活动受限 ,于 2 0 0 0年 4月 12日入我院心内科。查体 :心界向两侧扩大。听诊 :胸骨左缘粗糙收缩期杂音伴震颤。X线胸片 :两肺血明显增多 ,肺动脉段明显突出 ,双心室扩大 ,以左心室扩大为著。超声心动图 :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青少年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普查,掌握先天性心脏病在高原地区的发病规律。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局部放大观察心脏各切面结构和彩色血流特征,必要时采用节段分析法。结果据统计分析,海拔越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越高。在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中,高原地区以动脉导管未闭(PDA)患病率最高,占患病总人数的47.1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快速的方法。西藏高原地区的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可能促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20.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1992年~2001年我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1例,无手术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