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32例躁狂症病人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组和碳酸锂组,使用Bech一Rafaelson躁狂量表(BRMS)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经5周治疗研究后,两组BRMS评分自身前后对照统计学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两组对比的动态观察表明第五周末丙戊酸镁组BRMS评分TE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丙戊酸镁的疗效较低而副反应较高,仅可作为某些躁狂症的选择用药,且剂量应控制在每日1.8以下。  相似文献   

2.
丙戊酸钠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对照研究刘世华,王瑞文,陈科,高灵,韩海英,谢家玲对象:本组病例为我院一男病区连续入院的躁狂病人,诊断符合CCMD──2躁狂症发作标准;BRMS分值≥20分,共计29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执分成两组,丙戊酸钠组15例,碳酸锂...  相似文献   

3.
碳酸锂与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副反应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碳酸锂与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副反应的异同。方法:采用随机法将50例躁狂症分成碳酸锂治疗组25例,丙戊酸钠治疗组25例,分别在治疗初期及第8周,用CGI-SI、TESS及Young躁狂量表测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治疗躁狂症疗效相当(P>0.05),但丙戊酸钠组副反应明显少于碳酸锂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副作用及疗效两方面考虑,丙戊酸钠在治疗躁狂症方面优于碳酸锂。  相似文献   

4.
丙戊酸钠治疗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者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方法:测定43例单一丙戊酸钠治疗和39例单一卡马西平治疗2年以上癫痫患者的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和稳态模式评估(HOMA)指数.结果:丙戊酸钠组的BMI(23.47±1.45)、胰岛素(6.64±0.79)mU/L、HOMA指数(1.33±0.21)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治疗组[分别为(22.27±2.10),P<0.05;(5.52±0.52)mU/L, P<0.01;(1.15±0.12),P<0.01],而两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BMI与丙戊酸钠剂量、血药浓度均无相关性(分别r=0.16、0.02).结论:丙戊酸钠能引起体重增加和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胰岛素抵抗, 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 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96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组,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以及丙戊酸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93.7%,9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以及丙戊酸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6.3%,25.0%,组间相比,托吡酯组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托吡酯及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托吡酯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托吡酯40例、丙戊酸钠40例、卡马西平40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统计癫痫的发作频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静脉取血检测血药浓度,监测毒性血药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92.5%,丙戊酸钠组为70.0%,卡马西平组为62.5%,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组(14.37±2.43)μg/ml,丙戊酸钠组(116.6±3.3)μg/ml,托吡酯组(6.6±1.8)μg/ml。结论脑炎后癫痫的患者的治疗首选托吡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其次,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提高给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方法:8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服用丙戊酸钠,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对比观察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两组在疼痛积分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7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丙戊酸钠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结论:采用丙戊酸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SEV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治疗的SEVE患者69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托吡酯组(予以托吡酯治疗)、卡马西平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和丙戊酸钠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各23例。3组均治疗1 a,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托吡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丙戊酸钠组为73.91%、卡马西平组为69.57%,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丙戊酸钠组(30.43%)和卡马西平组(3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治疗SEVE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托吡酯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性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对躁狂患者体质量及瘦素的影响。方法:8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首发躁狂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组各40例。于治疗前,治疗2、46、8、周,分别测定体重、瘦素。结果:(1)丙戊酸钠组体重、瘦素分别于治疗46,周开始增高(均P<0.05);卡马西平组体重、瘦素则于治疗6周、8周开始增高(均P<0.05)。(2)丙戊酸钠组治疗6周时的体重变化值8,周时的体重、瘦素变化值均高于卡马西平组(均P<0.05)。(3)治疗8周时,丙戊酸钠组有55%的患者体重显著增加,高于卡马西平组的32.5%(P<0.05)。(4)治疗68、周时,丙戊酸钠组的体重、瘦素的变化值间有正相关(r=0.337、0.386,均P<0.05)。结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均可引起体重及瘦素的增高,但以丙戊酸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6例额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和对照组(丙戊酸钠单一治疗),各68例。治疗后进行5个月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癫宁片治疗癫痫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77例经癫宁片治疗的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的癫痫患者,与该组病例中曾经卡马西平、苯妥因钠、丙戊酸钠等抗癫药物治疗的疗效自身对比研究。方法:经癫宁片治疗177例为治疗组,曾服用卡马西平41例,苯妥因钠31例,丙戊酸钠48例分别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癫宁片治疗总有效率89.8%,卡马西平有效率70.7%(P〈0.05),苯妥因钠有效率64.5%(P〈0.005),丙戊酸钠总有效率70.9%(P〈0.05)。结论:本组病例显示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因钠等抗癫药物疗效不佳,或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过大而改用癫宁片治疗,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卡马西平.苯妥因钠.丙戊酸钠本组统计疗效偏低。可能与仅服卡马西平等疗效好的病例未统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本院的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用药方式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组,每组20例。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口服治疗,托吡酯组给予托吡酯口服治疗,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记录比较三组的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托吡酯的有效率最高,卡马西平的有效率最低,丙戊酸钠组的有效率居中,但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托吡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丙戊酸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中,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中,卡马西平、托吡酯和丙戊酸钠治疗的疗效相近,托吡酯的安全性最高,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更多,可考虑于临床中合理筛选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托吡酯、 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分别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及丙戊酸钠组,分别接受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卡马西平组有效率为70%,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5%,丙戊酸钠组有效率为75%,3组比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炎继发癫痫接受托吡酯治疗的有效率相对更高,但与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相比无明显差异,三种药物均可用于脑炎继发癫痫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脑炎后癫痫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及联合组,分析三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用于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相当,但两药联合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在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额叶癫痫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9月~2011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额叶癫痫患者53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包括患者27例,我们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包括患者26例,我们给予单药卡马西平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均随访半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药卡马西平相比,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增加等优点,因此该联合方案可以作为额叶癫痫的常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贺林项 《吉林医学》2013,(35):7411-741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额叶癫痫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疗程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显效率34.15%,有效率43.90%,无效率21.95%;对照组的疗效为:显效率21.95%,有效率31.71%,无效率46.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能显著提高治疗额叶癫痫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作为临床有效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所收治的92名颞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卡马西平治疗。两组均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例数相差不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颞叶癫痫能够明显地提高疗效,并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此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癫痫患者卡马西平、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 对262例常规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老年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卡马西平组有13.75%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高于有效血药浓度,81.25%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丙戊酸组有51.96%低于有效血药浓度,3.92%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4.12%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丙戊酸组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P<0.01),而两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 患者在给予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初次使用剂量后达到有效浓度的比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在应用抗癫痫药物时应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对妊娠小鼠的不良作用,探讨叶酸对其不良效应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只雌性和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雌:雄=2:1):(1)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10 ml/kg)。(2)卡马西平给药组(66.7 mg/kg)。(3)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卡马西平66.7 mg/kg+丙戊酸钠150 mg/kg)。(4)卡马西平+叶酸联合给药组(卡马西平66.7 mg/kg+叶酸0.07 mg/kg)。(5)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叶酸联合给药组(卡马西平66.7 mg/kg+丙戊酸钠150 mg/kg+叶酸0.07 mg/kg)。观察小鼠是否受孕、流产、畸形、死胎、每窝仔鼠的数目及孕期增重情况等指标。【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受孕率(10.0%)下降,孕鼠的流产率(50%)、死胎率(53.8%)和畸胎率(9.1%)均上升,孕期增重[10 d:(2.16±0.06)g;20 d(9.56±0.06)g]和每窝正常仔鼠数目(4.02±1.40)减少(P〈0.05)。与卡马西平给药组和卡马西平+叶酸联合给药组相比,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叶酸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受孕率下降、死胎率上升(P〈0.05);与卡马西平+叶酸联合给药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叶酸联合给药组相比,卡马西平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受孕率下降、死胎率上升、孕期增重减少(P〈0.05)。【结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可导致妊娠小鼠妊娠意外增多,单一卡马西平给药及补充叶酸可降低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