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MSF教学方式在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骨科、儿科专业的规培学员各20名,将60名学员分成两组,每组30名,由各专业随机抽取的10名组成;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教学,实验组采取MSF方式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医师的岗位胜任能力培育要求,设计不同的SPOC课程与翻转课堂课程,开展混合式学习;通过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采取MSF教学方式的实验组学员考试成绩为(84.5±5.8)分,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学员考试成绩为(77.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问卷60份,实验组总分(21.8±5.6)分,对照组(16.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MSF教学模式运用于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的放射科规培教学中,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和基于胜任能力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与各专业岗位胜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MSF的混合式教学优势,学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影像后处理可视化平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2016级29名学生和2015级32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三维影像后处理可视化平台的创新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统计两组学生的随堂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随堂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为(97. 53±5. 95,82. 41±5. 55)均高于对照组成绩(92. 37±6. 37,77. 12±5. 43);问卷调查结果为两组学生在课程教学满意度、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活跃度、专业知识掌握度、临床科研思维拓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中采用三维影像后处理可视化平台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医学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科研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成效.方法 通过对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方法改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情况.结果 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胜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教学改革能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学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探索医学类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考核为中心的课程考试理念,开展了课程考试改革实践。通过改革课程,立在构建以“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过程全程化、考试内容综合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新的课程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T-PACS系统联合MDT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共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均30名。两组学生的学习内容一致,选取相同教材的相同章节。实验组采取T-PACS系统联合MDT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T-PACS系统的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进行相同的考核,并采用百分制计分。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阅片考试成绩、总成绩分别为(43.5±2.1)分、(42.4±2.3)分、(85.5±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9.6±2.7)分、(35.3±2.2)分、(74.2±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PACS系统联合MDT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的效果显著,为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同伴教学法”的培养模式在科学学位研究生医学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017~2021年麻醉学专业、药理学专业及激光医学专业培养并获得学位的21名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根据其是否采用基于“同伴教学法”的培养模式分为对照组(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学生10人)和研究组(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学生11人),比较分析两组研究生的课堂表现成绩、操作考试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及总成绩,以及在毕业时所发表论文数量及所取得的各项奖励成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基于“同伴教学法”模式培养的研究组研究生在课堂表现成绩、操作考试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学生毕业时发表统计源论文、SCI论文及获得的相关奖励成就数量更多(P<0.05)。结论“同伴教学法”在科学学位研究生医学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PRT)和球囊压迫术(PBC)治疗眼支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46例原发性眼支TN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PRT治疗26例(射频组),接受PBC治疗20例(球囊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NRS)变化并评估安全性。结果 射频组术前、术后3天、3个月NRS评分分别为(6.96±0.66)分、(0.54±0.51)分、(1.58±1.64)分,球囊组术前、术后3天、3个月NRS评分分别为(6.85±0.59)分、(0.15±0.37)分、(0.65±0.75)分。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N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射频组术后NRS评分均显著高于球囊组(3天,P=0.006;3个月,P<0.001)。射频组术后出现角膜麻痹2例,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眼支TN患者,PBC较PRT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90例。PFNA组行防旋股骨髓内钉内固定,DHS组行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Harris功能评分、行走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开始负重站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29±11.28)min、(166.56±25.24)mL、(11.45±3.57)d、(84.23±9.98)d均少于DHS组(97.12±14.56)min、(225.67±31.78)mL、(15.98±4.65)d、(93.35±10.4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78%低于DHS组1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PFNA组Harris评分、行走能力评分分别为(78.94±6.11)分、(8.01±1.53)分均高于DHS组(72.03±5.82)分、(7.23±1.82)分,P<0.05。PFNA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1.27±6.59)分、(79.89±7.03)分、(81.23±7.24)分、(84.31±7.44)分,均高于DHS组(78.54±6.44)分、(74.81±7.12)分、(77.11±7.19)分、(78.45±7.32)分(P<0.05)。结论与DHS术相比,PFNA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更好,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急救医学的教学中(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症状学,中毒,电击伤等章节)引入CBL教学模式,观察教学效果.方法:在2011~2012年级本科急救医学教学中,随机选取一个大班(约90人)这些学生已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和内、外科相关临床课程.随机分为十组,每组9人,其中五组为对照组,即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另外五组,采用CBL教学法.由相同教师授课.对经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同学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及病历书写等对维度的考核,及问卷调查,用医学统计法对考核的结果给予分析.结果: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调查学生对CBL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实验组电击伤与心肺复苏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77.17±5.78)和(84.67±4.70)分,心肺复苏技能成绩为(80.08±4.83)分.对照组的成绩分别为(73.87±5.67)和(81.71±5.37)分,心肺复苏技能成绩为(76.65±5.76)分,(P<0.05)与观察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L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养模式对骨科临床研究生临床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价值。方法选取石河子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骨科轮转的60名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学生评教情况、培养前后成绩变化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引导、教学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培养后,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临床能力、创新能力均高于培养前(P<0.05);观察组学生培养后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临床能力、创新能力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对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查阅文献能力、临床工作能力、临床科研能力、规范化治疗、评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所接受教学方式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培养模式能够较大提高骨科临床研究生临床能力及创新能力,值得广泛应用于培养骨科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多媒体进行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护理教学的经验与效果.方法:对来我院烧伤科实习的368名护理人员分两组(多媒体组和传统组)进行全程的理论及部分操作课程教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参加多媒体组教学184人综合考核成绩,优良占84.8%,而参加传统组教学184人综合考核成绩,优良仅占52.2%,两组各项指标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媒体教学呈现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它为学员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的学习方法,易理解、易接受、易掌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学课程对临床医学本科生介入放射学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方式对两所高等医学院校分别独立修学(教学组)和未修学(对照组)介入放射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介入放射学知识进行匿名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介入放射学知识掌握情况、介入放射学职业前景评判等.采用频数分析和x2检验对两组调查数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75%学生(71/95)对介入放射学知识了解“少”或“无”,教学组28%学生(28/100)对介入放射学知识了解“少”或“无”,教学组学生对介入放射学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共有87%学生认为介入放射学有较好就业前景,但仅有13%学生考虑将其作为终身职业(对照组20%,19/95;教学组6%,6/100).部分学生因不了解介入放射学知识而不愿意将其作为终身职业(对照组85%,65/76;教学组23%,22/94).结论 临床医学本科生系统学习介入放射学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介入放射学认知度.  相似文献   

13.
晋翔  田丽丽 《人民军医》2013,(8):876-877,885
目的:观察某军校厌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选择因厌学接受正规心理治疗的某军校大学生2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学习正常的同校学生68例为对照组(另分为非常好学组32例及一般好学组36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167.90±74.35)分,显著高于非常好学组的(112.29±33.51)分及一般好学组的(126.52±35.74)分(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解决问题、自责和求助等3个因子分值比较,显著差异或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军校厌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OLCF)患者术后康复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OL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77例;年龄56~74岁[(65.3±5.4)岁]。损伤节段:L193例,L219例,L310例,L41例。骨折Denis分型:A型26例,B型30例,C型27例,D型40例。患者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62例给予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指导(A组),61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B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OHBS)评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制问卷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遵医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4.5±1.2)个月]。A组干预前JOA评分为(12.1±2.1)分,干预后3个月为(23.0±1.1)分;干预前VAS为(4.4±1.3)分,干预后3个月为(1.5±0.6)分;干预前OHBS评分为(81.4±4.0)分,干预后3个月为(121.6±9.7)分;干预前AHSMSRS评分为(96.3±3.5)分,干预后3个月为(143.5±11.0)分。B组干预前JOA评分为(12.3±2.1)分,干预后3个月为(20.4±1.2)分;干预前VAS为(4.2±1.4)分,干预后3个月为(3.6±1.1)分;干预前OHBS评分为(82.1±3.7)分,干预后3个月为(108.7±9.4)分;干预前AHSMSRS评分为(97.1±3.8)分,干预后3个月为(127.7±9.9)分。两组JOA评分、VAS、OHBS评分和AHSMSR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3个月A组各项评分均优于B组(P<0.01)。A组干预后3个月遵医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56/62)、94%(58/62),B组则分别为74%(45/61)、75%(46/61)(P<0.05或0.01)。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能促进OLCF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提升对护理服务认可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时段开展,取本院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配合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40例/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指导,观察组实行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舒适度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包括心理(29.85±3.21)分、生理(14.56±3.12)分、社会文化和环境(15.96±3.42)分及精神(15.68±4.35)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1.98±0.42)、FVC(3.39±0.12)、FEV1/FVC(76.12±8.32)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患者步行距离有所提升,Brog评分有所下降,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469.15±40.13)m较对照组更远、呼吸困难程度Borg评分(7.87±1.52)分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肺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我院眼科确诊翼状胬肉(鼻侧、初发性)患者40例(44眼),胬肉大小限定在侵入角膜内2~5 mm范围内,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2眼。两组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A组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B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4次/d。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调查表、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sⅠ试验(SⅠt)评价干眼严重程度。结果 A组与B组术前OSDI评分分别为(2.32±0.84)分和(2.18±1.01)分;BUT分别为(7.41±1.05)s和(7.73±0.83)s;SⅠt分别为(4.55±0.96)mm/5 min和(4.18±0.95)mm/5 min;两组间术前上述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与B组OSDI评分为(0.86±0.56)分和(1.14±0.47)分;BUT分别为(10.95±1.17)s和(8.68±0.78)s;SⅠt分别为(9.14±2.14)mm/5 min和(5.86±0.64)mm/5 min;两组间术前3个月上述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改善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状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3例,对照组给予氯丙嗪治疗,观察组接受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韦氏记忆量表(WMS)中即刻逻辑(13.28±1.75)分、延迟逻辑(9.13±2.35)分、即刻视觉记忆(20.83±1.47)分、延迟视觉记忆评分(19.31±1.48)分、神经心理成套试验(HRB-RC)中数字广度试验评分(15.23±1.67)分,均高于对照组(9.23±1.36)分、(7.49±1.23)分、(19.24±1.15)分、(18.03±1.01)分、(13.95±1.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氯丙嗪均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但阿立哌唑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联合抗焦虑药治疗老年患者躯体形式疼痛障碍(SP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01月-2023年01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SP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单用组(n=41)与联合组(n=41)。单用组患者予以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患者予以加巴喷丁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DNF(9.27±0.91)ng/ml、CRP(2.54±0.54)mg/L水平低于单用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MOS-PM评分、HAMA评分低于单用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包括日间功能(1.39±0.33)分、睡眠时间(1.45±0.25)分、睡眠效率(0.69±0.16)分、睡眠障碍(0.64±0.14)分以及睡眠质量(1.38±0.22)分低于单用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抗焦虑药治疗老年患者SPD的效果良好,可减轻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缓解其焦虑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在髌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患者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行本体感觉训练,对照组患者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单纯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为(118.82±17.46)。,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AROM (99.56±17.80)。(t=5.832,P<0.001);Lysholm评分为(90.13±4.01)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42.58±4.10)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84.60±3.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79.53±3.97)分、BBS评分(36.70±3.46)分、Barthel指数评分(80.70±3.09)分(t=14.182、8.275、6.545,P均<0.001)。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可明显提高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市第九医院骨科治疗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性29例,女性43例;年龄60~85岁,平均74.9岁。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置换组)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组(微创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SF-36和Harris评分(HHS评分)。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54.97±10.26)min、术中出血量(151.07±36.68)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4.53±1.09)d,明显优于置换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1周髋关节功能评分(66.23±3.59)分、术后1个月(77.83±3.51)分、6个月(83.19±3.99)分显著优于置换组(P<0.05);微创组患者SF-36生理功能(52.91±9.52)分、身体疼痛(55.16±7.83)分、HHS评分(88.71±5.39)分,同置换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关节稳定性好、易于运动功能恢复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