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9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3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并根据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60岁)与老年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脊液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检测在诊断轻度认知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曹县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5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和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65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中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进行脑脊液Tau蛋白、β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例合并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设为合并组,将其中30例无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与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92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9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46例)与循证护理组(46例)。其中我院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而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WAIS-RC)等情况。结果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治疗后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WAIS-RC)比较,前者[(103.8±19.2,15.5±4.3,58.5±11.9,43.2±4.3)分]优于后者[(95.7±17.2,12.5±4.2,52.1±10.8,37.5±5.1)分],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2 1,1.964 1,3.703 9,2.969 1,P 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较大,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登革热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登革热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外周血涂片检验,对比其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分别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粤北第三人民医院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8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研究组40例予以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杨氏躁狂评价量表(YMRS)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分析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原因。方法选择60例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认知功能受损原因。结果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的抑郁评分、狂躁评分与其认知功能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耳垂折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20例有耳垂折痕的患者设为A组,将其中80例无耳垂折痕的患者设为B组,并按照A组患者的耳垂折痕评分将其分为轻微组、中等组、严重组和极严重组.比较各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提升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分别采用(WAIS-RC)和(WMS)进行评分,两组在干预前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家庭功能,探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30例RSA患者及在该医院进行常规孕检的30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例RSA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其中30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家庭功能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运动障碍病学会新版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UPDRS)将其帕金森病的类型分为震颤型(纳入TD组)、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纳入PIGD组)与中间型(纳入mixed组).对三组患者的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麻醉,实验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会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但全凭静脉麻醉的苏醒时间更快,其预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咀嚼肌表面肌电图检查在评估偏侧咀嚼人员咀嚼肌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偏侧咀嚼(均为右侧咀嚼)人员与30例双侧咀嚼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例偏侧咀嚼人员设为观察组,将其中30例双侧咀嚼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进行咀嚼肌表面肌电图检查,然后对其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与脐带血中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及产妇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近年来在西安市高陵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例无脑损伤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将其中30例脑损伤早产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脐带血中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及其母亲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比较观察组早产儿中脑损伤程度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信息化认知矫正治疗对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心理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就诊的98例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患者,采用红蓝球法,将选定红球49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选定蓝球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组应用常规认知功能干预,观察组采用信息化认知矫正治疗,比较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空腹血糖(FBS)、血脂水平及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顺市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72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Hp感染的36例体检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无Hp感染的36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体检者血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应用于的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60例给予常规中风护理,将其设为A组,另外60例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将其设为B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B组的总护理有效率达到了96.67%与A组的78.33%相比更高,P <0.05;且B组患者生活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P <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生活功能与与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调查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透析龄、是否伴高血压和糖尿病、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87例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62例(71.26%)纳入认知功能障碍组,其余患者纳入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定向力、抽象能力、语言、注意力、记忆、命名、视空间/执行功能及Mo CA总分均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比例及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中年龄≥40岁和透析龄≥4年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和透析龄≥4年为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而年龄≥40岁和透析龄≥4年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双相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和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精神科收治的双相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护理方式,将双相障碍患者分为病房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其中,病房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病房护理,心理护理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病房护理的同时结合心理护理。研究两组双相障碍患者的躁狂改善情况、抑郁情况和冲动行为改善情况。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的躁狂改善情况、抑郁情况和冲动行为改善情况均优于病房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障碍患者行心理护理,可改善其躁狂抑郁情绪,减少冲动行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