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独特型抗体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正向实用发展,日益显示出可喜的前景。抗独特型抗体的鉴定是根据抗独特型抗体能作为始动抗原的内影像而发挥生物学活性来设计的,根据不同的目的,可设计不同的方法,但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免疫化学和功能鉴定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的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的蛋白进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从分泌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F4)中克隆该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基因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DQ011530和DQ011531),并通过基因重组为scFv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入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经序列测定后,电转化入毕赤酵母菌SMD1168中,将经表型筛选和G418抗性筛选的重组酵母菌株进行PCR鉴定。以甲醇进行诱导表达,表达后的重组蛋白利用动物免疫试验进行免疫原性鉴定。结果获得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scFv,经G418浓度梯度筛选及PCR鉴定得到高拷贝整合的重组酵母菌株,ELISA测定和动物免疫试验显示抗独特性抗体的scFv具有与溶藻弧菌一样的免疫原性。结论构建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的scFv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抗独特型抗体对乙型肝炎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我们用人的多克隆抗HBc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Id)。将人HBcAb用亲和层析纯化,并经SPA-Sepharose4B柱提取Fab片段。用4株抗正常人IgG的单克隆抗体与人HBcAb复合,制成免疫复合物,再用作免疫原,采用3种不同的免疫方案,除了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抗原-抗体结合抑制试验检测外,还做了中和试验。在“独特型结合试验”中,在用人HBcAb包放的同时,还用正常人IgG作对照,以排除其抗异种免疫球蛋白的干扰。同时,还进行了交叉反应独特型的筛选工作。我们共对6300个克隆进行了检测,没有检出特异性的抗独特型抗体,却有1450个抗正常人IgG的阳性克隆。对出现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乙型肝炎病毒单克隆表面抗体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独特型抗体,经小鼠γ球蛋白-sepharose4B免疫亲和柱纯化后,用ELISA鉴定,结果表明特异性良好。以此抗独特型抗体免疫Balb/c小鼠,引起抗-HB_s应答,提示制备抗独特型疫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用 HBsAg/a 决定簇的7A_4单克隆抗体(McAb_1)复合物,免疫同系 BALB/C 小鼠,制备了高效价抗独特型(Ab_2)血清和两株抗独特型 McAb(McAb_2).Ab_2血清和 McAb_2都能识别7A_4McAb_1的互补位独特型.Ab_2血清中有与异种(豚鼠、驴、兔和羊)抗—HBs 结合的抗体,两株 McAb 不能与异种抗-HBs结合的抗体,两株 McAb 不能与异种抗-HBs 结合,属非内影像 Ab_2γ.研究表明,HBsAg/a 决定簇的 McAb_1有不同的互补位,McAb_2可作为一种生物探针,用于区别 McAb_1的互补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抗独特型抗体对乙型肝炎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我们用人的多克隆抗HBc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Id)。将人HBcAb用亲和层析纯化,并经SPA-Sepharose 4B柱提取Fac片段。用4株抗正常人IgG的单克隆抗体与人HBcAb复合,制成免疫复合物,再用作免疫原,采用3种不同的免疫方案,除了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抗原-抗体结合抑制试验检测外,还做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鼠单克隆抗-HBs(Ab_1)作抗原免疫同系鼠,取免疫鼠的脾细胞与SP_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反复筛选、克隆化获得两株(B_3,C_2)持续分泌单克隆的抗独特型抗体其(Ab_2)。对其中之一B_3作了深入鉴定。B_3的Ig类型为IgG,亚类为IgG_2a。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数为106条。通过ELISA抑制试验对B_3进行鉴定,发现B_3一方面能与纯化HBsAg发生阳性的竞争性抑制,另一方面又能与不同来源的抗-HBs发生结合,出现阳性的中和抑制。无论竞争性抑制还是中和抑制,都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将B_3Ig免疫同系鼠,经一次免疫后就能诱导出具有抗-HBs活性的抗-抗-独特型抗体(Ab_3)。以上结果表明:B_3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是带有HBsAg表位内影像的单克隆抗体。并对B_3Ig的可能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的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方法:从分泌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F4)中克隆该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基因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DQ011530和 DQ011531), 并通过基因重组为scFv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入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 经序列测定后, 电转化入毕赤酵母菌SMD1168中, 将经表型筛选和G418抗性筛选的重组酵母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获得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scFv, 经G418浓度梯度筛选及PCR鉴定得到高拷贝整合的重组酵母菌株.结论:成功地构建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的scFv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抗疟原虫子孢子混合单抗MS1—5免疫同系小鼠获得一株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D3)。经竞争抑制ELISA、IFA以及放免中和抑制试验等证实:D3能模拟抗原CSP诱导特异性抗子孢子抗体的产生,使兔抗D3具有抗子孢子的抗体活性。反之,兔抗子孢子抗体又具有抗D3的活性,两者的相互结合既能被异种抗子孢子抗体所中和,又能被抗原所竞争。不仅如此,D3杂交瘤细胞表面的Ig还表现出于孢子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结合活性。表明D3抗体是一株具有抗原内影像的抗独特型抗体,即Ab2β。  相似文献   

10.
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影像抗独特型抗体可模拟外部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其制备的关键步骤包括动物的选择,免疫原的制备、免疫的剂量及方法以及独特型抗体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
内影像抗独特型抗体可模拟外部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其制备的关键步骤包括动物的选择,免疫原的制备,免疫的剂量及方法以及独特型抗体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周聪  王道若 《免疫学杂志》1991,7(3):151-154
B_3为我室建立的带有HBsAg表位内影像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mAb_2)。本文采用脾脏内和尾静脉内注射途径,用B_3免疫BALB/c鼠,获得了具有抗-HBs结合活性的同系单克隆抗-抗独特型抗体(mAb_3)3B_8株。这一结论基于以下两点观察:(1)3B_8能与纯化的HBsAg结合。纯化的HBsAg或抗-HBs均能以剂量依赖形式抑制这一结合;(2)3B_8能以剂量依赖形式抑制抗-HBs与B_3的结合。小鼠在从未接触HBsAg的情况下,单独用B_3免疫,获得了具有抗-HBs结合活性的单克隆抗-抗独特型抗体3B_8,进一步证明我室过去建立的mAb_2B_3株,确实带有HBsAg表位内影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逆向”ELISA 测定 Wistar 大鼠抗 DNP抗血清中抗体的独特型,即以抗独特型抗体为涂布物来测定抗血清的效价。实验结果表明“逆向”ELISA可以专一地半定量测定大鼠抗 DNP抗血清的独特型,为进一步研究抗独特型抗体对抗体独特型表达的调节作用打下基础。同时,DNP-BSA封闭大鼠抗 DNP抗体的实验初步表明,这抗体的独特型决定簇位于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至少十分接近抗原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长期注射大剂量同种异体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autoAb)后,家兔血清中针对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autoAb)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方法 肌肉注射亲和层析纯化的AKautoAb(5mg/kg),隔日1次,连续90d,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独特型抗体,结果 注射AKautoAb的家兔产生了针对AKautoAbF(ab′)2片段的抗独特型抗体,于给药4wk血清抗体滴度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结论 长期注射大剂量同种异体AKautoAb的家兔可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溶藻弧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的蛋白进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从分泌溶藻弧菌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F4)中已获得的该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通过基因重组构建scFv及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L,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后的重组蛋白利用动物免疫试验进行免疫原性鉴定.结果 scFv基因序列全长747碱基对,编码249个氨基酸,符合小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特征,含有框架区(FRs)、抗原互补决定区(CDRs)及抗体特征性的半胱氨酸残基.ELISA测定和动物免疫试验显示抗独特性抗体的scFv具有藻弧菌一样的免疫原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抗溶藻弧菌独特型抗体scFv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于包涵体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与溶藻弧菌一样的免疫原性,为溶藻弧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scFv成为鱼用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抗人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抗TG-Ab1)免疫家兔,在诱导产生抗-TG独特型抗体(抗TG-Ab2)同时,诱导产生了抗-抗独特型抗体(抗TG-Ab3)。其特异性经间接ELISA、TG中和抑制试验和抗TG-Ab2阻断抑制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7.
用抗人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抗TG-Ab1)免疫家兔,在诱导产生抗-TG独特型抗体(抗TG-Ab2)同时,诱导产生了抗-抗独特型抗体(抗TG-Ah3)。其特异性经间接ELISA、TG中和抑制试验和抗TG-Ab2阻断抑制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8.
<正> Jerne(1974)提出独特型-抗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为免疫调控机制研究以及抗独特型疫苗研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血吸虫病感染过程中,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的存在亦为许多学者所证实(Olds等1985,Kresina等1986)。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慢性感染鼠体内存在自身抗独特型抗体的实验结果。该抗独特型抗体能与抗肠相关抗原抗体上的独特型表位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独特型抗体对小鼠移植耐受的诱导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脾细胞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同种异品系抗体(Ab1),Ab1交联KLH后,免疫Balb/c小鼠诱导产生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Ab2),以之为移植受体,观察Ab2对小鼠心肌移植耐受的诱导作用.结果Ab1交联KLH和弗氏佐剂免疫可以有效诱导抗独特型抗体(Ab2),和对照组相比,Ab2诱导组的小鼠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移植前在受体体内诱导产生以移植物抗原为模拟抗原的抗独特型的抗体,可以对小鼠特异性低免疫反应状态起到有效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严重存在SLE,并无需外源免疫能自发产生抗DNA自身抗体的小鼠MRL-Lpr/Lpr脾细胞与SP2/0-Ag-14骨髓瘤细胞杂交,获得一系列杂交瘤细胞株,它们分别分泌单克隆抗DNA自身抗体。我们用其中的细胞株H241的单抗免疫家兔,从免疫血清中收获到抗H241独特型扰体。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H241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并研究了H241与抗H211血清反应中,H241与另24个抗DNA单抗独特型交叉反应。结果表明,H241是高敏感度的单抗,6ng非标记H241能使~(125)I-H241与抗H241独特型抗体的结合达50%抑制。实验还证明,24个抗DNA单抗中有15个与H241不同程度地存在独特型交叉反应。实验提示,虽然抗DNA自身抗体独特型往往结构分离,从而表现抗体多样性,但有些抗体由于独特型结构类似,多样性受到限制;全身性红斑狠疮小鼠控制免疫球蛋白合成的胚系基因含有某些抗DNA抗体的相关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