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周春艳 《现代保健》2011,(12):105-10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外周神经鞘瘤的患者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20例外周神经鞘瘤多为单发,偶为多发,以实质性为主,部分可为囊性或囊实性,边界清,多有包膜,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神经鞘瘤在超声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超声是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汇报1例临床罕见的膀胱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例膀胱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远期疗效待随访。结论膀胱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肉眼血尿为其首发症状,CT对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有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病变的MRI表现,提高对椎管内占位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占位25例,对其MRI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MRI检查结果中,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2例,脊膜瘤9例,不同占位的MRI表现不同,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MRI是诊断髓外硬膜下占位的首选方法,在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安琳 《中国保健营养》2012,(8):1124-1125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就诊的22例骨样骨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与此同时行CT检查者16例,行MR检查者7例,三种检查方法均检查者7例。结果:22例病灶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经CT检查者有4例周围可见骨膜反应,行MR检查者5例都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或骨髓水肿。结论: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了解骨样骨瘤的病理变化和影像学表现,对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下肢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磁共振(MRI)表现。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肢恶性外周神经鞘瘤4例,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中,1例发生于股骨下段,3例发生于软组织内;病变呈不规则形1例,呈椭圆形3例,均呈囊实混合性,局部边界不清,病变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低T1混杂信号,等、高T2混杂信号,注射钆喷酸二甲葡胺(Gd-DTPA)后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下肢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具有一定MRI影像学特征,MRI可提高对其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形脊椎裂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便追踪其治疗上的合理性。方法:通过对本院已实施手术的38例隐形脊椎裂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以及临床表现出的症候群进行对比归纳总结,评判两者的关联性。结果:X线片诊断脊椎裂分六型,各型从骨质结构上分别表现不同,与其对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也各有特点;MSCT空间分辨率高,并通过后处理技术可获得高质量的脊柱骨骼的结构;MRI对隐形脊椎裂合并脊髓畸形、硬膜粘连、硬膜下囊肿脂肪瘤、脊髓栓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三者检查不能互为替代,影像学的表现也决定着临床症状的轻重。结论:隐形脊椎裂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多寡、轻重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手术治疗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MSCT表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增强模式、强化程度、肿瘤与黏膜接触面溃疡等情况。结果临床表现为胃壁起源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6例病灶可见不同程度囊变,CT增强扫描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变区不强化,未见明显钙化灶。结论 MSCT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正确认识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扫描11例、磁共振成像(MRI)扫描4例。分析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CT和MRI检查分别有13例、10例和3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 cm瘤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9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和MRI扫描易于发现骨样骨瘤的瘤巢,便于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整理我院外周神经鞘类肿瘤患者资料,探讨分析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医治的外周神经鞘瘤患者63例为观察组,选同时期健康人63例做比较,为对照组。后就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类肿瘤患者的诊断进行观察。结果:63例外周神经鞘瘤患者中,51例为患者为神经鞘瘤,12例患者为良性纤维瘤,通过手术和病理结果发现有5例患者误诊,诊断率为92.1%。结论: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类肿瘤准确率较高,安全快速定位准确,能为医生手术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依据,在术前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手术范围及手术方式的制定,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董美秀 《现代保健》2011,(16):76-77
目的 探索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伴有疼痛及压痛;镜检有两种组织构象:(1)束状型(A型),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后者称 Verocay小体;(2)网状型(B型),细胞稀少,排列呈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免疫组化显示:S100(+),GFAP(+),CD34(+),CD117(-),SMA (-),desmin(-).结论 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结合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汇报1例临床罕见的膀胱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例膀胱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远期疗效待随访。结论膀胱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肉眼血尿为其首发症状,CT对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有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浅表良性神经鞘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1例共33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良性神经鞘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鼠尾征”是浅表神经鞘瘤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浅表良性神经鞘瘤均为椭圆形或类圆形,包膜多清晰规则且呈高回声,内部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其后方具有轻度声增强效应。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程度(根据Adler分级法):90.91%(30/33)的肿瘤内部血流不丰富(0-Ⅱ级)。超声诊断符合率78.79%(完全符合19个,基本符合7个)。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诊断和鉴别浅表良性神经鞘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CT、MRI两种影像学技术在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NTs)上的诊断结果。方法:择取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腹部外周性PENTs的40例患者,先后为其实行CT、MRI影像学检查,将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二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病理结果:23例在腹膜腔中,8例在腹膜后间隙,3例在胰腺,3例在左肾上腺,3例在右肾上腺。MRI诊断符合率为65%(26/40),CT诊断符合率为45%(18/4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部外周性PENTs在CT、MRI上均无明显表征,均有不均匀强化与不同程度坏死,肿瘤多呈囊变,且瘤体内多为网格状强化或多房间隔样改变,若肿瘤侵蚀区域接近骨质则可见一定的骨质破坏,少数可见骨膜反应。CT、MRI诊断准确性不高,但可以对瘤体结构和空间关系给予描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整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2例,男8例,女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CT检查,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总结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直径0.5~1.5 cm,平均0.9 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12例X线平片仅8例显示瘤巢,1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66.7%(8/12)和100%(12/12)。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鞘瘤的流行病学和不同部位分布情况,为防治这一临床常见软组织肿瘤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统计本院2002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手术并经过病理学证实的459例神经鞘瘤患者的流行病学和治疗学资料,按照流行病学、各部位发病率等进行分别统计。结果神经鞘瘤男女比例为1:1.20,颅神经鞘瘤发病率占全身发病率的53.59%,颅神经发病中桥小脑角占86.99%。椎管内神经鞘瘤排第2位。占神经鞘瘤全身发病率的40.52%,颈椎、胸椎和腰椎为56:49:58,即发病顺序为颈椎〉腰椎〉胸椎〉其他。病理上可见多种改变。如坏死、囊变、液化和细胞丰富等。结论神经鞘瘤是一种常见的住院治疗疾病.通过流行病学的统计可对神经鞘瘤的发病率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认为颅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椎神经并以颈椎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与MR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论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CT与MR表现。结果:颅底脊索瘤好发于斜坡与蝶鞍,在CT上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在MR上表现为T1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 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 CT在显示病灶的骨质破坏、病灶内残存的骨质及钙化灶方面优于MR,而MR在显示病灶的范围、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及与颅底重要结构的关系等方面明显优于CT,联合应用CT与MR检查,不仅可以提高颅底脊索瘤的诊断,还能为临床确定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诊疗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患者症状11例明显改善,13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术后复查X线片,12例行植骨内固定者均形成骨性融合,未作内固定者中有3例出现轻度脊柱失稳。结论MRI是当前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尽量彻底,视脊柱破坏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椎间植骨内固定,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骨肉瘤的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例检查证实的的骨肉瘤患者的X线和CT检查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正确率为79.5%,CT检查正确率为89.7%;X线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检出率分别为58.9%(23例)、94.8%(37例)、38.5%(15例)、43.6%(17例)和28.2%(11例)。 CT对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均为100%(39例),CT对瘤骨、骨膜反应和Codman三角检出率分别分别为89.7%(35例)、92.3%(36例)和61.5%(24例),CT显示瘤骨及瘤软骨钙化、显示瘤骨和筛孔最为敏感,且对骨肉瘤特征现象Codman三角显示明显优于X线。结论 X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骨肉瘤CT检查诊断应建立在x线平片基础之上,可显示细微的肿瘤肿瘤结构和组织变化,提供丰富诊断信息,提高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探讨有关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00—2010年本院9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原发性骨肉瘤.回顾分析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表现.结果?原发性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广泛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肿瘤骨和肿瘤钙化.X线平片诊断最佳,cT扫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论?原发骨肉瘤骨质破坏范围大,应与Ewing's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廖国建 《现代保健》2012,(21):118-119
目的:观察成年人骨质疏松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年人骨质疏松症误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成年人骨质疏松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影像学均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或不均,骨小梁结构发生改变。结论:成年人骨质疏松和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较为相似,应当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