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主要原因为动脉硬化,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为头晕或眩晕,伴有肢体麻木、无力、复视、头痛等症状。本研究应用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并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观察应用尼麦角林(乐喜林)治疗后眩晕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黄淑华  宋金玉 《天津医药》2011,39(8):761-762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的常见表现,病因复杂。明确造成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对于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1]。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后循环缺血(PCI)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眩晕/头晕是PCI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辨证共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和痰浊中阻四型。口服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探讨ABCD2评分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该院211例以急性眩晕为唯一主诉的住院患者,分为后循环缺血组和非后循环缺血组,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入院时ABCD2评分等指...  相似文献   

5.
<正>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神经科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而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我们通过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尼麦角林  相似文献   

6.
尹世敏  王磊  张以善  冯枫  王佳楠  钟琪  黄玲 《江苏医药》2012,38(24):3028-3029
后循环缺血(PCI)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1].眩晕是许多PCI患者的突出临床表现之一,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我们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PCI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后循环缺血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眩晕宁片口服,对照组采用定眩胶囊口服治疗,90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优于定眩胶囊,是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双盲随机分为盐酸丁咯地尔组(46例)和对照组(23例),以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0.2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治疗为治疗组,以复方丹参针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治疗为治疗组(有糖尿病者改用生理盐水稀释)。平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前后眩晕症状的变化。结果眩晕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7.82%,对照组总有效率65.2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李锴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271-272
目的主要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两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70例,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主要采取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眼动检查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等检查方法,分析其各自的特征体现。结果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血压异常、血脂或(和)血糖异常、血管超声异常、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高刺激ABR异常、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等不同症状;而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眼动异常、偏头痛、MRI异常、高刺激ABR异常等症状。结论通过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两组患者的症状分析,可见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年龄要小,并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运动病、运动敏感、畏光或(和)畏声,这是不同于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发病症状。通过详细的鉴别可以对两种病理的临床治疗采取更加正确的方法,帮助患者对症下药,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0.
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20%[1]。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瘫痪大多数是破坏性的,某些卒中类型的病死率极高或预后差[2]。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结构改变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直接原因,采用DSA检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形态变化,以评估DSA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VBIV)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多发于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患者。其缺血的主要原因为血管本身的病变或由于脑血流循环障碍 ,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 ,均可引起眩晕发作。本文采用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疗效相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 ,患者为 1 996年 5月~ 2 0 0 1年1 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 ,均为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且均符合以下标准[1 ] :①眩晕发作的诱因 :因头位或体位突然变动的诱发 ,情绪改变 …  相似文献   

12.
纤溶酶与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后循环缺血(PCI)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按缺血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后循环缺血可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天麻素针0.6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连用14 d。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7.27%,总有效率89.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长春西汀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均有效,长春西汀组总有效率为86.84%,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75.00%,2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0.65,P=0.059),且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后循环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优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显示长春西汀注射液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后循环的Vm均优于灯盏花素注射液组(P<0.01)。结论长春西汀和灯盏花素均可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且长春西汀对于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的Vm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后循环眩晕的特点,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住院的185例后循环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因。结果:185例患者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眩晕131例,占后循环眩晕的70.81%,后循环TIA131例合并颈椎病68例、高黏综合征108例、血脂异常112例,临床轻重程度各异;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眩晕占20.54%、出血性卒中眩晕占8.64%。结论:后循环TIA时,出现眩晕的比例相当高,提示后循环TIA是眩晕的一个重要病因,颈椎病、血液的高凝状态及动脉硬化是后循环TIA眩晕的重要因素;后循环脑卒中是后循环眩晕的另一个重要病因,发病急,眩晕时间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行MRI、头部CT、TCD、血流动力学等血管方面的相关检查,以期对病症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 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仅给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疗程15 d.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血氧饱和度的速度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优于单纯应用银杏叶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探讨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临床表现、病因。选择我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216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予以确诊。216例眩晕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4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50例,包括小脑梗死12例,TIA15例,腔隙性脑梗死22例,颈动脉畸形1例;其他62例,包括小脑出血4例,神经症30例,心律失常5例,高血压病6例,梅尼埃病9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突发性耳聋2例,病因不明1例。眩晕发病诱因较多,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主要病因,其次为后循环缺血。因此,医生应该加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尽早行头颅CT、心电图检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添加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滴,10 d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7,P 〈 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添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以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以复方丹参针,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添加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应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实施静滴,治疗10d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9.6%)比对照组(70.8%)要优良,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添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较好,没有显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